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The North Face全国攀冰大会成功举行 - 攀岩|探洞|绳降 - 8264户外手机版

  攀岩|探洞|绳降
本帖最后由 roof 于 2011-2-9 01:03 编辑

        

      

201127-8日,The North Face®冠名赞助,Black Diamond作为赛事技术装备赞助,由北京爱巅峰体育文化有限公司主办的2011 The North Face®全国攀冰大会(2011 The North Face® China Ice Climbing Festival)在北京密云的桃源仙谷景区举行。

2011 The North Face®全国攀冰大会凸显体验、培训和竞赛三大看点——既有面向初级爱好者的体验式攀冰活动,也有适合有一定基础的提高级别爱好者的攀登技能培训;现场开展的速度攀冰赛、难度攀冰赛展示中国攀冰运动的整体发展水平。

尽管活动举办期间还处于春节假期中,2011 The North Face®全国攀冰大会仍然吸引了超过近百位攀冰爱好者的参与,除了北京本地的爱好者,还有来自安徽山西广东等地的爱好者前来报名参与。包括中新社、路透社在内的20多家媒体现场报道采访。The North Face®运动员、中国新生代登山家代表孙斌、The North Face®运动员、著名登山教练周鹏、The North Face®运动员、著名女性登山者李兰与攀冰爱好者交流切磋技艺。他们带来的攀冰体验和个人感受、技术和安全操作规范等内容受到欢迎。资深WMA野外急救教官在现场进行针对冬季寒冷伤害救援和外伤的野外救治讲座。这些活动使攀冰爱好者在体验攀冰运动之余,增加了对冬季攀登和野外活动的全面了解。

2011 The North Face®全国攀冰大会的速度攀冰赛、难度攀冰赛堪称全面展示了中国攀冰运动的整体发展水平。竞赛采用国际攀冰竞赛规则,60多位选手参加了角逐,其中包括来自英国、挪威、比利时、日本等国家的国际选手。经过预决赛两轮竞技,庞丽平、伯乐(挪威)和马强获得男子速度赛前三名;星多贺子(日本)、曾蕾和王长鹰获得女子速度赛前三名;庞丽平、马强和麦克(英国)夺得男子难度赛前三名;曾蕾、王长鹰和星多贺子(日本)获得女子难度赛前三名。他们均获得了由The North Face®提供的丰厚奖品。

27晚举行的烧烤Party和自助餐会同样精彩纷呈。参加活动的攀冰爱好者与The North Face®运动员进行现场交流之余,欣赏到了精彩的攀登电影。晚间进行的幸运大抽奖活动上,不少爱好者获得了由The North Face®提供的奖品。同时,本次大会筹得的报名费全部捐给
“北京白河攀登基金”,用于对白河地区攀冰攀岩资源的开发,为“岩友”和“冰友”们开创更多攀爬的场地。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陆活动官网或The North Face®网站查询www.summitxp.net
www.thenorthface.com.cn
.    关于The North Face        The North Face美国上市公司VF集团的重要一员。品牌成立于1968,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莱安德罗市,一直致力向经验丰富的登山运动员、滑雪运动员、耐力跑运动员和探险人员提供市场上技术最先进的产品。产品在世界各地的专业登山、背包徒步旅行滑雪装备、顶尖体育用品零售店和大型专业户外用品连锁店出售,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尼泊尔、蒙古、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关The North Face的其它信息请登陆公司网站 www.thenorthface.com或中文网站 www.thenorthface.com.cn  * 在日本和韩国,The North Face属于Goldwin Inc.的注册商标。

本帖最后由 roof 于 2011-1-14 19:25 编辑

随着敲打的速度,回荡着冰壁的颤抖。任由手中的工具熟悉的惯性引导。再短暂的瞬间感知,无数的光芒陪伴着溅起的冰花……一场革命正在进行中:那些决定不用冰镐腕带而攀登的人们正在创造冰岩和混合攀登的新方式。这种新的方式仅仅是为竞赛攀登者所保留,还是说这一变化更为深刻,且从美学和效率角度言其更有意义?


