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梁林路”—山西古建筑之旅(一) - 陕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对于热爱古代建筑与人文历史的旅行者来说,重走一次“梁林路”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不二之选。从老潼关城楼启程,跨过黄河风陵渡,我们便开启了一段穿越千年古建艺术的旅程。在广袤无垠的三晋大地上追寻着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探索足迹,体验沉淀于太行山下,汾河两岸历史的厚重。

俗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十座半唐代木构建筑中就有九座在山西,五座五代建筑中四座在山西,至于辽、金、元的建筑,山西大地上更是不计其数。

此行第一站我们来到了绛县太阴寺,俗称卧佛寺。太阴寺是研究古代建筑、壁画、雕刻艺术以及佛教历史的珍贵遗产,“太阴寺”的核心建筑南大殿为单檐悬山顶,面阔五间,檐下悬挂金代大安二年(1210年)镌刻的“大雄之殿”木匾,殿内保存有金大定十年(1170年)雕刻的?4米长独木释迦牟尼涅槃卧像?,为中国现存最大独木雕卧佛,佛龛内还保留完整的明代洪武年间的壁画。??

南大殿的木构架至今仍保留着金代的原始风貌,是现存古建筑中难得的金代遗构,其建筑历史与艺术价值不言而喻。其造型之庄重、比例之和谐,无不彰显着匠人们的精湛技艺。

参观完太阴寺,我们驱车翻越巍峨雄壮的中条山,来到了深藏于阳城县芹池镇阳陵村的寿圣寺,参观著名的“琉璃塔”。寿圣寺始建于后唐,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赐额“寿圣禅院”。琉璃塔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建筑呈八角十级,高27.8米,每层皆施琉璃斗檐,外壁嵌满佛教故事传说中的人物琉璃浮雕。琉璃塔全身被琉璃造像包镶,施以黄、绿、蓝、紫、黑彩色釉,体现了明代琉璃烧造和釉色工艺,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我们在“寿圣寺”徜徉许久不肯挪步,深深的被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所陶醉,直至夕阳西下,寒风吹来,方知身心俱疲,一天疾行四百多公里,困乏的人们皆不想继续前行,决定就地在村广场驻车休息。

暮色苍茫中,看着被晚霞映照的琉璃塔,不禁在心中再次赞叹古代工匠精湛的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