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九江自由行,九江市区闲逛 - 广东 - 8264户外手机版

  广东

围着庐山转一圈,大大小小的几个景点,已经花了一周了。天气炎热,上山下山,户外活动一会就汗流浃背,每天都要换几身衣服,很辛苦,很累,虽然山上凉快一些,但牯岭镇及山上的景点,就不打算去了,准备在九江市区逛一逛。九江市博物馆位于八里湖文博园内胜利碑下,远远就看到了胜利碑。

胜利碑,2007年建成,九江市标志性建筑,为纪念九江近代两件重大历史事件:1927年收回英租界外交胜利与20世纪末抗洪抢险胜利。

博物馆有免费停车场,在博物馆主要看看各种玉石,象牙雕,还有铜镜等等文物。

人文历史方面,有陶渊明,黄庭坚,慧远大师等人物介绍,九江的书院,如白鹿洞书院、东佳书堂等介绍,庐山是宗教的集结地,东林寺是净宗祖庭,云居山是禅宗道场等等介绍,中国第一大湖泊,鄱阳湖形成介绍等。也有九江的主要景点介绍,方便我安排下一步旅行。

走出博物馆后,除了看看胜利碑,可以沿八里湖边散散步。沿途有免费停车位,不论是徒步还是开车,沿湖边观光很方便。

根据搜到的网上介绍,结合在博物馆看到的信息,挑选一些九江市区的景点,作为下一步的出行计划。李公堤的景色不错,湖中间的一条马路,路两边种的是法国梧桐树,漫步其上,赏江景、观城市烟火,感受九江慢生活。早晨经过时,正赶上上班时间段,车辆多,湖边道路太窄了不方便停车,拐到附近一条马路上停好车,但天气又变了,觉得不妥,随即开车离开。

能仁寺处于闹市之中,附近就是庾(yǔ)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能仁寺,一座古老的寺院,寺庙里绿树成荫,植被茂盛,黄红墙体相映。寺庙大门匾额上写的是能仁禅寺,门口侧边有小停车场,我是路过时顺带参观。

能仁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502-549年),现建筑多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从梁朝到明代,都叫承天院或承天寺, 明代弘治年间更名能仁寺。能仁寺是九江三大丛林之首,也是九江市区现今保存最大的古建筑群。九江三大丛林指的是能仁寺、东林寺和西林寺。丛林,原指茂密树林,后衍生为佛教寺院代称。

大胜塔在能仁寺大雄宝殿东南侧,为七级六面楼阁式砖石结构,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重建于宋,后屡有维修,通高42.26米,同治九年(1870年)修复,1994年维修。

九江古称浔阳,浔阳楼始建于唐代,现在的浔阳楼是1987年重建的仿宋楼阁。看过电视剧《水浒传》,宋江于浔阳楼饮酒题写“敢笑黄巢不丈夫”反诗,导致其被判斩首,最终引发梁山好汉江州劫法场,故事背景就发生在九江浔阳楼。

一楼走廊,在江边晨练的几位大叔临时在这里避雨。进浔阳楼内参观还需要门票,我觉得不值20块钱门票,站在门口就看的差不多了,也就是宋江在浔阳楼饮酒题诗的水浒故事,插图场景等。浔阳楼位于长江沿岸,沿岸还有锁江楼、琵琶亭等景点,进楼参观都收门票,持江西文旅一卡通可以免票,三省年卡没包含这几个景点。

锁江楼和锁江楼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由九江知府吴秀主持修建,为的是镇锁蛟龙,消灾免患,永保太平,现存锁江楼为近代重建。

唐元和十年(815年),诗人白居易由长安贬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翌年秋天,送客于浔阳江头(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长江一段),有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诉说身世,触景生情作《琵琶行》赠之,亭名由此而来。现存建筑为1988年重建,所选的位置依旧在浔阳江附近。

白居易一生创作的诗歌有数千首,最有名的就是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其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名句,至今仍被人们传诵,成为千古名句。

毛主席对白居易的诗歌非常欣赏,琵琶亭门前有毛主席手书的《琵琶行》全文大理石碑刻。

琵琶亭园区内,很多的名人诗句碑刻,只怪读书太少了,很多都看不懂。

沿着滨江路走,这一段浔阳江景区,沿江风景还是不错的,可以看江景,但江水有点浑浊。

九江长江大桥南接江西省九江市,北通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 全长4460米(公路桥) 和7675米(铁路桥),桥面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轨道铁路,是京九铁路和国道G105的重要过江通道。

桥南的观景台是绝佳观景点,能将大桥全貌和江景尽收眼底。

今天一直下着下雨,天气也不热了。沿着人行道漫步,一边是宽阔的江面,一边是雄伟的桥身,这一路还有浔阳楼、锁江楼、琵琶亭等景点,休闲的边走边拍,边了解。

在九江市区又停留了一天,下一站准备去景德镇。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