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古建筑探秘之旅,第六站:晋城高平喜镇苏庄古村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因心一牛
2025-9-30 10:14
倒序浏览
1381人浏览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0-6 21:52 编辑
我随淮 南户助户外群晋东南古建筑探秘之旅,来到喜镇苏庄古村。
喜镇苏庄位于山 西省晋 城市高平市河西镇,是中国首批传统村落、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
喜镇苏庄由于位于太行山深处,也被称为“太行人家”。
现存明清古建筑20951平方米,包含清中前期院落近百处
。建筑群遵循"四庙八阁加堂塔"的布局,形成"一条正街贯南北,六支小巷连东西"的街巷体系
。24处院落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代表性建筑包括账房院、春明院等八处特色院落
,
保留了青砖灰瓦、木雕彩绘等晋商高门大院的典型风格,被誉为“活态古建博物馆”
。
喜镇苏庄
依托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古院落群,以"喜"文化为主题,结合北魏时期连理树的历史典故,打造集婚庆礼仪体验、文化展示、康养旅 游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2022年,喜镇苏庄获评国家AAA级旅 游景区
。通过对古建筑的活化利用,形成了银器博物馆、中式婚俗基地等特色业态,实现了传统建筑保护与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
。
喜镇苏庄拥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院落,如账房院、连理南院、连理北院等,见喜镇苏庄导游全景图,这些院落充满了历史感。
此外,还有庙宇、道观、教堂等建筑,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回复
因心一牛
9月30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0-3 16:51 编辑
从开化寺经过22公里行驶,下午13:40我们到达喜镇苏庄停车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若大的连心湖。
清波荡漾的湖水,宛如一块无瑕碧玉,静静铺展在天地之间。连心湖也是青年男女喜爱来的许愿池,
在这里投下希望的种子, 期待它开出绚烂的花。
连心池畔,美女轻捧荷花,笑颜映夏阳,纯真绽放,一花映照一个梦。
湖景古村,悠悠水乡,漫步其间,心绪飘然,忘却尘世烦恼。
回复
因心一牛
9月30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0-5 21:10 编辑
“爱在七夕,福运添彩”,行走在的石板路,踏过历史的回响,每一步都是心灵的释放。
在连理广场的中心,有一株石栏相围的树,上面挂满了祈愿婚姻的红丝带。史 料记载,公元445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临泫氏(高平)县赏“连理树”,苏庄村就是连理树的所在地。
在古代文献中,连理树常常被用来象征恩爱的夫妇。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著作《水经注》中有这样的描述:“水出西溪,东流,水上有连理树。”这表明,在古人看来,连理树是自然与恩爱的结合体。
在苏庄喜庆的氛围中,围墙上
垂挂的
百幅红绸
随风轻舞,这古意盎然的场景瞬间带着游人
“
穿越
”
到古代。
身着蓝绣花长裙、头戴精美传统发饰的美女,在缤纷花墙前展露灿烂笑容,传统韵味与盎然春意在鲜花的簇拥中轻盈绽放。
回复
因心一牛
9月30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0-6 08:18 编辑
“喜镇”的深情告白在砖墙与红喜字下化为现实,那位手持鲜花、笑靥如花的蓝裙姑娘,正是这句“你是最美的遇见”最动人的诠释,洋溢着中式喜庆的浪漫。
美女手持鲜花,站在中式庭院的花窗前,惊艳了时光。
斜倚古旧石墙,暖黄砖石与明艳黄包点缀出静谧而诗意的氛围,仿佛正与一段旧时光温柔邂逅。
来到“下沉喜泉广场”,这里可以举办婚庆典礼和灯光秀。
一对身着华美红妆的璧人,立于
喜泉广场上
,背后古宅与现代街景交错,定格了传统韵味与现实生活交织的动人瞬间。
回复
因心一牛
9月30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0-6 20:55 编辑
走进苏庄,
尽管岁月流转,但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面墙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历史的厚重。
首先看到的是永顺堂院,匾额“
凤翥
”。《凤翥·演艺·剧场》,永顺堂,为清嘉庆年间的四合院,这里是永顺班(上党梆子戏曲班)创始之地,也是贾杨两家永顺盟约之堂,被世人传唱:“凤翥贾家喜今朝,龙骧杨氏欢明月”的时代旋律。
