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行,第六站:夜游乾州古城 (手机拍)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因心一牛
7 天前
倒序浏览
970人浏览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8-4 23:29 编辑
到乾州古城,是5月份去贵 州回安 徽的路上,途经湖 南吉首市游了
乾州古城。
由于
乾州古城
都也在湘 西,也就归结于这次湘 西行的游记
系列
之中。
乾州古城景区,位于湖 南省湘 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
境内的旅 游景区。
乾州古城历史源远流长,古属五溪蛮地,夏商时期就有土著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汉以后,因水利舟楫之便,成为湘 西重要的商埠码头。唐宋元明清时期,乾州古城成为苗疆地区政 府、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名列湘 西四大古镇之首。
古城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明正德八年(1513年)和清嘉庆元年(1796年)两次扩建,乾州厅治所地,苗疆边墙坚固要塞和大本营。万溶江、小溪河二水绕城,三陆横陈,状如乾卦,
而两河之间的陆地被称为州,
故古人将此地命名为乾州,这一美名沿用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乾州古城曾作为吉首的古县城,见证了明清时期朝廷的坚固要塞与南长城的辉煌。
乾州,古苗语名为“吉后”,意思是听得到水响的地方。
从这里走出的“国之英才”,有人粗略统计过,达六十余人。曾发起乾嘉苗民起义的苗王吴八月,曾任天 津镇总兵、坚守大沽炮台抗击八国联军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罗荣光,曾任陕甘总督、抗击法 国人并收复台湾的杨岳斌,苗疆夫子吴鹤,民族学者石启贵等等.....
.
乾州古城
“城内有十里古街、城中有十里河道、城外有十里边墙”,主要
有
三门开、北极门、文庙、胡家塘、杨氏宗祠、九福堂、九合塔、仁和居、节孝牌坊等古建筑;
乾州的母亲河
万溶江穿城而过,江两岸
临水而建的
古色古香的
吊脚楼,而江
面上分布着风雨桥、跳
岩桥、
画桥、
辛女桥等几座名桥。
回复
因心一牛
7 天前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8-2 11:20 编辑
从贵 州铜 仁梵净山返程,下午18:10到达湖 南吉 首市。
安排好住宿后,我们一行五人前往乾州古城。来到
万溶江大桥,就可看到横跨在
万溶江上的“
三王阁
”
风雨桥。
风雨桥是单拱七孔式石木混搭桥,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据说是专为雅溪三大天王出巡而建造的三大王息歇场所,平时可供两岸居民茶余饭后到此息歇、闲聊,遮风避雨。
风雨桥一共建有三个塔楼,万溶江南北两岸桥头各设一个阁楼,两边阁高7.7米,寓意为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日;阁长9.9米,象征百姓的幸福长久;桥中间建有一三层阁楼,第一层檐高3.3米,寓含土家族三月三桃葱会,顶高4.8米,寓意苗族的四月八;第三层阁高13.3米,寓意一百三十三层传说中的天穹最高处,以此表达民众对三大天王的崇敬和祝福。
在静谧的江面上,风雨桥的倒影显得格外清晰,它们宛如虚幻的世界,令人陶醉。
走到
万溶江
桥的北侧,只
见
万溶江
两岸的吊脚楼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每一栋都犹如一座小小的城堡,掩映在绿树之间,显得古朴而别致。在灯光的映照下,吊脚楼显得更加美丽动人,每一砖每一瓦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
远远地可以看到
江的尽头的
三喜鹭桥和九合塔。
三喜鹭桥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拱桥。桥共三跨,主跨27米,全长61米,面宽6米,桥面用汉白玉石料砌封而成,铁护栏上焊接了无数的或欲飞或欲停的白鹭。主跨正中桥面上相砌一座圆形荷花水池,池中有三瓢荷叶、两朵荷花、一朵莲子和五只白鹭紧紧相依。
该桥由著名画家
黄永玉
捐资修建,融合了传统桥梁建筑与现代雕塑艺术。主拱顶的荷花-白鹭铜雕塑以“三个单喜合成三喜”为设计理念,象征吉祥与美好。桥栏雕刻的
白鹭
图案与“市鸟”白鹭呼应,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
回复
因心一牛
7 天前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8-3 14:22 编辑
万溶江,
曾名为
“
潕水
”
,
是沅江二级支流、武水一级支流,发源于凤凰县古长坪,流经山江、吉首、三拱桥等乡镇,境内
全长38.7公里
。
万溶江虽不大,但名气不小。
在三十年代末,当日本人侵占东北,众多国内文人学士如翦伯赞、张天翼、张一尊等因流亡而聚于此地。他们在此创作