冰风暴
ICE Storm

观念的变革

“我很高兴珠峰终于爬上去了,我们现在终于也可以开始认真的攀爬其他路线。”1953年Eric Shipton就登顶珠峰说英国的Alpine俱乐部前30年对珠峰登顶的迷恋终于可以结束了,卸下包袱之后,终于可以挑战一些技术型的路线。

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世界十四座八千米以上高峰被陆续登顶,攀登者的理念在逐渐改变,他们不像以前苛求登顶,而是更注重攀登的难度和方式。随着攀登难度的增大,冰壁攀登成为登山中难以逾越的障碍,于是有些攀登者开始针对这一难题,根据多年攀登经验发明了附带锯齿状镐头的小冰镐和有坚硬前齿的冰爪。他们以改进装备、寻找冰壁测试为乐趣,这其中Yvon Chouinard、Jeff Lowe、Greg Lowe等已是现代攀冰运动的鼻祖。

攀冰运动确实是一项很诱人的运动,最初接触它的人都为此着迷, Yvon Chouinard曾对别人说攀冰及其装备的问题最后会归结为一个物理问题。1970年的时候,Chouinard和Frost合作发明的“Zero's”系列冰镐开始出现在全世界的攀登器材商店里。

《The Climber's Guide to North America 'Ice climbing》的作者John Harlin说这项运动是那些冬天无法攀岩的攀登者们苦于无事可做发明出来的。他在书中记录了1975年约翰韦尔兰德向世人介绍了这项运动和早期的攀冰经历。41岁的约翰韦尔兰德是木匠出身,他说“你必须提醒自己这只是一项运动,并非一个自虐形式。我的父亲是一名狂热的攀岩爱好者,我很小的时候也完全着迷于这项运动。攀登对于我看起来像一种药,它是我的一切。1976年,我采访了Jeff Lowe,他用三天首先完成了Valdez最大的冰瀑”。提到Jeff Lowe,这位著名的攀登老战士在《Ice World Techniques & Experiences of Modern Ice Climbing》这本书里,说自己在垂直冰壁的世界里流连忘返。他把他个人故事和职业洞察力全部写在这本书里,把攀冰这项迷人运动的历史展现给读者,也包括世界最好的攀冰概述,以及说明掌握技术、避免危险等信息。

装备演化史

随着更多的人来尝试攀冰,事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些人把攀冰作为他们的登山训练辅助,特别是阿尔卑斯式攀登,而一部分攀岩者希望能够像品尝石头一样去品尝各种各样的冰壁。不可否认,攀冰是一项很危险的运动,强度非常大,而且有时候甚至会有威胁到生命的危险。“冰都是危险的。四级冰柱使我的胳膊肿胀。六级冰柱是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外的。”著名攀登家Dougal McDonald如是说。

攀冰运动是一项没有裁判员,没有官方规则,没有竞赛机制的运动,但实际上那些最好的攀冰运动员和奥林匹克的运动员一样刻苦地训练。当攀冰比赛逐渐盛行起来,装备革新也成为攀冰运动员工作的一部分。冰镐的设计和制作改变了以前那样长度单一、形状固定、各部位之间不可变化,取而代之的是不同长度、镐尖形状灵活多变并可变换各种角度的特性。

这时攀冰者们把这种小冰镐称为Ice tools,以便与普通的长冰镐(Ice axe)区别,小冰镐在他们眼中更像是一件工具,不同形状的可调节镐尖可以根据不同冰况选择,冰镐的某一部位损坏时还可随时更换。

小冰镐也继续按照它的用途细分为攀爬水冰、用冰镐攀爬岩石地形的dry-tooling和冰雪岩混合路线的mixed climbing,同时纯粹比拼难度的竞技攀冰的世界攀冰锦标赛等一系列攀冰比赛也开始举办。曾赴英国进行攀冰培训的国家登山队教练孙斌说:“在一个关于水冰攀登的讲座里两个德国人讲攀冰的工具和训练,大开眼界。他们认为不同路线用不同的冰镐,攀Fat Ice只用管状镐尖。他们展示了很多他们自己发明的冰镐柄、镐尖、冰爪”。

