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深闺佳丽” 贵州乌江上游科考探洞实记

户外 14年前

  乌江是穿越中国中部一条壮丽的长河,源于贵州高原,自西南向东北奔腾于大娄山系和武陵山脉之间,长度超过1000公里。它流经渝、黔46个县、市,至涪陵注入长江。源头丰富的降雨给乌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千万年的奔流在石灰岩峰丛中切割出巍峨雄奇的深谷。

  贵州铜仁沿河县是乌江的上游,这里远离贵阳,位于湖南、重庆和贵州的交界。尽管长久以来就是乌江水道航运的重要驿站,但是地处偏远,山高路险,使得这片土地就像养在深闺的佳丽,久闻盛名而不知其淑容。

  乌江上游的科考探险考察队以英国国家洞穴协会和欧洲洞穴基金会成员为主,有欧洲洞穴基金会主席杰德·坎皮恩,还有来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的阿瑟·克拉克博士,很多人已经是数次来到中国探险,而两名队长杰德和布鲁斯早就是中国探险界的老朋友了,广西乐业大石围、凤山江洲地下长廊、重庆天坑地缝的探索开发都有他们的参与。而我也将第四次与他们一起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从白纸到“密密麻麻”

  那天的天气非常好,晴空万里,县旅游局安排我们先行考察乌江黎芝峡段的洞穴。坐在16米长的铁皮平底马达游船沿乌江而下,山清水秀,微风拂面,两侧群峰渐行靠拢,把清澈的江水集中在幽深的峡谷中,如镜的江面上慢慢展开奇峰翠嶂的巨幅画轴。河边的滩涂上成群栖息着白鹭、灰鹭,不时有苍鹰从头顶飞过,还有锦鸡在崖岸的树丛里飞腾,一幅充满生机的原始美。

  进入峡谷不远,就到了第一站目的地——洞口在高出江面50米悬崖上的珍珠洞。附近村庄里一位老人专程来给我们做向导,我正暗自担心这位年纪60多岁的老人能否胜任,他已经轻巧地去锚船、搭板了。跟着他爬上嶙峋的崖岸,穿过一片没膝的杂草坡,直到一片4米高的直壁前,老人早已沿着事先搭好的歪歪扭扭的木梯爬上崖顶。待我摇摇晃晃地爬上梯顶一看,顿时吓了一跳:梯顶只用一根筷子粗的尼龙绳系在一棵擀面杖粗的小树上,赶紧两下爬上崖顶,再看看绳子和连接等仍然完好,才招呼其他人跟进。往前30米就到了珍珠洞方形的洞口,洞口大厅有10多米宽,若干石笋、石柱和石帘隐在暗处。里面的通道口已经用砖封了起来,老人解释这是为了保护洞内的钟乳石,避免被盗采。钻过去,没走太远,脚下出现了一个4米高的陡坎,老人已经沿着坎边攀了下去。因为没有准备绳锁,队长布鲁斯提议到此为止,在珍珠洞留下一个待解之谜。

  寻觅美丽的溶洞

  后来的8名探险队员中有一名专业的摄影师,已经67岁了,头发胡子都已花白,戴一副厚厚的老花镜,脚关节也有病痛,但照样继续在地下世界追寻自己的理想,每天跟着队伍早出晚归,上山下水。他们到达沿河后的第一次出行,目的地就是珍珠洞。从之前止步的陡坎开始,进去不远就发现一个大厅,地面尽是漫水状的流石沉积,再走有一小片石笋,之后洞道就变成竖向的交错窄缝,两手张开就能撑到岩壁。洞道上尽是竖井,井下40米即到达水面,下部的空间更为狭窄,体格偏壮的格拉汉姆从打好的线路用SRT(单绳上升和下降技术)下去探路,无法活动回转,差点卡在下面。也许有更多的惊喜还在后面,但是人过不去,我们也只能放弃。队伍转战山脚的穿洞,乌江山峡的壮美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期待能找到美丽的溶洞。

  沿着陷坑的矮边,有一条窄窄的水平山道通往穿洞内里,迎面只看到50米高的洞口和堆积如山的崩塌石堆,暗河从石块“山”的右边流出,在石坡上跌成瀑布,汇入连通乌江的坑底水潭。山石崩塌,要比登山时遇到雪崩更难以幸存,所幸它发生的概率很小。所以,尽管当地已经连续降雨6天,面对湍急没膝的河水,我们并没有止步。

