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故都,三国名城荆州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本帖最后由 就是爱玩安徽 于 2024-8-31 15:32 编辑

[p=28, null, left]当我对身边的人说我要去 荆州 旅游的时候,他们有些一脸疑惑地问我 荆州 有什么好玩的,有的甚至不知道这个地方属于哪个省。很少有人知道 荆州中国 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曾建都这里411年,以后东晋末年的桓楚,南北朝时期的南齐、南梁、西梁,隋末唐初的萧铣、五代十国时期的荆南( 南平 国)也曾建都 荆州 ,这里是 中国 第十一大古都。

荆州 在春秋早期到东汉末年,南北朝后期和五代两宋时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和 湖北 的中心城市。在东汉末年到南北朝前期, 荆州襄阳 的地位差不多,是当时两湖境内最大的两座城市。隋唐时期则是两湖仅次于 襄阳 的第二 大城 市。在元明两朝和清朝前期, 荆州 (包括沙市)也是 湖北 的第二 大城 市,不过论起 荆州 旅游业的现状,它绝对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里最不招人待见的那一类。我很早就知道这里在 中国 历史上的显赫地位,加之清明假期想到离 合肥 不太远而且没去过的地方旅游,想来想去选择了 荆州 。不过事实说明 荆州 旅游不招旅游者待见是有理由的,这里的地上古建筑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古城墙, 荆州 三观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很少,张居正故居是后来修建的,万寿宝塔从网上看无特别之处,熊家冢门票死贵离市区太远,而且性价比不如 洛阳 天子驾六博物馆,所以被我直接pass了。虽然 荆州 有长江中游地区最多的高等级先秦古墓,但出土的精品文物大多上缴了国家和省级博物馆,所以 荆州 博物馆也没太多看点。什么关羽祠、关帝庙、关公义园、湘东苑都是 新建 的。 荆州 的地上文物遗迹并不丰富,今天 荆州 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饮食发展水 平和 人的传统文化素质上。这两点都是今天的 武汉襄阳 比不上的。 荆州 城虽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但如今市容破旧,经济发展滞后。旅游配套也很不完善, 洪湖 、瞿家湾、新神洞离市区太远, 荆州 城附近只有长江,无名山秀水。这绝对是几乎没有能拿得出手旅游资源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觉得我来一次就足够了。

历史上湖北中心城市变迁的原因
[p=28, null, left]荆州中国 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曾建都这里411年,以后东晋末年的桓楚,南北朝时期的南齐、南梁、西梁,隋末唐初的萧铣、五代十国时期的荆南( 南平 国)也曾建都 荆州 ,这里是 中国 第十一大古都。虽然今天的 荆州湖北 都排不到前列,但 荆州 在春秋到南宋以前基本上都是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先秦时代,今天的 武汉 城区还是 云梦 泽的一部分和湖沼地带,唐代以前人口都很稀少。 荆州 段长江河道比今天偏北,今天的 荆州 古城东周秦汉时代几乎紧邻长江,地处 云梦 泽之西的 荆州 四周有广阔的平原,楚国又把这里作为都城,因此发展为 大城 市。古代的交通干线以 洛阳 为中心,南北大道途径 荆州 ,从 荆州 北上通过 南阳 可以到达隋唐以前长期是 中国 zz经济文化中心的长安和 洛阳 (还有秦朝 咸阳 等), 荆州 南下通过 常德 可以入洞庭湖和 湖南 各主要河流上的城市,两汉隋唐等首都在长安 洛阳 的大一统王朝,从首都经过 荆州 顺江而下到 岳阳 城陵矶进入洞庭湖和湘江到 长沙湖南 各主要城市路途也更近, 荆州 往往充当了水陆运输中转站的作用。春秋晚期孙叔敖还开通了江汉运河的前身扬水运河,从天门引汉江水到 荆州 入长江,直到南宋以后,随着zz中心的东移,武昌作为汉江和长江交汇处的水运优势得以凸显,荆 湖北 路的转运使司驻在 鄂州 (武昌),武昌的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开始显现。并且因为武昌地处 江南 ,较少受到金元入侵南宋的破坏, 鄂州 开始在经济上和 荆州 平分秋色。于此同时 荆州 境内的长江河道南移,南宋金时期 荆州 以北从 襄阳 北上到中原的商路阻断,南北物资转到 襄阳 南阳 交易,导致 荆州 城内的商业从晚唐到明朝逐渐被沙市超过,南宋时期从汉阳渡江到武昌已经比从 江陵 渡江到 公安县 距离短很多,方便得多。直到元朝消灭南宋几年后,元朝设湖广省会于武昌,之前遭受惨烈破坏的 荆州 才丧失 湖北 的中心城市地位。荆江在南宋元朝时期开始水患逐渐频繁,明清 荆州 因荆江水患和水运陆路交通地位下降而进一步衰落。于此同时整个明清时期,武昌和明朝中期发展起来的汉口的地位是不断上升的。清代,尤其是乾隆以后 荆州 和沙市的商业和交通不如当时人口比荆、沙少的 襄阳 和樊城繁荣和便利,到了清朝末年的19世纪末,随着1876年 宜昌 开埠, 宜昌 的发展逐渐超过1895年才开埠的沙市,并且因近代 宜昌 上下游长江航道的通航能力存在巨大差别,在讲究运输效率和大轮船逐渐取代小木船的近代,过往长江上船只多在 宜昌 停靠,人货多在 宜昌 换乘装卸,取代了 荆州 沙市的航运中转地位。

