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日记1073篇)木里 云南六日游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时间】
2025年8月2日早6点20分-7日22点
*
【天气】
啨.22℃
*
【偶遇地点】
马吃水转盘公交车站(冻库旁)
【行程】
1000公里
*
【用时】
9小时
*
【徒步线路】
自贡~西昌~盐源~木里康坞大寺~寸东海子~宁蒗-香格里拉~独克宗~普达措囯家公园~沙溪古镇-建昌古城~西昌泸山-牧云阁~自贡
*
【人数】
22
*
【徒步费用】
1500
*
【徒步道路】
机耕道30% 小路0% 栈道路60%
*
【徒步速度】
每小时3-4公里
*
【徒步装备】
30—45升户外背包、遮阳帽、头巾、速干衣、墨镜、护膝、登山杖、保温杯、垃圾袋 安全哨
【徒步提示】
徒步随身带一些常备药物.{风油精,创可帖等}
*
【徒步感受】
休闲木里, 云南 赏康坞大寺, 游寸东海子 观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 最后香格里拉的观普达措, 休闲沙溪古镇,建昌古城, 爬山西昌泸山牧云阁


木里的第二大寺院
康坞大寺,藏语称为地处高原牧区,是木里的第二大寺院,离县城三十多公里。
康坞大寺的建筑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包括大殿经堂、严顶拉康、斯抄康、曲拉以及僧舍和土司的王宫拉让等。寺院占地百余亩,拥有殿堂、僧舍三百余间。寺院的雕刻艺术尤为突出,木雕广泛应用于殿堂的各个部分,如柱饰、梁枋、斗拱、门饰等。寺院内供奉着多尊佛像,包括释迦牟尼佛像、宗喀巴三师徒塑像、未来佛强巴、观音、文殊、金刚持的三怙主菩萨等。大殿内的殿顶用黄布或黄绸缎装饰,天花吊顶色泽鲜艳。
康坞大寺,海拔三千零六十多米,寺院坐落在两条山溪水之间雄鹰落地般的山坡山。四周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古木遮天蔽日。高高的雪峰,仿佛是白银的佛塔,伸枝展叶,进林望不见天;百花盛开的草原上,涓涓清流从草坡里,从树丛中溢出,汇而成溪,碧光粼粼,如玉带缠绕,把草场分割得绚丽多姿;星罗棋布的小湖泊浑然天成;飞禽走兽穿行其间,珍稀药材异香朴鼻;特别是满山遍野的杜鹃花让人陶醉。公元一六零四年的一个春天,从安多到木里来传教的严顶•次成绒布喇嘛,来到这诗一般的美景之中,就开山修建了木里第二大寺院康坞德瓦金索朗达吉岭。德胜佛国净土之意。“德瓦金”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佛国净土。据说这是依这天然的美丽环境而命名。成群的牛羊,悠扬的牧歌,伴着朝钟暮鼓,古刹巍峨,宝相庄严,梵天香海,名山神境,把游人带到神话般的世界,真是“天下名山僧占多,世上好话佛说尽”。
概况
一座寺院的建筑,从发展到完善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岁月。寺院的建筑完美体现了藏传佛教文化的内涵,凝聚着藏族人民的,心理意识和价值观念。包容着人类与自然、历史与文化、宗教与传说等深层的内涵。
康坞大寺,经过历代的增建和扩建,逐步形成了以大殿经堂为主,有严顶拉康、斯抄康、曲拉与遍布四周的僧舍以及木里土司的王宫拉让等建筑群体。整个寺院占地百余亩。殿堂、僧舍三百余间。寺院建筑形式与藏族地区许多寺院一样,依山就势而建,殿堂层叠,错落有致,佛塔林立,僧舍栉比,白墙金顶,经轮幡幢绘成一幅神圣、庄严、神秘的自然佛刹景观。
大经堂二楼一底, 80根柱头建筑,可容纳500人同时诵经听经。
人事代谢,岁月沧桑。如今,盛极一时的“木里王国”已经成历史,往日富丽堂皇的宫殿,成了一片残垣断壁的废墟。“凄凄野门草,老树成丛林,面对荒凉景,无言慨古今。一片荒芜地,昔日王国城,皇宫留遗址,相对东西门”。不过废墟也有它的保存价值,它是真实的历史留给人们残酷的真实。它会时常提醒着人们的行动。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绝别,是选择。”没有废墟就无所为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为今天和明天。大悲大智的佛陀在《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康坞大寺有550个僧人,僧舍两百余间。星罗棋布的僧舍,众星捧月似的环绕在大殿经堂周围。
组织机构。庙会节日、法务活动,学经制度等等都和木里大寺大同小异,在此不必细述。
康坞大寺辖属下有五座小寺,瓦朵寺、岗绕井寺、三桷垭寺、列瓦寺和苦巴店寺。另还有在附进一处闭关修行的经堂叫玉笔如楚。


