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破殉国,气节长存天地间
公元757年10月9日,睢阳城在坚守十个月后终因粮尽援绝而被叛军攻破。
此时城中守军仅剩四百余人,皆因饥饿、奄奄一息,疲惫至极,无力再战。
叛军攻上城头,张巡与部将南霁云、雷万春等一同被俘。
城破之时,张巡面向京城方向跪拜道:“孤城备竭,不能保全,臣生不能为国平叛,死后就是变成鬼也要厉杀这些祸国殃民的反贼!”
叛军将领尹子奇见到张巡后非常高兴,亲自劝说张巡投降。
但张巡宁死不降,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毫不动摇,不仅严词拒绝,还大骂其背叛朝廷、屠戮百姓的恶行,坚定表示“生不能报国,死亦为厉鬼以杀贼”。
尹子奇问张巡:"听说你督战时,激愤到目眦欲裂、满面流血、牙齿尽碎,为何如此?"
张巡厉声回答:"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能耳!"
尹子奇见劝降无果,又被张巡的气节激怒,残忍地挖去他的双眼。
张巡却依旧骂声不止,尹子奇又用刀撬开张巡的嘴,发现他只剩下三四颗牙齿,印证了他在战斗中咬碎牙齿的传闻。
最终,张巡与姚訚、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名将领一同被叛军挖心刨肌斩首。
许远则被解往洛阳,也宁死不屈,慷慨就义。
整个过程悲壮惨烈,成为安史之乱中忠勇抗敌的标志性事件。
最令人震撼的是,在长时间的围城和最后的屠杀中,仍然“至死无一人投降”。
睢阳陷落的第三天,河南节度使张镐带兵赶到,打退了叛军。
再七天后,郭子仪收复洛阳。
睢阳的坚守为唐军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张巡、许远等将士的壮举,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唐肃宗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许远为荆州大都督,并“立庙睢阳,岁时致祭”。他们的画像被悬挂于陈列大唐功臣像的“凌烟阁”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