从理论上来讲,可摘卸腕带是攀冰者的福音。但这样的腕带被认为是不安全的,他们会意外的从冰镐上脱落。另外有些人讨厌腕带上金属部分在击镐时发出的噪音。于是,出现一派支持无腕带潮流的人,无腕带攀登会显得更容易,更具创意及更为有趣,自由是攀冰运动的乐趣所在,你可以容易的在冰上移动和拧冰锥。当你在攀登垂直冰壁上感到十分稳固和有把握之前不要轻易尝试那些无腕带冰镐,否则一旦冰镐脱手,后果不堪设想。

冰爪的变革相比小冰镐变化不是太大,卡式冰爪已是主流产品,轻便而又易穿易脱,大小可调节,部件可随时更换。竞技攀冰冰爪甚至在冰爪后部装上了类似马刺的单齿,冰爪前部的双齿也改造为可更换的单齿。这种造型很酷的冰爪,我们能在每年一度的世界杯攀冰锦标赛的巨大的拱型人造冰壁上见到。

在塑料双层靴流行的年代,攀冰者根本想不到今天的人们会穿着单层皮靴去攀冰。由于单层皮靴重量轻、脚踝活动性好、保暖性好,今天除去作为攀冰的必备之品以外,在阿尔卑斯式攀登和部分高海拔攀登中也屡屡出现。

还有管状冰锥的发明,使攀冰的安全系数得到极大提高,不仅使冰面破碎程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攀登者在冰面上拧冰锥快捷方便。这里必须要提到一个对攀冰装备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这就是前苏联卓越的登山家阿布拉科夫。他拥有一系列突出的攀登装备发明,比如说第一个hauling pulley、可调节的 tube chock、改进的rope clamps,钛合金敲入式冰锥和冰爪,他发明的Abalakov Cam是第一个基于数学模型的对数螺线凸轮岩塞,最著名的还要算是在冰壁攀登中用于保护和下降的阿布拉科夫冰洞(Abalakov V-thread),权威人士的评论说“这项发明不单单是装备,更是一项改变整个攀冰运动的技术”。

无尽的攀登

先进的装备把攀冰运动带进频创记录的时代。Jeff Lowe冬季单人开辟了埃格峰北壁Metanoia路线,这条路线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恐怖并无法攀登的路线,整个攀登中他用了60个冰锥和岩石锥,冰壁难度达到6级,岩壁难度达到5.10级。

攀冰运动的理念也在不断变化,每个优秀的攀冰者首先都会善待自己的装备和工具,这是一种严谨的攀登态度。攀冰训练的内容也更丰富,比如说用冰镐攀爬抱石路线是一个好办法,同时训练时必须负重。在训练中,新手应把70%的精力用在技术训练上,30%用在体能训练上;相反的一个好的攀冰者应把70%的精力用在体能训练上。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

2000年3月,在北京密云云蒙峡,美国职业攀登家Craig Lubben在攀冰技术和安全讲座上的一句话“Climbing is a good business for doctor in China”让所有在场的人汗颜。对于他来说,攀登的原则是安全。如果生命结束了,其他的东西也没有意义了;能到世界各地去攀登,结识朋友,很有乐趣;登顶后所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朋友一起喝啤酒,高谈阔论)和荣誉。这些给年轻的中国攀冰运动带来了宝贵的财富。(详细见旗云探险网站)

攀冰运动是用心灵去接近自然,与冰壁交流情感的一项运动。在攀登时,攀冰者们会选择艰难的路线,使整个攀登过程,成为实现梦想的旅程,一分一秒的去享受它。Gaston Rebuffat是首位攀登欧洲六大北壁的登山家。他在其著作《星光和风暴》中写道:对于一个攀登者而言,行动和深思,一个都不能少。决心能够带一个攀登者去他所要去的地方,然后活着回来。