走进大门,对面墙上是砖雕影壁,
仿佛是一段娓娓道来的序言,为整个建筑增添了一抹含蓄而深邃的韵味。它不仅承担着挡风御寒、保护隐私的实际功能,更在无声中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谦逊与内敛之美。
走进院内,从上面的舞台灯,可以看出这里是一个小剧场。
这是
典型
的北方四合院型式。其房屋多为二屋或三层(地下一层),二屋木质楼梯在外,门廊兼做阳台。红砖灰瓦,门窗变化多端,或为方形、圆形或筒形,上有花格栅。
回复
因心一牛
9月30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0-5 22:31 编辑
苏庄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筑群,是古代
官 商
云集之地,曾经富甲一方。
在东西街上,还有许多的高门大院。
七宅院,占地面积3117平方米,建筑面积1537平方米,现存七宅院约始建于乾隆五十年,历经嘉庆、道光三朝,前后半个世纪的大宅院。按地理位置,以东西街为界,七宅院分为南北两大部,按照修建时间和俗称,又分为南七宅院、前七宅院和后七宅院。
在七宅院的砖墙上
镶嵌
着许多的拴马栓,可以想象当年来往商客的繁忙。
从古朴的大门望进去,深深的庭院,如同历史的画卷,缓缓展开在岁月的长廊。
南七宅院位于前后七宅院路南,东南大门开在苏庄村南北大街上。院落正中原有花墙,将院落分为上下两院,其上院为三合型,正北堂楼三间,两边耳楼各两间,东西楼各两间。下院为倒座三合型,南楼三间,两边耳楼各两间,东西楼各两间。
北七宅院的木雕、石雕工艺精湛,如凤串牡丹浮雕和斗拱结构,体现贾杨两家的实力与审美。
回复
因心一牛
9月30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0-6 20:19 编辑
来到苏庄
古村的东大门,大门斑驳陆离,每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引人遐想。
城门上坐落着孙真宫。这扇镶嵌在青灰砖墙中的朱红古门,匾额上“孙真宫”三字肃穆,铜钉与衔环在岁月里沉默,唯有门环上那一束红绸,与檐下的灯笼相互低语,静静守护着门内福满家园的祈愿。
沿着古色古香的街道,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沉淀。明清古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走在晋商合道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华与沧桑。
老桥底院创修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坐北朝南,是贾式现存最好的一处建筑,原为四进,偏院全毁,现存主体建筑为二进院。占地面积62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9平方米。
采用
青砖灰瓦
、
木雕门窗
等传统工艺,院内现存
匾额
、
屏风
等
传统装饰元素
。
该院落是
贾氏家族
重要
宗族活动场所
,曾用于祭祀、教育等家族事务。院内现存碑文记载了
贾氏家族家规
,包括忠孝、耕读、戒酒戒赌等
训诫条目
,体现了传统
家风文化
。
“苏庄味道”餐
馆,
集中体现了当地传统美食的精髓。
过油肉配炒卤面、
苏庄烧大葱、
枣米黍蒸饭、
酸菜黑圪条和
馔面汤宴
这些菜品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通过改造提升融入文旅体验,成为喜镇苏庄文旅康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洛路如巨龙穿苏庄村而过,自古为高平通晋城之咽喉,也是
晋豫古道的一部分
。晋豫古道,亦称“太行古道”、“太行官道”。始于十七世纪明清时期的“万里茶道”是晋商开拓的纵观中国南北的商路,是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齐名的南北陆上交通大动脉,它的繁荣达两个半世纪。它对于经济的发展,塞外的开拓,架构北方疆土与世界的纽带功不可没。
回复
因心一牛
9月30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0-6 19:25 编辑
西华堂院,位于街西,与贾家宗祠南北隔街相邻。通过该院东楼花梁记载可知,该院为清乾隆中期建筑,也是杨氏宅院中现存最早的建筑之一。
西华堂院现为喜镇苏庄的《
传统婚礼堂
·
·
·
男方院
》。
随着一陈锣鼓唢呐声响起,送亲表演的队伍款款走来。
走进西华堂院
,可以看到,
西华堂院
虽为一进大院,但是集中体现了清乾隆年间当地民居的特色,为不可多得的精品。
正房做为厅房,虽为一层建筑,却高大宽敞,建筑宏伟,大有居高临下之势。红底金字的匾额上“书香绍世”,加之精美的木雕艺术,使整个厅房更显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
走进厅房,做为古代婚房的氛围充满了浪漫与温馨。大红的“
囍
”字、红色的床幔、精美的家俱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屋顶和墙面装饰,让婚房成为了一处浪漫的梦境。
在