木里藏族自治县县城西北部海拔3404米的康坞山顶的湖泊
寸冬海子,位于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县城西北部康坞山顶,距县城35公里,海拔3404米 。属高原积水湖泊 ,水域面积约5000余亩],是木里县最大湖泊 。湖泊呈南北走向,四面环山 。
湖区森林茂密,绿草如茵,形成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景观。四季景致各异:春季苍翠,夏季野花盛开,秋季草甸金黄,冬季雪峰环绕 。湖中有移动浮岛。
湖畔康坞牧场可体验藏族牧民生活,品尝酥油茶、牦牛肉干,接触牦牛群及小木屋、嘛呢堆 。该湖有“高原明珠”之称 。
海子呈南北走向,四面环山,山上森林茂密,绿草成茵,古木参天。山环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形成了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奇特景观。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各具特色。春季满目苍翠,一片生机盎然。盛夏时节,蓝天白云、山峦湖畔,各色野花、杜鹃花竞相怒放,草木杜鹃争奇斗艳,姹紫嫣红。水草的触感、杜鹃花的芬芳,还有湖面成群嬉戏的野鸭,展示着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金秋时节,放眼望去一片金黄,其间还夹杂着簇簇红叶,黄红相衬,以然天成。深冬季节,白雪皑皑,映着一方兰色的宝石,林间一声声鸟啼,雪地上野鸡觅食的印迹,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祥和,好一处不染纤尘的方外净土。



独克宗古城(Ancient town of Dukezong) ,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中部,地处中甸盆地建塘镇,为香格里拉(杰地、杰塘、中甸)历史上的重要城镇和驻兵地,亦为茶马古道滇藏段重要途径驿站。独克宗古城以大龟山为中心,呈放射状扩展布局,面积1.5平方千米。“独克宗”,为藏语古地名,又称“宗绕丹噶波”“达维宗”,意为“月光城”。与位于奶子河畔的“尼旺宗”—太阳最早升起的“日光城”遥遥相望,日月同辉,被称为“心中的日月”。
独克宗古城的整个布局以四方街为主轴,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片区,而每个片区通往不同的地方,地形似盛开的八瓣莲花,其间3街(北门街、金龙街、仓房街)33个巷子交错纵横。古城建城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自唐贞观八年(634年),吐蕃松赞干布派兵占领建塘坝子,在大龟山上垒石建立官寨。唐仪凤、调露年间(676~679年),土蕃在大龟山顶设立寨堡,名“独克宗”。明朝,丽江木氏土司占领康南藏族地区,先后将大批纳西族迁入迪庆,“独克宗”成为纳西族军事要塞。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建中甸厅,自此“独克宗”不再作为县级行政机构名称。
2001年,独克宗古城被批准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同年,又获得了“云南省旅游名小镇”称号。2005年,获得“全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名镇”称号。2023年,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4年5月,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独克宗古城以大龟山为轴心,以“八瓣莲花”形态,有效地利用自然环境,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围绕大龟山呈放射状布局,在大龟山石寨的基础上外延扩展,形成丰富的空间景观。古城外围东、南方向较为开阔,西面为山体环抱,北部与新城区紧密相连。有3街33个巷道1个集贸市场,藏房随地势高低与道路有机结合,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藏文化建筑特色。
独克宗古城的整个布局以四方街为主轴,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片区,而每个片区通往不同的地方,地形似盛开的八瓣莲花,其间3街(北门街、金龙街、仓房街)33个巷子交错纵横,北边去往松赞林寺朝拜的路叫“贡巴朗”,东面通往五凤山敬山的路叫“日达朗”,往南部的“达垄朗”路走可直通达垄坝子,西方的“措朗”则是前往百鸡寺焚香的路。还有许多错落有致的街巷大多以藏语取名:去古井挑水的路叫“赤朗”、去水磨房的路叫“赤古朗”等。龟山公园东麓脚下两眼泉水滚滚而出流进古井,史称“日月双泉”,曾经维系了整个古城人的用水,是古城人民赖以生存的甘露。
独克宗古城不仅是滇藏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更是中国保存较完好、较大的藏民居群之一。古城民居就地取材,多为密肋梁柱排架结构的土掌房,是藏式碉楼与纳西干栏式木板屋结合的产物,属地道的高寒坝区藏族民居,其造型被人们称为“硬质化了的帐篷”。民居注重装修装饰,雕檐画柱、门窗彩饰,中堂封面精绘各式吉祥图案,外墙仅涂刷白垩浆或石灰浆,具有较高的保护研究价值。古城起伏不平的路面,那是一些岁月久远的旧石头就着自然地势铺成的,石板路上马蹄印还依稀可见。
独克宗古城民居注重装修装饰,雕檐画柱、门窗彩饰,中堂封面精绘各式吉祥图案。彩饰尤重房檐、窗檐、门楣、柱头、橱柜,纷繁细润,极为鲜丽。外墙仅涂刷白垩浆或石灰浆,朴素淡雅。 [9]
独克宗古城民居不仅具有较好的私密性、防御性、抗震性和保温隔热性,而且能就地取材,具有较高的保护研究价值。