本帖最后由 roof 于 2011-1-13 11:04 编辑

攀冰大片欣赏.
Photo by Andrew Burr / andrewburr.com
TNF女运动员Caroline George在攀登盐湖城附近的Storm Mountain冰瀑 (WI4/5), 冰瀑位于Big Cottonwood 峡谷,现在知道为什么BD的总部在盐湖城了吧?犹它州和科罗拉多州都是山多水多冰多雪多. 2009年,BD运动员chris thomas攀登zicicle地下冰洞.
本帖最后由 roof 于 2011-1-14 20:52 编辑

2011 The North Face 全国攀冰大会将成为一项固定举行的传统冬季攀登活动,并与美国科罗拉多的ouray Ice climbing Festival等著名攀冰大会达成合作关系. 刚好这几天,第16届ouray Ice climbing Festival开始举行,The North Face 的国际运动员将在ouray Ice climbing Festival结束后来到北京参加全国攀冰大会.具体是哪位牛人来到,先卖个关子,随后上真人秀.
本帖最后由 roof 于 2011-1-13 10:59 编辑

2011 The North Face 全国攀冰大会集合了攀登圈的几大著名品牌.冠名赞助商The North Face不用多说, Black Diamond作为赛事技术装备赞助,这是两大品牌继阳朔攀岩节之后的又一合作.特别是在北美地区,很多The North Face的赞助运动员都使用Black Diamond技术器材,两家公司在40多年前还有一段渊源.
2009年有一期CLIMBING杂志上报道了BD运动员chris thomas攀登zicicle地下冰洞的故事.
活动赞助商LA SPORTIVA在攀登领域地位很高,登山鞋和攀登靴取得了全球专业探险家的认同,在攀登珠峰的探险家眼中,更是首选装备。
这款战斗靴已经成为攀冰的标准配置了.
攀登器材EDELRID是欧洲传统的攀登器材品牌,2006年它的一款katana-pro获得好评.


本帖最后由 roof 于 2011-1-25 00:45 编辑

2月7日晚上将举行烧烤Party和自助餐会,所有报名参加活动的攀冰爱好者免费参加,观看极为精彩的攀登电影,攀冰爱好者们可以与The North Face®国际/国内运动员进行现场互动。
电影绝对精彩:
Climber
动画短片讲述一位攀冰者如何战胜心魔,克服恐惧.很值得攀冰新手们一看.

Aerialist空中飞人
空中飞人讲述的是Dean Potter和他的攀登转变.从2006年开始,Dean开始他的极限三项全能,Free Soloing, High-lining和BASE jumping.


《20秒的乐子》(20 Seconds of Joy),影片跟随TNF运动员、挪威低空极限跳伞者Karina Hollekim去接近她从事的高风险事业。 《纠缠》(Badgered)——讲述了一个想睡觉的獾的故事,小品式的黑色幽默。

Endless knot《心结无尽》
  1999年10月5日,希夏邦马峰的雪崩夺去了Alex Lowe的生命。Alex Lowe是美国著名的登山家,被称为最全面的探险家。Alex Lowe遇难后留下妻子珍尼弗和三个孩子,2001年,他的好友Conrad Anker成为孩子们的父亲,珍尼弗创立“Alex Lowe慈善基金会”(ALCF) ,致力于发扬Alex的遗志,为曾到达过的世界偏远地区的可持续人道主义项目提供指导和经济支持。本片通过Alex Lowe慈善基金会支持的尼泊尔孔布地区夏尔巴社区登山学校的走访,述了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改变。从蒙大拿的山谷到喜马拉雅峰顶,故事是关于爱、争议、救赎以及思念。





本帖最后由 roof 于 2011-2-8 22:30 编辑

20家媒体前往报道全国攀冰大会.
路透社电视部的几位外国朋友也将前往拍摄.
这些媒体朋友也将参加本次的攀冰体验活动.



