淮南淮水记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当代被列为我国七大江河之一。

淮河之水,自河南桐柏山而来,东流经鄂、豫、皖、苏四省至洪泽湖,而后水分三路。主流通过三河闸,出三河,经宝应湖、高邮湖在三江营入长江,至此全长约1000公里;另一路在洪泽湖东岸出高良涧闸,经苏北灌溉总渠在扁担港入黄海;第三路在洪泽湖东北岸出二河闸,经淮沭河北连云港市,经临洪口注入海州湾。2003年开通了淮河入海水道,自二河闸下游,紧贴苏北灌溉总渠北岸入海。

淮河入皖,经淮南之地,便显出几分倦怠,河水浑浊,泛着黄褐,仿佛一个劳碌过度的老人,拖着沉重的步伐,缓缓东去。

多年前曾在蚌埠淮河边徘徊,看砂石船柴油机轰鸣,在平静的水面上划出长长的波纹,黝黑的船工们,站在甲板上,面无表情地望着两岸;还有那蹲在河边石阶上洗衣的妇女,她们抡着棒槌,击打衣物,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河水将肥皂沫带走,也将她们的生活琐碎一并卷去。

对于淮南淮河的印象,主要就是那有名的淝水之战了,还有那上世纪之前频繁的记不清的淮河水灾了。

5月下旬陪同远道而来的师姐过淮南,感受楚文化之外,就是亲临淮河畔,看看这条远古而来令人又爱又恨的大河了。

站在淮河淝水交口,看远处淮河铁路桥如虹,依然有砂石船在河中穿行,耳畔依稀传来秦晋大军的号角声。

淮南的百姓,向来与这河水相依为命。在上世纪之前的那个千百年来,他们引水灌田,捕鱼为生,甚至取水饮用。河水滋养了他们,却也时常肆虐。每逢汛期,浊浪排空,淹没田舍,冲毁道路。人们咒骂着,待水退后,却又默默地重建家园,继续与这喜怒无常的河流共生。

站在岸边,看那水波不兴,偶有漩涡,也不过是懒洋洋地打个转,随即又平复如初。芦苇丛中,藏着几只不知名的水鸟,时而发出几声短促的鸣叫,又归于沉寂。两哥们架着一叶扁舟在岔河中电鱼,要是被渔政抓到,那就......

另两个搞丝网捕鱼的就文雅多了,不过十年禁渔的口号不是白喊的,也只是偷偷搞点鱼,增加点收入罢了。

新世纪以来,淮河防洪治淮工程全面规划、统一治理,开展大规模的治淮建设,效果还是显著的,但是淮河两岸的蓄洪区的人们用自己的家园为下游人民筑起道道血肉堤坝。

在河畔偶遇一位姓王的老人家,人们都叫他老王。他在这淮河边住了七十余年,见过河水无数次涨落。他的父亲死于一次大汛,他的儿子则是小时候在河里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老王如今独自一人,每日坐在河边,望着流水发呆。

"这淮河水啊,看着温顺,其实性子烈得很,它养人,也吃人。"老王经常对外地的人说。

老王的话不假。淮河两岸的村庄,几乎每家都有被河水夺去性命的亲人。人们敬畏这条河,又离不开它。

淮南城里的人们对淮河的感情则复杂得多,官员们求治淮的功名,商人们盘算着水运之利,普通市民们生活中的后花园。

驱车沿淮河边大坝路前行,来到一处叫“淮河一号营地”的所在,不少人在这露营,野炊,带孩子玩沙,俨然已是淮南人的河畔秘境了。

继续往前,便是淮河的一道“S”湾,淮南的老铁知不知道是哪位置?

淮河似玉带从天边而来,两岸土地平整,河塘密布,屋舍俨然。

雾霾有点大,阳光穿过裂隙,洒向大地,有崇洋媚外者说这是“耶稣光”,或“丁达尔光”,反而我国命名的“云隙光”却无人知晓。

无论岁月变迁,沧海桑田,淮河依旧静静地流淌,不疾不徐。千百年来,它见证着两岸的生老病死,承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人们赞美它,诅咒它,利用它,畏惧它,而它只是沉默地流向东方,带着淮南的故事,汇入广阔的大海。

淮水知道一切,却什么都不说。


驴行户外,一直在路上!
户外纯属兴趣爱好,喜欢用脚步丈量山河,用镜头记录风的故事,云的轨迹。生命不息,驴行不止,分享不停。本人所有的驴行美景及路线行程规划都将在这同大家分享,也许偶尔会发发牢骚。喜欢的点下面名片关注,驴行路上有你更精彩!

围观欣赏美景

支持欣赏精彩分享!

支持欣赏精彩分享!

支持欣赏精彩分享!

支持欣赏精彩分享!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