荆州简介
[p=28, null, left]荆州 位于 湖北中南 部,长江中游的北岸,地处江汉平原。古称郢都、 江陵荆州 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 衡阳荆州 ”,为古 九州 之一;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沙市,始称津或 江津 ,历为 江陵县 的重要商埠和码头。

荆州 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 大溪 文化等原始文化。 荆州 系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属楚。

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都于郢(今 荆州 区纪南城),都郢411年。这是 荆州 建城之始。楚国在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时期兼并周围很多小国,楚国成为 中国 南方首屈一指的大国。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熊侣即位,他在位之初的三年,因为楚国权臣把持朝政,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表面上沉迷于美酒美女,声色犬马,实际上观察大臣,考察人才。等到时机成熟之后迅速铲除权臣公子燮、斗克、斗越椒等人,把国家权力收回到楚国君主手中,他任用伍举,孙叔敖,养由基等能人,对内发展生产,修明zz,对外扩张领土,在邲之战中击败晋军,通过战争让陈、宋,郑等国归附于楚国。对周天子耀武扬威,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成语一鸣惊人和问鼎中原,典故“”在德不在鼎”就来自于楚庄王。 公元前548年,楚康王在郢都(纪南城)宣布量入修赋的法令,开始了根据土地的收入征收赋税的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土地私有权。这是楚国奴隶制崩溃的开端,标志着封建制度的萌芽。楚昭王十年(前506),吴、楚柏举之战中楚师大败,吴师逼近郢都,楚昭王弃都避难,派将军宋木等坚守纪南城。吴军主将孙武巡视 荆门 外,发现漳河水势浩荡,故令屯兵高处,一夜之间挖深渠一条,引漳水淹灌纪南城。随着汹涌澎湃的漳水灌入,城中一片汪洋,楚国守军大乱,吴师则乘木筏攻入城内,纪南城遂被吴师占领。吴国军队人数不多,大部分楚国领土还在楚国手中,攻占郢过程中和之后的暴行不得楚国百姓人心,楚国大夫申包胥来到秦国请求秦国出兵帮助楚国,不久后楚国在秦国帮助下复国。公元前400年,韩、赵、魏合兵数次攻楚,向楚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楚悼王谋求富国强兵之道,任用吴起开始变法,并取得了成效,一时间,楚国兵强马壮,横归中原,初露称雄之势。公元前306年楚国灭亡越国,领土北到 河南 中部, 山东 南部,东到大海,西到巫峡、 汉中湖南 西部,南到 湖南江西 南部和 浙江 北部,是当时国土面积最为广大的诸侯国。但好景不长,由于楚怀王的昏庸和多次作出错误决策,楚国衰落。楚国多次被秦军击败,疆土日削。前278年郢都被白起率领的秦军攻破。楚国国都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 4450 米,南北宽3588米,面积17平方公里。城垣周长15506米。城内分为宫殿区、金属冶炼作坊区、制陶作坊区、居住区等功能区。经过多年的考古工作,发现了大量宫殿、房屋、水井、窖穴、窑址、铸炉、灰坑、道路等遗迹,出土了丰富的建筑材料、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遗物。在楚国鼎盛时期,楚都郢有20多万居民。是当时 中国 南方最大的城市。

