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政寺,合肥这个极小众的寺庙,据说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之妻马娘娘所建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九月底的风,裹着巢湖的水气,漫过众兴水库的堤坝时,我正驱车沿新蚌埠路往北出城。驶入一条乡道,前方突现一片红墙金瓦的仿古建筑群的飞檐刺破苍穹,马政寺到了。

马政寺位于合肥市北面的肥东县众兴水库西岸,与长丰县三十头乡相邻。这地方极为偏僻,安静,鲜有人知。但相传马政寺由来已久,始建于明朝初年,迄今已六百年之久。民间传得最广的就是为纪念朱元璋之妻“马政娘娘放粮赈灾”,而在此立寺奉祀。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初定江淮时,江淮连年灾荒,饿殍遍野。马娘娘路过此地,见百姓疾苦,便拿出粮救济,自己却节衣缩食。灾民感其恩,便在放粮处结庐立祠,初名“马政庙”,为道观,后改称“马政寺”。(PS:马政娘娘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秀英。马秀英,宿州人,幼年失怙,坚不裹脚,故被人称为“马大脚”。二十一岁时嫁给朱元璋,与其共同度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后册立为皇后。全力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做了皇后后,时常用自己的言行规劝、影响朱元璋。朱元璋称她“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她对后世影响极大,是史家公认的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贤后)
马政寺经历了六百余年的风雨沧桑,几度兴衰,在清朝时,马政寺曾重建,庙貌巍峨,香火鼎盛。但在抗战时期曾被战火烧毁,解放后文革时期又被彻底摧毁。改革开放后,于 2005年有名人居士鼎力相助,重新复建寺庙,规模甚是宏大,在合肥的庙宇中可以说排在前列,但还是没多少人知道。
马政寺布局和通常所见的寺庙有点区别,山门进来后为奉祀马娘娘的报恩殿。入口山门殿相对比较简陋,金瓦白墙,门前两侧有一对威武雄壮的石狮。


透过入口殿堂里侧朱红色大门,可看到里面有一栋宛如天安门城楼般的金瓦红墙,五个门洞的大殿,威武大气,这就是报恩殿了。




走上城楼二层北望,有一偌大的广场。马政寺的建筑以“报恩殿”为中轴线,对称式布局,南北走向建有山门殿、报恩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北顶娘娘殿、孝母塔。


二层殿内供奉着马政娘娘和朱元璋,马娘娘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站在马娘娘像前,想象着六百年前的冬日:灶火映红粥棚,妇孺捧着陶碗呵气,马娘娘或许也穿一身素衣,站在风里看锅灶翻腾,她的影子与今日香客的影子,在时光里叠成一片。

寺庙旁边乡亲家院子里的柿子树,引来很多小鸟。

报恩殿后面同样有五个半圆形拱门,不过都是关闭的。

穿过广场,就是天王殿了,里面供奉的神佛与其它寺庙别无二致,前弥勒佛,后韦陀,两侧四大天王。






天王殿后便是寺庙核心建筑大雄宝殿,同样为金瓦的重檐殿堂式古建,要知道这金色瓦面在旧社会只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的。

天王殿进来后两侧配有钟鼓楼,不知为何都是关门的。


东西两厢为四大菩萨殿堂,即地藏、观音、文殊、普贤。


大雄宝殿内供奉横三世佛,中间释迦牟尼佛,东侧为药师佛,西侧为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两侧站像是阿难,迦叶。

奇怪的是两箱供奉的不是十八罗汉,而是一些其他仙神,也许是此寺原先是道观的缘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