《万溶江之歌》曾经在山河破碎的岁月,与《松花江上》作为中华锦绣山河,一南一北共谱抗日救亡之歌,在中国沧桑厚重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来到画船码头,但见夜幕降临后的古城的灯火阑珊,好像在诉说前世今生的故事,让人在静谧中找到心灵的“诗意远方”。
码头一侧有个漂浮在江中鲜花促拥的船台。一位身穿少数民族服饰的美女唱着湘 西民歌,她的嗓音如同一把优美的刀,将音乐刻画得淋漓尽致,呈现出一种极致的美感。
过码头有个跳岩桥。
跳
岩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桥,而是由两排的方正岩墩交错排列而成,
横贯江面,形成独特的过江方式,
一来一往。因过河人需一步一步跳跃,故名“跳岩”,也有叫“
跳岩水坝
”,
颇有野趣。
回复
因心一牛
7 天前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8-2 21:18 编辑
乾州古城的夜景,灯火辉煌,流光溢彩,如同一幅梦幻般的画面,让人感到无比震撼。
江对面古城
南门城楼在灯光映衬下宛若琉璃世界,城墙上的光影随晚风流动,与江面倒影交织成动态画卷。游客乘船夜游万
溶江
时,可清晰看到南门作为古城门户的标志性形象,灯光与水波共同勾勒出神秘而璀璨的古城轮廓。
走近跳岩,
只见水流湍急,跳岩
水坝
被水花覆盖,
高度落差造成的瀑布翻起层层白浪,
形成“飞瀑如溅,咆哮如虎”的壮观景象。
过跳岩来到万溶江西岸的南门广场。一群大妈正在这里跳广场舞。
回复
因心一牛
7 天前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8-3 15:25 编辑
广场的一角,摆着四面
苗鼓 。湘西的古丈县的
墨戎
鼓
镇是全国著名的苗鼓之乡,苗鼓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先后多次登上国家级舞台进行展示。
广场靠江的一面是青砖城墙,
堡垒
垛口一溜儿摆放着十几门铸铁古炮,炮身粗壮,炮筒锈迹斑斑。
这是古时为保护古城、防止外敌入侵的武器,如今已成文物。
广场的北面就是高大辉宏的乾州古城的南门,名“
通济门
”。
通济门因临近万溶江取“同舟共济”之意得名。
沿着石阶走上城门台基,环视四周,一座座古老的建筑在灯光勾勒下显得庄严肃穆,唯有广场舞的
优美旋律
打破了古城的
寂静
。
再看
万溶江
的夜景,灯火辉煌,流光溢彩,如同一幅梦幻般的画面,让人感到无比震撼。
欣赏万溶江
两岸的灯火阑珊,享受一份情调和意境。
回复
因心一牛
7 天前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8-3 11:21 编辑
走进
通济门
,里面
还有一座月城(即耳城),东西各开一门,与南门合为一体,成"品"字形,临江面(北面)城墙则用青石砌成,高约30余米,有码头停船进城需从东、西两个门进入,这一独特的城门设计成就了该月城成为中国古城建筑史上的绝品,即月城“三门开”。
从南门洞中可以看到
临江面的
青石
城墙上,有一只蝴蝶灯,色彩艳丽,栩栩如生。
走出南门洞回头看
通济门,二层上匾额“
三开门
”。
南城门周边聚集了特色小吃摊、文创店铺及夜市表演,游客可在此体验
湘 西
夜经济活力。
转到
通济门的东门,可以从门洞看到
通济门的西
门洞。
中国古代建造的月城大部分都是两座城楼和直通相对的两道城门,如西安城墙、荆州古城等。唯乾州古城的月城有三座城楼,开三道城门,中间一座主楼,两边各为一耳楼,成“品”字形布局,主楼与耳楼错落有致,间距搭配尽善尽美,形成了几百年来闻名于世的乾州“三门开”。
回复
因心一牛
7 天前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8-3 12:07 编辑
夏日夜晚,凉风拂过石板路,红灯笼映照的南门巷道更显古朴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韵味。
突然,一阵欢快的歌声传入耳中。原来是一个街头艺人在弹奏着吉他,周围的人都被这欢快的氛围所感染,纷纷停下脚步,欣赏这美妙的表演。
街头艺人用他们的音乐、表演和创意,给人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和感动。
夜晚的街巷,光影交错,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静谧的水墨画中。
灯光璀璨的街
巷
两旁,各式各样的商店招牌亮起,为这寂静的夜晚注入了活力。
这家“高小锤银饰”店里灯火通明,不时传来
银匠们
小锤
敲打
银器的声音,
回荡在小巷深处
。
“乾州,十里盆地,四面环山,二水绕州,三陆横陈,状如乾卦,故名乾州……”这是乾州古城中的一幅巨大烫金碑刻,名叫《乾州赋》,它与静谧的街道相得益彰,为乾州古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回复
因心一牛
7 天前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8-3 14:15 编辑
悠悠街巷,信步走去,随处可见高挂着的大红灯笼,古城的传统在这里似乎格外浓烈和强韧。
这家古色古香的“唐小胖棕子”店铺,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代艺术和品尝到传统美食,还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这里仿佛成了远离城市喧嚣的一处世外桃源。
