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这个比朝鲜还陌生的国家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天啊,你竟然一个人去蒙古!
(由于电脑丢了,这篇文章里的照片除一两张外均为手机拍摄)

统一说明一下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

1、一个人的话谁个你拍照啊?
路上遇到的人啊,陌生人你也可以请对方帮你拍一张来此一游照吧:)手机照片除了前期拍摄,后期修图也很重要啦~
2、你用什么拍照的?修图软件是什么?
苹果手机哟,强烈推荐VSCO app,上面有很多胶片效果,一个app基本就可以搞定大多数了。
3、背景音乐?
我是早前下载的了,所以现在不记得是谁唱的了,不过!有朋友查到是鸿雁组合的版本,非常感谢!!!

4、一个人旅行的安全问题。
其实一个人出门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夸张,也没有什么勇不勇敢的问题,只要出去过一次,就会上瘾了,会发现比跟朋友出去玩的好处是大大的多。
5、蒙古安全问题。
同样没有那么夸张,不敢说绝对安全,但至少我去那里呆了近两周,安然无事,也遇到了很多热情的当地人。其实哪里都一样,我们跟这个国家或许会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但普通百姓的日子还不是得照常过。有一些出门的基本安全意识就好,不要zuo,比如大半夜一个女生跑去酒吧high,比如随意搭理路边的混混,比如看到醉鬼还不走远点等等。

本篇游记的初衷,是希望揭开这个我们不那么熟悉的国家的面纱,让大家了解我们的邻居,也希望有更多人去领略那里的辽阔和美好。祝大家旅途愉快~ 燃烧悬崖,好像世界尽头。 暴风雨来临前的戈壁。 渺小的我。 风太大了。 暴风雨前的戈壁,小彩虹。 玩耍的蒙古小孩。 可爱的戈壁小骆驼。

来这里之前,所有人都很惊异地反问我:
蒙古除了草原有什么好玩的?
除了乌兰巴托,有什么地方好去的?

还有,他们真的讨厌死了中国人吗?
他们真的很封闭吗?
除了草原牛羊这里还有什么?
那里是不是荒凉极了?

我在从二连浩特开往乌兰巴托的火车上,耳机里一直循环播放着《乌兰巴托的夜》,奇怪的是,这首歌几经各种改编,却让乌兰巴托承载了很多人对流浪远方的感怀。

——我们对外蒙知之甚少,这个国家曾经历过“大清洗”的重创。然而在面对现代的“入侵”时,蒙古年轻人其实开放而又热切。 ▲ 蒙古戈壁行的线路示意图。

荒漠之中
草原,草原,还是草原,比我之前见过的任何一个都开阔,一望无际。

出乌兰巴托半小时左右,信号就没有了,在一个像龙门客栈的地方吃完午饭,不一会儿迷糊中车开始颠簸起来,不知道在哪个分岔路口拐入了旁边的小路。

车晃荡得特别有趣,全车人像坐过山车一样high起来,这里看不到任何人工的东西,除了车轮碾过之后形成的土路。

我们带队的导游叫Shine,是一个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的蒙古女孩,正在大四毕业期,我们带的团也是她的最后一次兼职。司机我至今不知道他的名字怎么写,是个随和的“老司机”,虽然不会英文,但拥有健魄的身体,笑着给我们秀他手机里家乡的美丽石头。

随着一步步往南,绿草的颜色逐渐变为枯黄,原本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命气息变成了扑面而来的荒凉,我们进入了曼达尔戈壁区。
▲ 蒙古戈壁上,遥远的新加坡人的背影。

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我们看了一堆的石头。

Shine的翻译很简单,叫rock formation,我问她蒙古名字叫什么,她叽里咕噜说了一通,反正我是没有记住。到达这里的时候,已经下午两三点。

这片偌大的岩石区,寥寥几人,旷野一览无遗,阳光打在岩石上,反射出火红的色彩。江苏叔叔阿姨顾不得听我翻译Shine的介绍,他们看到这个场面便激动地爬到石顶去拍照了。

这是蒙古戈壁的两处岩石之一,石头上拥有横的纹理,另一处则在200公里之外。后来我查了下资料,知道这里叫小嘎滋林岩群(Baga Gazariin Chuluu),200公里外的是大纳尔廷岩群(Ikh Nartiin Chuluu)。在喀尔喀蒙古人(东蒙古)和卫拉特蒙古人(西蒙古)冲突期间,扎纳巴扎尔(17-18世纪喀尔喀蒙古人的宗教领袖)就在这里避难,19世纪住在这里的两位僧侣留下了一些岩画,因此不时会有当地人来此地敬奉岩石。
▲ 戈壁上的岩石群。