本帖最后由 roof 于 2011-1-13 15:26 编辑

各大媒体报道,不断更新添加.
新浪体育 搜狐体育 北青体育 MSN体育 千龙体育 中青体育
本帖最后由 roof 于 2011-1-22 13:38 编辑

本帖最后由 roof 于 2011-1-22 14:56 编辑

2011The North Face® 全国攀冰大会

攀冰比赛总则

一、
比赛形式

本次比赛的形式包括:

1、难度赛:参赛者以其所到达的高度确定名次。

2、速度赛:参赛者以完成线路的时间确定名次。

二、
冰壁

本次比赛使用的冰壁由北京密云桃源仙谷风景区根据主办方的要求,以天然岩壁为基础浇筑而成。线路分布如下:

1、男女难度赛线路位于“迎浪石”冰壁。

2、男女速度赛线路位于大冰壁左侧夹角的直壁


三、
安全性

1、组织者负责比赛区、公众区及与比赛有关的所有活动的安全。

2、裁判长连同主定线员,有权决定比赛区内的所有安全问题。

3、组织者指派的保护员应按比赛的保护要求进行培训,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戴头盔。

4、定线员在设计每条线路的过程中,应避免当运动员脱落时发生运动员本人受伤,或伤及、妨碍其他运动员。

5、在每轮比赛之前,裁判长、路线裁判和主定线员应对每条线路进行检查,以保护其符合安全标准。

6、运动员在攀登过程中不得携带或使用任何音乐播放器。

7、组织者应保证现场配有专业的医务人员。

8、
在比赛过程中,当运动员存在任何不适合比赛的因素,如受伤、疾病等,裁判长有权要求大会医务人员为其做身体检查。经检查,若医生认为情况属实,则裁判长应中止其比赛。若后来得到恢复,他/她可要求进行重新检查。

四、
装备

1、
比赛公用装备和运动员使用的装备须符合UIAA标准或CE标准。

2、
运动员在攀登过程中必须戴头盔。

3、
运动员在攀登过程中只能使用不带腕带的冰镐。

五、
出场顺序

1、由于攀冰比赛的线路会随着比赛的进行而有所变化,预赛的出场顺序由代表队领队或教练(若代表队领队或教练不在时,由参赛者本人)在赛前的技术会议上抽签确定。

2、决赛的出场顺序为预赛排名的倒序,即进行决赛的选手,在预赛中排名靠后的选手先出场。

六、
攀登前的准备

1、当得到检录裁判的指示后,参赛选手须立即进行赛前准备区。

2、到达准备区后,运动员应做好攀登前的一切准备。如穿好攀冰鞋,用规定的绳结系好保护绳等。

3、为保证安全,运动员在攀登前所有使用的装备和绳结须经指定官员的检查、确认。每名运动员应对其在攀登过程中所用的装备和服装完全负责。

4、运动员得到指示时,应随时准备离开准备区,进入比赛区。任何无故拖延可能立即被黄牌警告;进一步拖延将被立即取消比赛资格。

七、
号码背心及队服

1、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需穿组织者提供号码标志。此号码标志不得裁剪和修改,否则可能立即被黄牌警告。

2、只要有可能,特别是在开幕式和颁奖典礼上,运动员和官员应统一穿有特色的队服。

八、
线路维护

1、主定线员须保证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线路维护队伍,每轮比赛都随时在赛场待命,以便在线路需要维护和修复时有效和安全地工作。

2、得到路线裁判的指示后,主定线员应立即安排修复工作。修复后,主定线员应对其进行检查,并向裁判长说明是否会对后面的运动员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裁判长做出继续、中止或重新比赛的决定是最终裁决,且不受理对此决定的任何申诉。

九、
技术故障

1、技术故障是指不是由运动员的行为引起的、产生对该运动员有利或不利结果的事件。由于在攀登过程中,线路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变化,技术故障的确认与否,由路线裁判经与主定线员磋商后决定,并作为最终裁决。

2、技术故障通常处理如下:

a) 若技术故障由路线裁判指出的


若运动员处于合理状态,其可选择继续攀登或接受技术故障。若选择继续攀登,此后将不再受理与此有关的进一步申述;


