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大家,徒步背包腰带能负重的关键是什么? - 装备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装备天下
本帖最后由 dAEEeeeeee 于 2017-2-11 10:20 编辑

我看的重型背包腰带,一开始以为越硬越厚就越好,用腰带的坚挺承托包体背负的重量。大部分都是这样设计的。
B65和Exped 的腰带都是一层薄的硬质板(承重)套上软质物体(如海绵,舒适)。


更加不同是犀牛背架的腰带走的都是薄加宽的路线;腰带和包体背负连接处就只有一层布。
B65的例子说明填充的海绵不起承重的作用(不与背板连接)。但还是认为腰带与背板连接处要硬。
到了犀牛,连接处直接就是布,腰带还薄(换句话说就是软),唯一的长处是宽。
所以现在还真比较疑惑,大家指点一下,腰带关键的是什么?

我更倾向犀牛这样宽大的软腰带,包裹性收纳都好。dulpx腰带设计成西瓜皮那样的弧形也是为了更好贴合身体。犀牛最舒服的是腰垫,暂时还没有见过更大的腰垫设计,负重经过背板、支撑杆转移到腰带后,腰垫分担了很大部分。带硬支撑的腰带用过HGG,农场和军版花岗岩,HGG和花岗岩经过螺钉与背板连接,农场背板和腰带间还是织物连接,花岗岩硬支撑片从后腰一块宽塑料到胯骨渐变成两窄条,y造型,农场硬支撑片只做了半截,都是为了减少磨胯。

GG的包我看是自动调整腰带倾斜角 以更好的包裹骨盆上沿。

恩,我看原发帖人是个香港的女性,腚大腰细。。。。。要粗腚小的用什么设计都没用,往下滑啊!

这样可以调整腰带倾斜角 以更好的包裹骨盆上沿   这个设计是适应大屁股小腰的.

这样可以调整腰带倾斜角 以更好的包裹骨盆上沿   这个设计是适应大屁股小腰的.

简单说: 粗暴耐用的旧日设计承重强,不舒服,   可以直接用软的大面积的海绵腰带.   这个结构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风靡,现在变小众了.  多用在低档包和需要更糙的环境使用.

而动态背负系统则需要小连接点以便更舒服. 所以用硬材料作力的传递 ,结构就复杂很多了. 从90年代兴起, 到2008年顶峰.  现在在逐步轻量化中.


确保粗暴使用中尽可能无故障的设计  和  尽一切努力确保最强大的背负系统  这两种思维的产物.

前者多用于 腰带与背板/骨架固定连接的设计  有走路包随着晃的缺点.   但是结构简单,坚固,负重能力强,并且耐操,腰带可以反向折.

有些还会勒肚皮,磨胯骨.

后者多出现在腰带和背板/骨架可动连接的设计上. 因为连接点可动, 增强了适用腰带, 减少晃动. 但是相应的连接点小,必须要半硬壳来避免或减小腰带变形.


2根收紧带上紧下松,锥形应该比一根带的直筒更能控制下滑?
假如MChale的腰带也能有效支撑,那他起码有个优势,离大腿更远,更有效避免搞抬腿时顶着腰带。
另外是缩短背负长度,减低重量。

MChale的腰带往下滑吃上劲,和大部分包裹胯骨腰带有什么实质的区别?它两根收紧收紧带,和现在常见的一个活动扣的又有什么本质区别?MChale的好就好在有钱也买不到,据说老头不接受来自中国的订单。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