[p=28, null, left]
秦国占领 荆州 一带后在这里设置南郡,在楚都的南面,原先郢都长江边的码头处建立 江陵 城,以 江陵县 为南郡治所。在秦汉时期, 江陵 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商业都会,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写到“ 江陵 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 云梦 之饶。”为当时十八个商业都会之一。司马迁当时提到的南方商业城市只有 成都江陵荆州 )、寿春( 寿县 )、 合肥 、吴( 苏州 )、 番禺广州 )。东汉末年 荆州 地区先属刘表,后来先后为曹操、刘备和孙权占领。刘备和孙权都以 江陵荆州 州治。三国时期关于 荆州 的典故很多,有刘备借 荆州 、关羽守 荆州 、吕蒙白衣渡江袭取 荆州 等。219年 江陵 被吕蒙率领的大军占领,关羽败走麦城。从此以后到279年, 荆州 一直为东吴领土。279年西晋大将杜预占领 荆州荆州 成为西晋领土。352年东晋以 江陵荆州 治所, 荆州 成为长江中游的zz、经济中心。东晋末年叛乱的桓玄曾以 荆州 为伪楚的都城。南北朝时期, 江陵 是南朝仅次于建康(建业)的第二 大城 市。齐和帝与梁元帝都曾以 荆州 为都城。554年西魏攻破 江陵 ,俘虏梁元帝萧绎。萧绎在城破之前,焚毁了藏书十四万卷,无数古籍被毁。知识失传。这是 中国 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 江陵 并入西魏。不久后为了对抗南陈,西魏在 江陵 拥立南梁皇族为帝,建立西梁傀儡政权。587年隋文帝杨坚废除了西梁国。 江陵 并入隋朝。隋朝在 江陵 设立 荆州 ,以 荆州 江陵 区为 荆州江陵县 治所。隋朝末年梁朝宗室萧铣曾割据楚地和岭南,以 江陵 为国都,不久之后就被李孝恭和李靖率领的唐军消灭。