  攻克,乌江上的出口

  如果说穿洞探险是从乌江边的暗河出口溯源而上的探寻,那么探查位于官舟燎炬村的干洞则是水流而下寻找乌江上的出口之行。

  官舟燎炬村附近是一个溶洞密布的地方,探险队探索了其中8个洞。其中,榆荷洞大厅的钟乳石,山羊洞岩壁的平直美丽,凉风洞的复杂,下洞大厅的宏伟和干洞的长度,都是鼓舞探险队员们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干洞是从县城经沙坝电站前往官舟镇路边上的一个大洞,实际上洞里只有前面300米是干的,300米之后全是地下河道。显然先人命名它时并没有太深入。而我们探险队先后一共出动了6次才算基本探明了这个洞穴。

  探洞安全注意事项

  1、迷路:洞穴空间的复杂不是能用单一的标准来概括的。黑暗的环境、雷同的场景往往使人难以辨别方向,即使是刚走过的路也容易记混。因此一定要有准备,一边测量一边设立标志,步步为营。时常回头看看地形地貌,注意辨识主洞道和岔洞,记忆水流的方向,在每一个分岔口建立明显的标示——如叠石塔,甚至做草图,以降低迷路的风险。

  2、水淹:洞穴中的地下河、地下湖的水量往往因天气突变而变化巨大。应尽量避免雨季和天气突变时进入洞穴,特别是接近暗河,空间狭小的洞穴时。并注意观察洞壁上最高位水线的情况。

  3、行进:干洞行进要注意平衡。注意清理线路上的浮石,处于其他人高处要避免踩落石块。发生落石情况应大声提醒他人注意。水底地形复杂,水中行进时应用木棒、手杖等协助探路;洞中水温接近地方年平均温度,即冬暖夏凉。应尽量保持身体干燥,过低的水温容易导致抽筋。过急流和瀑布必须使用绳索保护,水路穿行应穿着救生衣和潜水服。

  4、岩石崩塌:应注意观察洞壁、洞顶是否有不稳定的局部岩块,尽量避开。

  5、有毒生物:在洞口地带,常有一些有毒生物如蛇、毒虫等,可采取敲打草丛、惊吓等措施预防。

  6、缺氧窒息:如遇通风不良,甚至空气闭塞的洞室,特别是低处常常有二氧化碳沉积,进入时如发现呼吸困难应该立即出洞,避免因慢性缺氧而晕倒。但有地下河的洞穴一般通风都较好。

  7、其他:洞穴充满了未知,一切行动都应小心,不做无准备的冒险,行动前应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并充分准备所需器材;宜3人以上行动,单人决不进洞;队员间需要互相照应,而不能各走各的;最好有当地向导同往;要有应急预案,比如留下出行信息给家人或朋友,复杂的洞穴宜在洞口设立后援营和人手,一旦发生问题可及时处理。

  小贴士

  中国探洞项目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与英国洞穴研究会等国外洞穴探险组织友好合作的产物,是一项旨在通过中外双方的友谊合作,把洞穴探险和科学研究集于一体,最早始于1982年。其中1998年至2008年合作28次,考察范围涉及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北等地,探测洞穴总长度近500公里。

  洞穴探险装备

  1、服装:考虑当地的气候和洞内气温、水温,以轻便简洁为原则,不需要太考虑服装的防水,因为洞内的湿度接近饱和,防水面料会阻碍汗水和热量的快速排出。可以使用兼顾耐磨和透汗的TC材料的连体服。服装颜色鲜艳有利于辨识。

  2、鞋:扎实高质的高筒塑胶工作靴,目前国内普通商店较少见,可考虑外贸工靴及消防靴;如遇涉水的情况可加穿潜水袜以保暖。登山鞋不能完全适应洞穴内复杂的地质条件。

  3、头盔:宜选用专业探险头盔。

  4、背包:携带个人物品和工具宜选用带密封防水卷口的背囊,材质以夹网PVC材料为佳。探洞宜用直筒的20升PVC热压合防水包;装备包、绳包宜用带排水网的PVC直筒包。

  5、灯:头灯为首选,单组电源连续工作时间应在8小时以上。LED灯光功率应大于1瓦,其他光源光照度应在300流明以上,越亮越好。同时每次进洞都应携带备份电池以及2组备份照明。

  6、绳:根据情况带路绳或主绳。平洞一般30米路绳足够;竖井则需要更多,视情况以双倍于估计的深度带绳。

  7、SRT:为使用单绳在任意地形安全移动的技术装备总称,包括上升下降器还有安全带、牛尾、脚踏和若干锁扣,需要经过培训和不断练习才能掌握好。

  8、食品和水:真空包装食品为首选,应携带2倍于计划时间的食品,因此尽量选择高能压缩食品以减少负重。水应携带1.5倍于计划的量。洞穴中时常都能找到水源,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饮用,如果水质比较糟糕,可携带净水器。如果是干旱地区的洞穴,应带2倍或更多的水。

  9、其他:水洞要考虑救生衣和浮筏、小防水袋、指北针、记录本和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