西华堂院里有一株结满硕果的石榴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石榴被视为吉祥之果 , 其多籽特性寓意着子孙满堂、家族兴旺。 石榴的鲜红外皮和晶莹剔透的果肉寓意着喜庆与家庭幸福 。
回复
因心一牛
9月30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0-6 20:20 编辑
贾家宗祠
与西华堂院隔街相望。
苏庄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由苏姓建庄,后明末清初贾、杨两姓迁入并逐渐发展壮大。
贾家自第五世孙
贾松年
起,陆续出现武举、文士等杰出人物,家族文化注重教育传承,古建筑中匾额、祠堂等细节体现了书香门第的特质。
东华堂院,位于街东,坐北朝南,三合院。根据花梁记载修建于清嘉庆年,该院集中体现了喜庆年间当地民居的建筑风格。
东华堂院
与西华堂院相比,房屋和门窗都较为宽阔高大,额枋用材轻薄,木雕简洁明快,砖雕工艺增多,门窗棂格多变,处处给人宽阔敞亮,干净利落,华而不腻,美而不繁,轻松而不厚重,清新而不臃肿的戚觉。
喜镇山潺潺火锅是以云南野生菌菇为核心,通过精心熬制出极致鲜美、自然健康汤底的特色火锅,还
植入了“喜镇酒坊”“罐罐奶茶”、“喜镇喜茶”时下最流行的丰富业态,在节假日期间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和驻
足。
在喜镇苏庄古村,
明清古建群像活历史书,每一块砖都在讲着旧时光里 “喜上加喜” 的浪漫故事。
“
来苏庄办一场中国式婚礼
”
。喜镇苏庄
2021年开始接待游客
,2023年开始举办婚礼,目前已接待了150多对新人举办婚礼,仅今年就接待了90多万游客,焕发出新的活力。
回复
因心一牛
9月30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10-6 22:13 编辑
喜镇苏庄的耕读门是这座古村落的文化象征之一,其名称源自中国传统耕读传家的理念,既体现农耕文明的务实精神,又彰显对诗书教化的重视。这座门楼位于苏庄古建筑群的核心区域,门楣上常刻有耕读传家或福禄寿喜等吉祥纹样,两侧楹联多采用劝学劝农的格言,如晴耕雨读,夜读朝耕,既是对贾杨两大家族历史的总结,也寄托着对后代的期许。如今,耕读门不仅是游客了解苏庄喜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成为当地举办传统仪式(如开笔礼、丰收祭)的场所,延续着古村文脉。
穿过耕读门,对面是坤禧宫,是当地的文化艺术场所。
坤禧宫古民居保留了传统建筑风格,匾额文化寓意深刻,结合了文物保护与艺术展示功能。
坤禧宫这座乾隆年间的账房院,如今化身为中国传统婚俗银饰博物馆,珍藏明清山西银饰的百年风华。流光溢彩的鎏金凤冠、银光潋滟的星河器物,每一件都是匠人指尖与银料缠绵的结晶,凝聚着古老智慧与温热匠心。
东侧是连理院,匾额“鹊
渡”,这处宅院是清乾隆五十八年至嘉道年间修建的。
连理院
现为喜镇苏庄的《
传统婚礼堂
·
女方院
》。
景区将传统“八礼四节”等婚俗文化植入连理院,新人可在此体验中式婚礼仪式,包括凤冠霞帔、拜堂合卺等环节,强化对家庭责任感的认知。院内还设有沉浸式演出《小二黑结婚》,还原赵树理小说中的婚俗场景。走进院内,灰砖清水墙高耸封闭,檐下红灯笼摇曳,斗拱飞檐间彩绘金装,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晋商大宅的辉煌。
室内摆设典雅别致,呈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精美的家俱和古朴的陶器,以及悬挂着的字画,使室内弥漫着淡淡的古韵。
这里也是永顺班的所在地。永顺班由苏庄巨商杨鸣歧私人兴办,创建于清末光绪年间,是高平第一个上党梆子戏班,当时上党地区都以聘得该戏班演出为荣,驰名上党的“小红生”郭金顺、双
栌、郎不香均出自永顺班。
从喜镇苏庄回到高平市后,我们几位驴友赶到郭氏“高平十大碗”餐馆,品尝了当地特色美食“十大碗”。
高平十大碗是一道地方名肴,属于晋菜系。高平十大碗是指高平当地的一种传统宴席,共十碗,依次为:水白肉、核桃肉、小酥肉、天和蛋、软米饭、扁豆汤、红烧肉、丸子汤、粉皮芥末汤、肠子汤。素有“碗汤菜”之说,
这十大碗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讲究
。高平十大碗又名长平水席,为现存世最早、最系统的传统名筵之一,成型于公元前262年的长平之战之后,
而大家熟悉的洛阳水席据传也源于此。
每一道菜都凝聚了厨师的智慧和汗水,不仅美味,更是一道道精美的艺术品。高平十大碗不仅是美食的盛宴,更是历史的见证,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全文完)
回复
精选推荐
没有雪的莲花雪山穿越线
女子重装百措千寻历险记
幺妹峰北壁攀登路线分析
虐不废你算赛道输
巴塞罗那蒙特塞拉特山徒步
郭喀拉日居念野线七日速穿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回复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只看作者
取消
[#avatar]
[#author]
[#dateline]
[#message]
回复[#reply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