[p=28, null, left]
隋唐时期在 江陵 设置大都督府,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以 江陵 为南都,改 荆州江陵 府;次年(761年)罢都。隋唐时期的 江陵 城仍然是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 江陵 府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有30392户,148149人。五代十国时期,高季兴在 江陵 建立荆南政权又称 南平 国。以今天的 荆州 城为都城。高氏重视荆南的农业生产和商业流通, 荆州 经济比唐末有所发展。因为 南平 国所在的地方是平原为主的四战之地,不易防守,并且拿下弱小的 南平 ,都将和几个比 南平 强大的政权接壤或大大增加边境线的长度,必须增加边防驻军, 南平 为了图存也注意维持和周边政权的友好关系, 南平 得以存活。(马楚或 武平 拿下 南平 就直接和五代和北宋接壤,面临北方军事压力,杨吴或南唐或者前、后蜀拿下 南平南平 的国土就是平原上的突出部,三面受敌,援救不易,五代拿下 南平 也要在这里大量驻军才能防守,增加马楚和 武平 这样的军事对手。对所有 南平 的邻国来说,地在 南平 手里,谁都得罪不起的 南平 肯定不敢兴兵犯境。无需担心部分边境的边防。高从诲做 南平 国主,凡是各政权有喜事都上贺表,派使者去称臣纳贡,讨取赏赐。这样的讨好中华各政权的缓冲国的存在对乱世中的各邻国都有好处)963年宋太祖赵匡胤在收到 湖南 武平 政权请求宋军平叛的求救信后,洞悉荆南实力弱小,苟且偷安,不敢得罪大宋,借道荆南,他派遣的大军以假途灭虢之计消灭荆南国和割据今天 湖南 武平 政权。宋朝消灭荆南后,设置荆 湖北 路,以 荆州 江陵县 为治所。从唐朝中期开始,沙市地区从沙洲淤积为陆地。长江河道南移,沙市(今天的 荆州 沙市区)作为一个码头逐渐发展,到了宋朝沙市设镇,并发展为 荆州江陵县 城外的商业重镇。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 荆州 商税税额为26466贯, 荆州 城所收商税为8468贯528文。沙市的商税为9801贯65文,当时 荆州 城所收商税在荆 湖北 路已不如岳州和 鄂州 。但如果加入沙市的商税, 荆州 和沙市的商税总和还是超过 鄂州 城的。(宋代文字描述里和郭沫若《 中国 史稿地图》中, 江陵 府是北宋最繁荣的商业城市之一,但商税数字则过少)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 江陵 府有85801户,壮年男丁223284人。土贡有丝织品绫、苎麻布、碧涧茶芽(也可能是碧涧茶和豆芽)、柑橘。

[p=28, null, left]
北宋末年,城毁。南宋淳熙年间,重修城墙,1235年 蒙古 大军进攻南宋, 蒙古 军连克 襄阳湖北 境内几座州府,围攻 江陵 ,南宋名将孟珙率军在 荆州 大败 蒙古 军,扭转战局。随后孟珙以 江陵 府为后勤中心和中坚, 襄阳 为前线指挥部,指挥南宋军民在荆湖战场 大兴 屯田,依托河流建立堡垒,为此后数十年南宋在这一地区的坚守创造了条件。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南宋重挖 江陵 城壕。南宋时期 江陵 府的商业和金融似乎已不如 鄂州 发达,南宋将主管荆 湖北 路财政的荆 湖北 路转运使设在 鄂州 城( 武汉 武昌区),南宋发行的纸币湖会是在武昌印刷的,而不是作为行政中心的 江陵 。荆 湖北 路的赋税都运到 鄂州 存储或转运,官府开支多经过 鄂州 支付,南宋在 江陵 的官员筹集军费也往往是到 鄂州 筹钱。

1275年元朝拿下 湖北 后,忽必烈一度设置荆湖行省,以 荆州 为省会,同年迁省会于 鄂州 。1276年,元朝改 江陵 府为 江陵 路,1281年忽必烈重新划分行省, 江陵 路属治所在汴梁路 开封 县和祥符县( 开封 )的 河南 江北行省。1329年, 江陵 路更名中兴路。元初,忽必烈下令拆除 荆州 城。元末, 荆州 先后被徐寿辉的“天完”和陈友谅“大汉”占据。朱元璋称吴王时,派员依旧基重建 荆州 城。1367年朱元璋曾以 荆州 为湖广分省省会,不久之后就撤销。1378年朱元璋分封儿子朱柏为湘王,在 荆州 建湘王府,1399年建文帝削藩,朱柏全家自杀,湘王爵位自此废除。1403年永乐皇帝朱棣将弟弟辽王朱植的封地自辽东 广宁 (今 辽宁 北镇 县)迁到 荆州荆州 建辽王府。1569年辽王朱宪㸅因为违法被废为庶人并监禁,辽王爵位废除。1601年万历皇帝封儿子朱常润为惠王,就藩 荆州 ,以辽王府原址为惠王府。朱常润在 荆州 居住了40多年,直到1642年逃离。1643年张献忠率义军攻占 荆州 城,将城墙拆毁多半。1643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 荆州 。1645年,清军占领 荆州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又依明代城基重新修筑 荆州 城,并重新命名城门:东门曰寅宾门,东南门(小东门)曰公安门,西门曰安澜门,南门曰南纪门,大北门曰拱极门,小北门曰 远安 门。 荆州 城现存砖城为明末清初建筑。整座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城垣周长10.5公里,城内面积4.5平方公里。1673年三藩之乱,康熙帝以 湖北 荆州 为平叛大本营,清大将军勒尔锦率领清朝大军驻扎 荆州 ,与吴三桂叛军隔江对峙。清朝划 荆州 古城东部为满洲八旗驻 防城 ,以 荆州 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八旗驻防地点。1895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开放沙市为通商口岸。从元代开始, 武汉 渐渐取代 荆州 成为 湖北大城 市。造成 荆州 衰落的原因很多 比如 国家zz和经济中心的东移, 武汉 水运条件的便利,南北贸易 通道 的改道, 荆州 段长江的水患等。1911年 荆州 被革命党 光复 。1940年 荆州 被日军占领,1945年再次 光复 ,1949年 荆州 解放。