“大湘西特产”门头用材讲究,雕刻精美,彰显出古典建筑的韵味。店名题写端正,古朴典雅,让人不禁放慢了脚步。
来到“
东门巷
”
牌坊,牌坊上楹联:“
春江花月,千年望相似;龙虎风云,小巷记曾经
”,由书法家、湘西州文联名誉主 席黄叶所撰并书写。
过
东门巷
牌坊 ,就
来到北城门。
北城门也叫“
拱
极门
”,
取“众星拱卫北极星”之意,隐喻以德治国及城池拱卫古城的功能。
北城门
始建于清嘉庆二年,这里
不仅是朝廷招兵买马之地,更承载着保卫北方的重任
。
北城
门
整个城楼用青石、糯米、石灰砌筑而成,城门高22米,宽40.2米,整体雄伟坚固、气势恢宏。
曾有诗云:“青石四角修方正,糯米石灰用秤称。码口搭接线缝好,千秋永固乾州城。”
,生动描绘了这座古城的坚固与美丽。
出北城门后,我们要找一家湘菜馆吃晚饭。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我们来到与北城门一路之隔的美食街。
走到美食街的尽头,终于找到这家当地人推荐的这家“周掌柜湘菜馆”,菜品确实不错。
回复
因心一牛
7 天前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8-3 13:43 编辑
吃过晚饭,其余人都回宾馆休息了。只有我与洞哥又再次走进古城北门逛逛。北城门内
右边
,与
东门巷
牌坊相对,
有一牌坊“
胡家塘
”。牌坊上也有一
副
楹
联:“
曾是我来微雨后;
定知人在晚廊西
”。对联由
凤凰籍画家黄永玉先生
亲自书写,对联为民国
“江南才子”
唐大郎所作。
走进牌坊不远就是胡家塘,相传在唐朝时候就有了,因为胡氏木材商贾为塘之主,而名“胡家塘”。
这里碧水荷塘,四周环以石径,中为横堤石桥,
将
胡家塘分为
大塘与小塘,岸边
垂柳依依,小桥流水人家,是古城独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寂静夜晚中的
胡家塘,灯光在湖面荷叶上舞动,犹如精灵一般。塘边木雕、石雕、砖雕在灯光下更显古朴韵味,轻柔的风声与潺潺流水声相伴,营造出静谧悠然的氛围。
胡家塘夜景以精致的明清建筑群为背景,塘水倒映着古建筑灯光,与夜色交织成流动的水墨画卷。
这片静谧而充满韵味的所在,仿佛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
胡家塘自古为乾州城的风水宝地。
胡家塘,凭借清幽的环境,吸引了大批富有学识的文人、财力雄厚的富商来此聚居,如清代监生庄仲熙的“继兰楼”、著名金石书画家杨味疏的“峙庐”,以及陆军少将高昆麓故居等历史建筑群,这些建筑群与荷塘、石桥共同构成了一幅活态的江南水乡画卷。
回复
因心一牛
7 天前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8-3 15:01 编辑
告别胡家塘,我们又穿行进古巷里。那些古老的石板路,青色的砖墙,精美的雕刻,以及飘散在空气中的淡淡古香,都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怀旧情感。
“湘西民间土陶艺术馆”。
湘西制陶的历史可追溯至
7000 年前
新石器时代,现被
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
这座“天下九福”的院子,是
乾州的银库。
乾州是古时的湘西重镇,建有一定规模的银库,有“
湘西银库
”之称。
夜色已深,大部分店铺展馆已经关门,小巷寂静,偶有当地居民骑车而过。路左是
杰出的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翦伯赞在乾州的
寄寓
地。
唯有这家“湘西文史书店”仍然灯火通明,门两侧有对联:“湘西梅放一江月;楼内茶浓万卷书” 。
乾州城隍庙,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乾隆六十年毁于战火,嘉庆六年,道光十年两次重建。
虽仅存主殿、左右厢房及简易山门,但依然能感受到其古老与庄严。
大部分城隍庙供奉的都是城隍神。
部分地区的城隍庙还会供奉保佑过当地的传奇人物或英雄,这些人物通常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相关。
我们走出古巷,回到万溶江畔。
夜幕下,三喜鹭桥的汉白玉桥面在灯光映衬下泛着微光,五彩的桥身倒影随波轻动,呈现出空灵静谧的意境。
夜晚的九合塔在灯火的映衬下更显庄重与生机,塔体八角九层,八十一个飞檐角在夜色中勾勒出流畅的轮廓线。
水中的九合塔倒影,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美,它让人感受到宁静、宏伟、和浪漫的氛围。
全文完。
回复
精选推荐
徒步穿越南天山北线
女子重装穿越南天山北线
冈仁波齐转山风里雨里
中华龙脊重装鳌太穿越
闲聊这几年的出行
一措再措之当惹雍措东线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回复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只看作者
取消
[#avatar]
[#author]
[#dateline]
[#message]
回复[#reply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