岩石群中有块山谷地区,一片树林掩映,在荒漠地区非常少见。Shine说曾经僧侣看中了这里三面环山,独特的绿树成荫的地势,在这里修建了一个寺庙,用来修行。可惜的是,如今只能看到一些遗址,上世纪30年代蒙古的灭佛运动将这里毁坏殆尽,遗址也不过是几个泥土堆成的墙壁,难以想象曾经修行的平静。 ▲ 剩下寺庙的残垣断壁。

一行人参观完后,我们到了当晚住宿的蒙古包(Ger),开始了连续八天睡蒙古包、没有厕所、没有洗澡、没有水电、没有单独空间的生活。

别以为这里的蒙古包如同在内蒙体验的那种,里面没有过多装饰,几根柱子和一块厚重的大布就搭建起来,Ger顶部晚上用一块布单独遮住,白天可以从外面掀开,既可通风又可光照。六张床依次环绕摆在蒙古包内,条件好一些的中心位置会放一张桌子,晚上有电瓶可以勉强照明,这就是我们那几天所住的绝大多数蒙古包的样子。 ▲ 正常的蒙古包内部。

我们上午坐车赶路,中午逛景点,下午大部分时间可以自己在Ger周围徒步,或者就待在Ger里看他们劳动,要不就自己端个小凳子直接坐在苍穹下写东西。

那天傍晚,我往远处石头间隐约可见的小路走去。空旷的地方视觉的丈量往往具有欺骗性,走了进一个小时,也似乎还离Ger不远。

举目望去,无不处荒芜之中。我们曾经离自然那么近,但如今却又渐渐远离,现代人的回归充满了讽刺与无可奈何。停下来的时候,四周只有风声,荒草间小昆虫哧溜从脚边窜过去,一个极小的声音都容易把我惊动。

而这是最荒凉的一天。

Ger的主人没有饲养任何牲畜,手机也没有信号,晚饭后,江苏叔叔阿姨就躺下睡觉,我跟新加坡人和德国夫妇走到了荒野更深处,看了一场绝美的日落。呼呼的狂风卷起了沙尘,笼罩住了遥远的另一家Ger,气温骤降。随后夜幕很快就降临,往后的几天,天气再也没有如此清爽过。 ▲ 沿着这种小路,在荒漠里走路。 ▲ 日落时分,光线变得柔和起来。右手边的小建筑就是荒漠里的厕所,面朝草原。 ▲ 日落,远处就是我们住的蒙古包。 ▲ 手机里残留的一张相机照。远处的蒙古包若隐若现,隐没在傍晚狂奔的沙尘里。
自然主义者梦寐以求的土地
“蒙古是自然主义者梦寐以求的国家。”LP上这样说。

的确,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密度极低。高山绵延,原野辽阔,加上清澈动人的湖泊、河流,牛羊成群,野生动物极易找寻。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给我彻底的“回归自然”的感受,除了蒙古。奇异的是,在这个内陆国家里,南部戈壁区域竟能让你仿若置身于世界尽头。

有大型的查干苏布尔加(Tsagaan Suvarga),当地人喜欢称其为white stupa,也就是佛教里的白塔,红黄相间的岩石,色彩斑斓,有些因形似白塔而得名,也有很多当地人会来这里朝拜。

Shine介绍,“白塔”之下的广阔天地是曾经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这个地貌类似于甘肃张掖,从上往下远眺,一望无际,石头颜色在夕阳下更为壮观。不过那天风极大,拍照的时候手机都拿不稳,也不敢站得离悬崖过近,怕被风吹下去。沿着一旁的小路往下,可以深入这些红色岩石间。

在这里遇到了一群四川人(真是哪里都有老乡),他们在蒙古上班的亲戚带领下自驾来玩耍,我问他们怎么找路,因为路上绝大部分时间都没有信号,手机导航是没用的,他们说是经验和纸质地图的帮忙。而当晚他们就在一旁扎营,方便次日看日出,真是羡慕。 ▲ 乌云席卷而来。 ▲ 虽然没有阳光,但隐约还是可以看见岩石层间绚丽的色彩。 ▲ 可以看到,人在这里多渺小。 ▲ 我们的汽车停在岩石之上,从上往下眺望,壮观极了。