[p=28, null, left]
荆州 菜是 湖北 菜系的代表,代表菜有龙凤配、皮条鳝鱼、笔架鱼肚、冬瓜鳖裙羹、 江陵 八宝 饭、散烩 八宝 饭、 荆州 鱼糕、珍珠糯米丸子、小胡鸭等。特产以各种蔬菜、水产为主。市树紫荆、银杏,市花荷花、蜡梅。 荆州 历史名人众多,最著名的有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熊侣、神射手养由基(百步穿杨成语的主人公)、一代名相伍子胥、唐朝宰相岑文本、诗人岑参、大明宰相改革家张居正、明代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等。

合肥 精华景点介绍请看我写的这两篇 合肥 游记 http://www.mafengwo.cn/i/12274606.htmlhttp://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这篇因为蚂蜂窝服务器坏了暂时打不开,所以暂时用前面一篇替代)




合肥 精华景点介绍请看我写的这两篇 合肥 游记 http://www.mafengwo.cn/i/12274606.htmlhttp://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这篇因为蚂蜂窝服务器坏了暂时打不开,所以暂时用前面一篇替代)
荆州安盛国际大酒店4月2日早上坐9:14分开出 合肥 的动车经过近4个小时到达 荆州 高铁站,然后1元坐 荆州 49路公交4站到达之前208元预订的 荆州 安盛国际大酒店。这里是四星级酒店,我之前预订的时候看到地图上这里离 荆州 古城不远,又是四星级酒店,就选择了这里,不过来到 荆州 之后我才发现 荆州 古城是真的很荒凉破败,安盛国际大酒店距离 荆州 老城区只有1公里,周围却非常荒凉,可以看到马路对面不远处的油菜花田和农民住房,周边没有超市和饭店。酒店前台的服务人员很有礼貌地为我办理了入住手续。荆州安盛国际大酒店荆州安盛国际大酒店
在酒店一共吃了两餐,到达之后第一餐点了土鸡蛋炖土猪肉,48元,中午酒店的米饭免费。菜比较美味。感觉做菜比我在 武汉 吃到的 武汉 菜好吃。荆州安盛国际大酒店
当天晚上点了一小份笔架鱼肚。笔架鱼肚是指用 石首 鮰鱼肚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制作的 石首 特色食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这一小份汤就要48元,原料比较名贵。确实不错。荆州安盛国际大酒店

支持欣赏精彩分享!

支持欣赏精彩分享!

支持欣赏精彩分享!

支持欣赏精彩分享!

支持欣赏精彩分享!

支持欣赏精彩分享!

