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巨头杀入户外市场 能否形成新一轮跟风热

业界 11年前

2013年伊始,安踏总部旗舰店以 “防水透气风衣”为重要元素的新海报引起业内的关注。虽然安踏方面表示“这张户外风格的海报仅仅是安踏众多风格海报中的一张,并不意味着安踏就将大举进军户外市场。”但是仅仅两个月之前,另一个体育用品巨头--李宁旗下的户外品牌Li-Ning Adventure(李宁探索)刚刚亮剑出鞘,两者之间的“巧合”很难让人不去联想。

体育用品行业的2012困境
 
《中国体育用品行业2012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李宁、安踏、361度、特步、匹克等六大国内运动品牌的总库存金额高达37.21亿元,与去年底36.99亿元的总库存相比,又增长了0.22亿元之多。2013年订货统计数据来看,国内运动品牌服装类订单金额大幅下降,同比下降15%至30%。中国体育用品业特别是运动装备产业在度过在21世纪初的黄金10年之后,始于2010年的市场低迷仍在持续。

同时,耐克、迪达斯等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却在近两年间已经延伸至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县级城市。耐克《2011财年业绩》显示,在大中国区市场,实现销售收入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8%,利润同比增长22%。阿迪达斯计划在2015年前中国市场门店总数达2500家。

双重的压力让国内运动品牌都执行“紧缩”政策。2012年初至今,李宁关闭门店1200家,匹克关闭门店67家,安踏关闭门店110家……对于库存,也都以新品七折,过季商品低至二三折的价格进行促销,希望轻装上阵。

中国体育用品显现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创新环保理念不足等顽疾,正是国内企业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在全球分工中处于加工制造的低端环节,导致“大而不强”畸形发展的根源。这也应当引起国内户外用品品牌的思考,避免重蹈覆辙。
 

单纯改名字并不是户外

近年来,休闲服装已经开始蚕食体育服装市场。以前,人们休闲大多选择运动服,如今,休闲服已经成为人们的新的时尚选择。因此,借休闲服突围已经是许多体育用品企业的选择。

但进军户外市场能否成为国内体育装备制造企业一次转机,还是需要时间的检验,但就目前而言,无论从市场的认知程度,还是产品本身来看,他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在李宁探索的官方网站里,商品种类包含:冲锋衣、外套、羽绒服、抓绒服、衬衫、T恤、下装、鞋靴、背包、配件等十大类,但总计75个产品,难免有些“寒酸”感。而且从产品的款式、介绍来看,它们还都没有摆脱体育用品的影子。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安踏的官方网站。服饰、鞋、配饰,总计28个产品,更像是从体育用品的货架上直接选取的。
 
户外的里面并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细心揣摩。现在户外运动爱好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装备的选择上更加理性,肤浅的宣传,同式化的商品,很难激起他们购买的欲望。 诚然,国内知名体育品牌刚刚进入户外市场,需要循序渐进,但是企业要对自己的品牌形象负责,用心做事。
 
短期内难以冲击现有格局

对于此次安踏进军户外市场的成效,各方都在拭目以待。

国内户外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不会造成太大冲击。这主要有2个因素。一是体育品牌本身对未来的运营规划尚未明朗;二是户外行业具有其独特的行业属性,习惯了传统运作模式的体育品牌无法一下子就轻车熟路。而且,这些知名体育品牌加入户外行业,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户外,对于行业本身,总体上利大于弊。

三六一度、匹克等传统体育用品巨头随没有对此事发表相关意见,但是巨头之间战略相近,二三线品牌对一线品牌动作的模仿,却早有先例。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儿童系列、女子运动系列的“跟风热”之后,户外系列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热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