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这一年,跑步火遍大江南北。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没有马拉松赛事,就会在和别的城市PK中逊色三分;对于一位达人来说,不参与跑步,没有够炫酷的装备,你便少了在大伙面前秀一把的资本,你便很难融入一个个以跑步为主题的话题圈,难以担当意见领袖;跑步究竟能带给你什么?跑步又究竟改变了多少中国人原本的生活?我们为大家盘点过去一年,中国跑圈的形形色色。
跑着跑着,一场马拉松就过去了,跑着跑着,一年就过去了。
从2013年开始,经过的每一年,对于跑步运动、跑步产业和跑步人群来说,都是伟大的一年。因为跑步运动的兴起,是中国80后第一次有预见性地全程见证了一件事的产生、兴起和火爆。大概从2011年开始,媒体人们和体育人们就很确信跑步这东西要在中国火了,国外有的东西中国陆续会有,国外没有的东西中国也都会有。但具体是什么,所有人心里都只是模模糊糊有个影子,留待野蛮生长。
2015年,随着政策利好,体育概念很火。跑步产业的发展同样也遵循了中国人做事的普遍特性:一窝蜂地上,气氛热烈,在深度和广度上极速进展,概念横生,迅速占领高地和地图上的空白。这一切,值得手动点赞。
中国跑者值得尊敬么?
是的。在2015一年中,中国跑者除了马拉松跑不进2小时08分外,在其他各方面都疯狂推进,在距离、时间、空间上不断推陈出新。中国举办的马拉松数量翻倍增加;八百里流沙举行,多位跑者完赛400公里戈壁行程,获封大将军;越来越多的中国跑者完赛UTMB和TDG;中国跑团跑到了全世界,在很多国外的马拉松中,中国跑者的数量迅速超越了日本跑者;跑北极、跑南极、跑七大洲,世锦赛大众跑领跑了,各种第一人层出不穷;24小时超级马拉松、各种接力比赛、冰雪马拉松等都有了;不知道有多少个跑团成立了,不知道有多少个跑团往赛事组织、媒体、社群、电商上转型了;创业的跑步公司很多,科技类、旅游类、培训类、运动康复类都有。线上马拉松、跑步直播等创意层出不穷。
跑步容易么?
不容易,非常不容易。除去工作忙,得兼顾家庭这些普世难题之外,中国跑者还得克服行程远、空气差等难题。中国实在是太大了,这是跑者之福,也是跑者之辛苦。比如你从大连出发,参加海口马拉松,辛苦而美妙。雾霾则是一个一票否决的问题。问问京津冀的跑者,什么天气跑步最舒服,自然是刮着三四五级北风的时候。可悲,可怜。
跑步产业有泡沫么?
有,但很正常。泡沫不一定是坏东西,多试错,多探路,多破灭,让不规范的不合理的东西消失,让泡沫推到下一轮,如果还有东西剩下,那就应该是好东西了。但泡沫不是忽悠,不是骗。
跑步是社交网络下的蛋么?
至少一部分是。中国跑步热潮的兴起,有个极显著的特征,是与4G、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同时兴起。无数个聊天群里交流跑经,拉个群就算赛事直播,时不时发个红包叫大家起来嗨,朋友圈里秀秀轨迹、成绩和自拍……信息的交互前所未有的强大和便捷。而跑步是最符合社交网络规律的运动,因为它同质化、可量化、可分享。不管你是谁,在哪里,一口气跑21公里或42公里,就值得称道。与之相对,一场篮球赛盖小学生10个帽,与盖 姚明 10个帽,无法比较,也无法量化与传播的。
跑步是80后的广场舞么?
是的,虽然不太愿意承认。两层意思,一是要尊重广场舞人群,广场舞也有很多比赛,他们早已将广场舞输出到卢浮宫和时代广场,软实力;二是不要高估自己。我们觉得跑步时尚、新潮、有趣、给劲,但广场舞和暴走团人群也这样认为的。另外,00后上高中了,10后上小学了,他们慢慢长大,看待我们闹哄哄跑步的眼神,与我们看待广场舞,是不是很像?
跑步是80后男性的墓葬场么?
是的,很不幸。据已有数字,2015年有4人猝死在马拉松比赛中,北马和上马各抢救过来一人。这4人的共同点在于皆为30多岁的男性,都没有跑过21公里,以倒在半程终点为多。猝死不是中国特色,在美国甚至有人根据一年跑马猝死的人数,来倒推跑步人群的规模。但跑友都该敲响警钟,跑得从心(怂)点,比冒进要安全。跑伤可以,跑死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