迪庆州普达措国家公园 [17],简称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红坡村,处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距香格里拉城区22千米,总面积约1313平方千米。
普达措国家公园范围内最高点海拔4670米,最低点海拔2347米,有多处断层崖、林间小涧、深沟峡谷等独特小景交错分布,包含了较为原始完整的森林灌丛、高山草甸、湿地湖泊、地质遗迹、河流峡谷生态系统等。
2012年11月26日,云南省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被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普达措国家公园范围内最高点海拔4670米,最低点海拔2347米,有多处断层崖、林间小涧、深沟峡谷等独特小景交错分布,包含了较为原始完整的森林灌丛、高山草甸、湿地湖泊、地质遗迹、河流峡谷生态系统等,具有较高的地理科学价值与旅游观赏价值。
属都湖
属都湖是公园主要景区重要组成部分,距香格里拉市约40千米,是香格里拉市最大的湖泊之一,为“国际重要湿地”。“属都”在藏语中意为奶酪如同石头一样结实。属都湖水域面积较大,其生态系统集高原湖泊、沼泽化草甸、原始暗针叶林植被于一身,珍稀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湖中盛产“属都裂腹鱼”,鱼身金黄,腹部有一条裂纹,鱼肉细腻鲜美。湖上还栖息着大量的野鸭、水葫芦、黄鸭等飞禽。属都湖有全长3.3千米的属都湖南岸木栈道、全长2.2千米的属都岗河沿河生态徒步体验线路和全长3千米的属都湖北岸藏族原始游牧部落文化体验线路,共3条路线。
碧塔海
碧塔海是公园内主要景区之一,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的高原淡水湖泊湿地。该湿地生态系统和湖周围的森林、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基本保持了原始状态,即是中甸叶须鱼等珍稀鱼类的栖息地,也为黑颈鹤等珍稀鸟类提供了停歇地和越冬地。“碧塔”在藏语中为“栎树成毡”的意思,其湖周边分布着大量的栎树林和原始森林,树影倒映湖中。碧塔海步行栈道长约4.4千米。


沙溪镇,隶属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距县城32千米,地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大旅游区之间,东南与洱源县交界,西北与剑川县弥沙、羊岑、甸南相邻。
沙溪镇版图总面积287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 [2],有常住人口23743人(2017)。
沙溪镇先后获得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云南旅游名镇 、108个中国村庄名片 、中国乡村文化遗产地标村庄名录 等荣誉称号。2010年,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40万元]。
2016年12月7日,沙溪镇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沙溪镇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区老君山片区东南端,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香格里拉、丽江之间;地处北纬36°11′—26°19′,东经99°45′—99°58′之间;东接洱源县牛街乡,南接洱源县乔后镇,西接剑川县弥沙乡,北接剑川县甸南镇;沙溪坝四面环山,澜沧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坝,版图总面积287平方千米。
•
沙溪古镇地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大旅游区之间,距离剑川县城约32千米。
•
古镇周边交通便利,游客可以从大理或丽江出发,通过客车或小巴等交通工具轻松到达。
•
沙溪古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其历史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
在唐宋时期,沙溪作为南诏、大理国古道上的一个重要古镇,曾是茶马古道上繁荣的贸易集散地。
•
沙溪古镇是一个以白族为主,汉、彝、傈僳族共居的少数民族聚居镇,这里保留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
•
古镇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红砂石板街道、古戏台、兴教寺等历史遗迹见证了古镇的沧桑岁月。
•
沙溪古镇还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这里曾是马帮休整交易的重要场所。
•
寺登街:被誉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文物遗存丰富,是古镇的核心景点。
•
兴教寺: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是中国仅存的明代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古戏台:寺登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与兴教寺遥相呼应,展现了古镇的戏曲文化。
•
玉津桥:建于清康熙年间,横跨在黑潓江上,是通往大理的第一桥,也是过去所有南来北往马帮的必经之路。
•
沙溪古镇先后荣获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云南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
•
2020年11月,沙溪镇入选全国“最美小镇”。