若运动员因技术故障处于不合理状态,路线裁判应立刻决定是否宣布为技术故障并终止其攀登,根据相关比赛形式的技术故障处理规定,允许其随后攀登。

b) 若技术故障由运动员指出的


若运动员处于合理状态,应指出技术故障的性质,经路线裁判同意可继续或停止攀登。若选择继续攀登,此后将不再受理与此有关的进一步申述;


若运动员处于不合理状态,路线裁判应立即作出裁决,并作为最终裁决。

十、
录相在判定中的使用

1、难度赛中,应对每位运动员的攀登都进行官方的录像拍摄。

2、每条线路至少配备一台摄像机(最好有两台)。摄像师应具有一定的攀冰赛事拍摄经验。

3、只有官方的录像才能用于裁判目的,而且只有裁判长、线路裁判和主定线员才有权察看。



难度赛

一、
前言

1、该规则应与总则连用。

2、比赛应在预先设计的冰壁线路上进行。

3、比赛设预赛和决赛两轮,预赛中排名前8的选手进行决赛。

4、预赛采用顶绳攀登、上方保护,决赛采用先锋攀登、下方保护。

5、预决赛均为开放式比赛,不封闭。

6、终点标志为一个用红色染料标注在冰壁上的30cm×30cm方形区域。运动员在合理的位置将其中一只冰镐打入该区域,视为完攀线路。

二、
安全与保护

1、保护绳由两名保护员控制,其中一名为主保护,另一名为辅助保护。

2、当运动员开始攀登线路时:

a) 按规定配备装备;

b) 保护绳要用“8”字节与安全带连接,并打好保护结;

c) 运动员出场前,保护员应检查(最好在准备区)其装备要符合规定、保护绳要按上面b)的要求连接、安全带和头盔要正确穿戴;

d) 在运动员攀爬线路较低部分的过程中,需要一名助手提供特别的安全保护。

3、保护员应始终让保护绳保持一定的松紧度。任何的拉紧都被视作人为的帮助或阻碍,此时路线裁判可宣布为一次技术故障。

4、运动员完攀或脱落后,应被放回地面。此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让运动员撞到任何地面设备。

三、
攀登程序

1、每条线路都应规定运动员允许攀登的时间(关门时间)。关门时间包括了运动员在线路底部40秒的最后准备时间,如下面第2条所述。

2、当运动员进入岩壁下的比赛区,路线裁判便开始计时。每名运动员有40秒时间开始其攀登。若运动员在40秒结束时尚未开始攀登,应指示其立即起步。此40秒最后观察时间是关门时间的一部分。任何进一步的拖延将可能被黄牌警告。

3、双脚离地视为运动员的攀登已经开始。

4、在攀登过程中,运动员可向路线裁判询问比赛的剩余时间,路线裁判应立即通告。当关门时间只剩最后60秒时,路线裁判也应通知运动员。当关门时间到后,路线裁判应终止运动员的攀登。若运动员未服从路线裁判停止攀登的指令,将立即被黄牌警告。

5、在比赛过程中,若定线员认为比赛线路需要修复,经与路线裁判协商后,可决定对线路进行处理。

四、
高度判定

1、发生脱落或路线裁判终止比赛时,运动员冰镐打住(即此时已稳住重心)的较高位置的“有效点”作为其成绩。

2、“有效点”是指:定线员在赛前用红色染料标注在冰壁上的区域,此部位既可用手打冰镐,又可用脚蹬冰爪。

3、“脚点”是指:定线员在赛前用蓝色染料标注在冰壁上的区域,此部位只能用脚。

五、
每轮比赛后的排名

1、每轮比赛之后,运动员将根据其达到的高度进行排名。

2、并列情况,根据前一轮比赛的成绩用倒序法排名,以区分本轮并列运动员的名次。若仍并列,则继续用倒序法考虑前一轮次。

3、若决赛按上面第2条运用倒序法后第一名存在并列的情况,则需进行超霸赛;若超霸赛后仍并列,则视为成绩相同,并结束比赛。

六、
决赛名额

1、决赛的固定名额为8名。

2、若用倒序法后,决赛因名次并列而超过了固定名额,高限额数量的运动员将获得下一轮比赛的资格。

七、
线路攀登的终止

发生下列情况,运动员被视为未完攀线路,并按其到达的最高点记录其成绩:

1、脱落。

2、超过关门时间。

3、冰镐使用(指已经明显借力,由当时的路线裁判确定)了“有效点”以外的区域。

4、冰爪使用了(指已经明显借力,由当时的路线裁判确定)了“有效点”和“脚点”以外的区域。

5、已经起步,身体任何部位触到地面。

6、用了人为辅助。

速度赛

一、
前言

1、该规则应与总则连用。

2、比赛应在预先设计的冰壁线路上进行。

3、比赛设预赛和决赛两轮,其中预赛为排名赛,决赛为淘汰赛。

4、比赛采用顶绳攀登、上方保护。保护绳选用UIAA认证的单绳。

5、比赛为开放式比赛,不封闭。

6、比赛在AB两条长度相同、难度相似的线路上进行。

7、保护绳与运动员安全带相连方式为:用两个开口方面相反的丝扣铁锁与预先打好绳结的保护绳连接。

8、每条保护绳应配备两名保护员。保护员应站在冰壁底部的安全位置,以防运动员攀登时可能发生冰块或其它装备脱落而造成的事故。

二、
线路的完攀与计时

1、AB线路的终点均为一个用红色染料标注在冰壁上的30cm×30cm方形区域。运动员在合理的位置将其中一只冰镐打入该区域,视为完攀线路。

2、下列情况,运动员视为未完攀线路:

a) 脱落;

b) 超过关门时间;

c) 触及或使用了标志线以外的冰面;

d) 已经起步,身体任何部位触到地面;

e) 用了人为辅助。

3、线路攀登的计时采用手动计时器。每条线路由三名裁判进行计时,每人一块秒表。取三名裁判中的中间值为成绩。

三、
出场顺序和排名

1、每名运动员首先攀登线路A,完攀后,再攀登线路B

2、运动员按完攀两条线路的累计时间排名。

3、若运动员在预赛中未完攀任何一条线路将被淘汰,并排名最后。

4、预赛中排名前8名选手进行决赛。淘汰赛可包括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

5、淘汰赛采用分组淘汰的形式,由完攀两条线路的累计时间决定。1/4决赛(5-8名)中被淘汰的运动员的排名,按其在该轮比赛中的累计时间决定。

6、淘汰赛第一轮比赛的出场顺序根据预赛的排名确定,如下表:

7、淘汰赛中未能完攀线路时:

a) 若在半决赛或决赛中运动员未完攀任何一条线路将被淘汰,其对手获胜。若两名运动员均未能完攀两条线路,该组应立即重赛;

b) 第三、四名运动员之间的比赛必须进行,并分出胜负;

c) 若决赛中两名运动员均未能完攀两条线路,应重新比赛,直至产生冠军。

四、
攀登程序

1、当要求起步时,每个运动员应持起步姿势:一只脚在地,另一只踏在冰壁的起步点上,双手握冰镐。

2、当两名运动员就位,路线裁判询问“各就各位?”;除非有运动员清晰地回答还没准备好,路线裁判将发令“预备!”;稍作停顿(小于2秒)后,路线裁判发出一个短促(小于0.2秒)而响亮的起步信号,或当使用手动计时时喊“Go!”。所有口头指令应响亮而清晰可辨。

3、在发出起步指令的同时,运动员将开始其线路的攀登。在路线裁判发令时,赛场不能有任何嘈杂声,或其它可能妨碍运动员和裁判听到发令声。

4、若起步犯规,路线裁判应立即中止两名/所有运动员。该口令应响亮而清晰可辨。在同一组比赛中,运动员起步犯规两次将被淘汰。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