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商场关店潮蜂拥而至 中国零售业集体彷徨

业界 10年前
虽然近年来唱衰零售业的论调不断,但实体零售商没有哪一年如今年这般惨淡。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零售企业关店160家,创下历史之最。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百盛商场北京东四环店正式关门,王府井百货广东湛江店宣布停业,8月底华堂商场北京北苑店也将闭门谢客。

在前些年,每遇行业危机(如2004年前后中国零售业对外资开放,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尽管零售业老总在行业论坛大呼危矣,但实际上企业日子还是过地红红火火。但在今年,企业似乎不再喊痛,却一家家关闭门店。相比之下,这种“痛而不言”的沉默更可怕。

令人担忧的是,即便挨过关店之痛,实体零售业似乎依然找不到未来的出路。“明年就是2015年,也是到了做下一个五年规划的时候,但我实在想不出未来五年,企业该如何发展。我也相信,这是大部分零售业高层共同的困惑”。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13年连锁百强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零售企业总体呈现个位数增长。如果说在去年还有增长的话,从刚刚过去的上半年经营状况来看,今年很可能出现集体负增长。多位零售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销售出现同比下滑,有的下降幅度高达20%。上述业绩出现下滑的企业多数是全国性扩张企业,并且模式较为成熟,企业自身潜力已经挖掘地差不多了。相较而言,一些区域零售商,特别是二三线城市零售商日子相对好过一点。

中国零售业连续十多年的“黄金期”,其实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活跃发展的受益者。它享受着三方面的红利:首先是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红利;其次是中国城镇化带来的红利;最后是中国消费人口基数大,带来的人口红利。

经过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各种红利已经被享用殆尽,可以说,传统零售业的老本吃光了。另一方面,零售企业之前得以盈利的“成功经验”似乎很难在凑效。比如,规模效应。依靠规模采购降低采购价获得更高的供应商返利,这种连锁企业屡试不爽的盈利模式的边际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当你采购规模到达一定数量的时候,哪怕你再增加十倍,也很难再降低成本了。

这一现象在苏宁身上显得尤为突出。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表示:苏宁在二次创业的时候形成了这样一个模式,利用规模优势获得更高返点,再利用转到利润投资网点,进一步扩大规模。如此滚雪球般,企业一步步做大。而在如今的背景下,这种模式很难再凑效,于是苏宁开始加大自主品牌以及买断经营的独有品牌的比例。

再以进场费为例。进场费是传统连锁企业中占比很大的一部分利润来源,但当这几年进场费被一点点加码,甚至超过供应商所能承受的范围,很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以某大型零售商为例,凭借在区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去年创造性提出了供应商“竞标”入场的做法,试图压榨供应商身上最后一滴油水,结果整的鸡飞狗跳,供应商纷纷逃离。

创新没有好模式

关店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未来怎么做,依然没有答案。在互联网浪潮冲击之下,这些年零售企业尝试过多种创新。比如最早的B2C,到后来做平台,再到目前流行的O2O,虽然理论层面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但实际运营过程中,并没有一个跑的通的成功模式。

以银泰商业为例。用银泰商业CEO陈晓东的话,银泰是一家“先开枪后瞄准”的企业。就这样,银泰最早投资成立了银泰网,做B2C。但运营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银泰网CEO也是频频换人。

以苏宁云商为例。苏宁云商线上线下打通,采用统一的后台商品资源和供应链资源,前台的会员和顾客资源,并且成立独立的物流公司、开放第三方平台、做互联网金融等等一系列战略。从理论上,上述战略是讲得通的,但实际上苏宁在业界也遭受诸多质疑,特别是其公布半年报之后。

再以与京东开展O2O合作的众多实体零售商为例。京东在年初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与全国上万家便利店合作,开展O2O的计划。但实际的运营情况是,实体便利店并没有从京东获取到流量。双方的合作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收益。而近期传来的一个消息是,京东负责O2O项目的负责人更换。作为湖南优秀的区域企业,步步高去年也尝试“触网”,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步步高的做法是利用本土化的商品优势和本地化供应链,打造本地化的电商平台。换言之,要做区域版的阿里巴巴。从理论上,这种模式可以与步步高在当地的各大业态和实体门店结合起来,但究竟效果如何,还有有待时间的检验。

出路在哪里?

尽管实体零售商陷入了集体迷茫,但作为商品供应链的最后一个环节,零售业依然是关乎老百姓一日三餐、起居饮食的重要行业,即便称不上“朝阳产业”,但至少也是永远“被需要”。在迷茫的乱象之后,零售业的一些趋势却更加清晰,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从大而全转向小而专在以往,大卖场、购物中心等等一站式成为吸引消费者最大的卖点,但如今一些专门经营单独品类的小业态却呈现蒸蒸日上的态势。比如,水果店、零食店、冷饮店,等经营单一品类的小业态由于专心做某一类商品,从而比大而全的大卖场更具竞争力。

2、更加重视客户体验有人说,互联网企业更重视体验,比如页面打开慢上几秒,就可能会损失多少个用户。但在如今,实体零售企业对客户体验的重视丝毫不必互联网企业差。从门店设计、装修、商品陈列到灯光运用,都给消费者一个完美的展示效果和购物体验。可以看出,无论是大到沃尔玛小到区域零售商,在消费不景气的时候大家都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调整卖场,升级改造。这主要关顾客户体验。

3、回归零售本质零售的核心是商品,而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零售企业逐渐迷失了其核心。比如,在超市领域,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用,而将对商品的定价权和控制权卖给了供应商;在百货业,通过联营的方式成为二房东,虽然降低了风险,但同时意味着对供应商也没有足够的控制权和话语权。这几年,一些企业在回归零售本质。比如加大商品自营力度,加大自主品牌的研发等等。可以看到,在这方面转型较好地企业都获得比较好的收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