建昌古城,又名西昌古城,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市府街,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已有600多年历史。
建昌古城在明代时为正方形,四墙各为1200米长,占地面积144公顷。古城文物分布多达2400余处,古遗址、古墓群古石刻、岩画、古建筑遍及西昌市 。现存面积约130公顷,城内以四牌楼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其北称北街,其南称南街,其西为仓街,其东为府街,四条街道呈“十”字形交叉而建 。明代文学家杨升庵、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清侍郎查俭堂以及近现代教育家黄炎培等都曾在建昌古城留下墨迹。2021年,西昌全面启动建昌古城保护更新项目,整体性推进建昌古城复原建造。建昌古城承载了一代代西昌人的记忆,是西昌市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西昌市民们的生活家园。
2016年,建昌古城所在的建昌古城旅游景区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023年3月,建昌古城景区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6月14日,建昌古城景区被正式授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西昌自古便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镇,自秦汉始,历代政权均在此建立过郡、州、司府,委派过官吏。汉元鼎6年(公元111年),武帝遣司马相如为使,建邛都(今西昌),设越西郡,辖15县,属益州。历来就是郡、州、司府的治所所在。
建昌古城现存面积约130万平方米,大通、安定、建平城门尚存。
建昌古城文物分布多达2400余处,古遗址、古墓群、古石刻、岩画、古建筑遍及西昌全市。古遗址主要有聚落遗址、城址、窑址和矿冶遗址四类。其时代有新石器、殷商、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唐宋和明清,其中新右器遗址十七处,殷商遗址二处,汉代遗址三处,古城址十一处,窑址二处,矿冶遗址二处。


西昌泸山濒临邛海、拔地而起的泸山,以“半壁撑霄汉,宁城列画屏”的气势与邛海构成川西南一大景区,被誉为“川南胜境”。泸山又名蛙山,是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泸山海拔2317米。它东临碧波如镜的邛海,西濒蜿蜒秀丽的安宁河,北有历史古城西昌,南依巍巍耸立的螺髻山。山上古树参天,松树尤其茂盛,古人曾用“松风水月”来描绘泸山邛海的风光,即泸山的松、安宁河的风、邛海的水、西昌的月。
泸山林中小道逶迤蜿蜒,排立路旁的苍松翠柏把游人引向山中,直达山顶。浓荫丛中隐有汉、唐、明、清年代修建的光福寺、蒙段祠、三教庵、祖师殿、观音阁、王母殿、玉皇殿、青羊宫、五祖庵等10多座古刹。这些古刹分别为儒教、道教、佛教所有。尽管他们的教规、哲学思想等不尽相同,但他们却能在一座山中和睦相处上千年,并各传各的教,这在全国也实属罕见,绝无仅有。其中泸山第一殿光福寺是最大的建筑群,它由千佛殿、文武宫、魁星阁、望海楼、飞梁寺、大雄殿组成,设计精巧,规模宏伟。寺内保留着精湛的雕刻艺术,有全国罕见的省级保护文物地震碑陈列室,有历代名流题咏的诗词歌赋,有明代铜铁铸佛像、数千斤重的大铜像、塔式香炉等文物。寺庙前有汉、唐代时期古柏,银柯如铁、苍龙夭娇、上腾青霄,可称奇古。登上望海楼,邛海景观尽收眼底,明代诗人杨升庵登泸山留下那“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头落人间”的著名诗篇,给游人以丰富的遐想。全国独一无二且具民族特色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坐落在小寺评前,它那别具一格的建筑群,给泸山增了色彩,给游人添了浏览的内容。
泸山主峰(纱帽项)海拔2317米,与邛海水面相对高差约800米,从山脚登上山顶约八公里。泸山山峦奇秀,古木参天,是西昌的天然绿色屏障,林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二千年历史的十大“巴蜀树王”之一的九龙汉柏,形态奇特,世上绝无仅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