最让我难忘的还有爬干葛恩沙丘,这片蒙古最大、最宏伟的沙丘,有300余米高,“唱着歌”跟在上面爬三步下滑两步的游人开着玩笑。

1个小时左右的攀爬时间让我精疲力尽,我们把鞋子放在沙堆脚下,起初还能拿着相机各种拍照,到后来四肢并用,眼睁睁看着沙顶就在眼前却登不上去。我成为了当天最后一个登顶的人,星空都快赶上我了,朦胧中可以居高临下,望着下面一望无垠、辽阔至极的荒漠,感叹自己的渺小。

下山非常轻松,一阵狂奔,任由沙子在脚底乱窜,溅起来打在腿肚子上,蹭蹭蹭的声音,在幽静的夜空下,真的像在唱歌。
▲ 这里没有过多照片,看我多累就知道了。非常远的地方可以隐约看到汽车有多小。

再一路往南,向西,就能到达戈壁中的另一个奇观:巴彦扎格的燃烧悬崖(Flaming Cliff),就是在一个暴风雨将至的下午前往这里的。

所谓“燃烧”,也就暗示这里岩石的色彩呈红色,在夕阳和晨光之下更为鲜丽,这是古生物学家罗伊·查普曼·安德鲁笔下对其的称呼。“巴彦扎格”意为“茂盛的梭梭树”,在这片岩群附近,有一片根植于荒漠中的“森林”,我们当晚就住在林边的Ger中。早在1922年,这里发现了大量的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往后当地的老百姓也纷纷挖掘,很容易在那里能找到残留下来的恐龙遗迹,不过现在去就别想了,或许能在入口的小摊铺那里淘一块年代稍久、形态各异的石头,倒不失为一种纪念。

至今走在巴彦扎格这片美丽而荒诞的岩石间,你也会有莫名的梦幻:十几米如蘑菇云般的石头拔地而起,一块接一块,侧面毫无征兆地垂直落地,胆子大的可以从一块跳到另外一块去,岩群侧面蜿蜒曲折,形成形状奇特的“石案线”,在乌云笼罩,时不时又透出阳光的日子造访,这里就是“世界尽头”。 ▲ 巴彦扎格荒诞的石头。
荒漠中死去的动物骨头。
▲ 一旁多梭梭树林,在沙漠中很少见。

在戈壁领略了这些辽阔略显荒诞的景象后转个圈往北,就会离开黄色,迎接绿色的草原、河谷、峡谷、瀑布等各种景观了。

尤恩河谷(Yol Valley)非常著名,在炎热的戈壁中,这里被四周高峻的山脉掩盖,只留出中间河谷的狭小位置,形成了非常凉爽的气候,秃鹰在这里很容易被找到,Yol在蒙语里也就是秃鹰的意思。

不过,河谷最新奇还莫过于夏季依旧能看到的蓝冰,六七月份,冬季沉积下来的厚实冰块还未融化,踩在上面如梦似幻。可惜的是我去的9月份已经融化,整条峡谷对我来说也就稍微平淡无奇了些。 ▲ 在尤恩河谷体验骑马,Shine策马扬鞭,姿势帅极了,她说每个蒙古人都是如此,从小就会骑马,好像是天生的,而我们则需要马夫牵着,慢腾腾的。

河水蜿蜒环绕的翁金寺(Ongi Monastery)是另一个还不错的停留地,这里包括了1660年就建立但也被毁坏得只剩残垣断壁的翁金寺院群,四周的绵延山丘还是非常不错的徒步路径,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让自己和自然偶遇,我也是在这里碰到一条小蛇的。

傍晚的时候独自坐在山头,看着太阳慢慢落入山下,底下河水川流不息,大树在上面的视角里变成了小树,随着风轻摇着枝条,河边超过一米高的芦苇也在摇曳,和戈壁不同,这里充满了生机盎然。
粗略的看了一下,值得认真一看。


这种宗教毁灭在人类历史却不断地上演


与韩国民族性格可能还投缘吧?!


慢慢地欣赏!!!

以前《玩转地球》里有一集就是蒙古,主持人是很搞笑的伊恩。感谢分享如此精彩的旅行游记,片子拍的很赞。
超赞的旅程和图片分享,你又撩动我那沉寂已久突然想出走的心了
读过郭建龙的《骑车去元朝》,一个月的蒙古国自行车游记,很美,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去
手机也能出大片系列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