安徽主要旅游资源
(我发现怀疑我的游记里景点和照片的人大多都是来自旅游景点很差地区的人, 比如 到 武汉 的傻游客里我就遇到过几个人这样说)

合肥 : 三河 古镇、中庙姥山岛景区、紫微洞景区、三国遗址公园、长临河景区(长临河古镇、六家畈、红石咀公园、黑石咀、四顶山等)、半汤景区(温泉、老街、三瓜公社、郁金香高地)、滨湖湿地森林公园、 庐江 汤池景区(汤池镇境内的所有景点,如汤池温泉、三冲巢湖源、白马岭)、 安徽 省博物馆新馆、银 屏山 、包公镇(包公故里文化园、几座古祠堂)、石塘镇景点(浮槎山和古几座祠堂)、黄麓镇景点(洪家疃、 芦溪 湿地等)、烔炀镇景点(烔炀古镇、李克农故居等)、矾山镇景点(矾山老街、洪氏宗祠、姚氏围楼、古矾矿遗址等)、阳家墩景区, 肥西 刘铭传故居、刘园、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其次是看点不高但比较有名的天鹅湖、包公园、李鸿章故居、逍遥津、明珠广场,还有源泉徽文化博物馆、渡江战役纪念馆、 安徽 名人馆、 安徽 创新馆、 肥东 博物馆、巢湖博物馆( 合肥 景点主要在远郊区和乡镇,四区五县范围内有普通公园等级以上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500多处(一座山和一个古镇、古村算一处),每个乡镇游景点少则2、3处。多则10多处, 比如 三河 古镇景区算一处景点,但内部的可以深入参观景点有十几处。
http://www.mafengwo.cn/i/12274606.html 合肥 在网上的最全面攻略
http://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合肥 在网上的最全面攻略

黄山 : 黄山 、西递、宏村、 徽州 古城(徽商大宅院、 徽州 历史博物馆、 徽州 府衙、斗山街和打箍井街、渔梁坝、许国石坊强烈推荐)、齐云山、呈坎、 唐模 、许村、雄村、 祁门 牯牛降、 黟县 南屏、翡翠谷、阳产土楼、历溪、古城岩、 潜口 民宅、屯溪老街、花山谜窟、西溪南、 徽州 文化博物馆、 屏山 、关麓、卢村、 塔川 、昌溪、碧山( 黄山 是 安徽 优质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级市,也是每个乡镇都有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
https://www.mafengwo.cn/i/3012788.html 这篇涵盖 徽州 和 黄山 大多数主要景点,包括 黄山 、西递、宏村、 徽州 古城、齐云山、牯牛降、各主要古村落等在内

https://www.mafengwo.cn/i/18596245.html 歙县 的最知名景点建议看这篇,还有更多 歙县 景区如阳产土楼鲍家庄等等可以关注我的其他 歙县 游记

亳州 :花戏楼、曹操地下运兵道、华祖庵、北关街、曹氏家族墓
https://www.mafengwo.cn/i/23511991.html 亳州 景点见这篇

阜阳 :八里河、尤家花园、明 清苑 、程文炳故居、颍州西湖
https://www.mafengwo.cn/i/23509445.html 阜阳 景点见这篇

宿州 :皇藏峪

淮北 :临涣古镇、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淮北 汉画像石博物馆

蚌埠 :汤和墓、湖上升明月博览园

淮南 : 寿县 古城(楚文化博物馆和古城墙必须要去)、茅仙洞、八公山、焦岗湖、安丰塘
https://www.mafengwo.cn/i/21502813.html 淮南 最主要的景点 寿县 古城的游记见这里(还有其他 淮南 游记)

滁州 :琅琊山、 凤阳 明皇陵、韭仙洞、狼巷迷谷、明中都鼓楼、 凤阳 博物馆、 全椒 吴敬梓故居
https://www.mafengwo.cn/i/6765317.html 滁州 和 全椒 县景点
https://www.mafengwo.cn/i/12314182.html 凤阳 县景点

六安 :天堂寨、万佛湖、皖西大裂谷、马鬃岭、大别山石窟、东石笋、燕子河大峡谷、毛坦厂古镇、 六安 市区的南北二塔和皋陶墓、李家圩地主庄园、霍山文庙、铜锣寨、梅山水库
https://www.mafengwo.cn/i/6724751.html 六安 5A景区之一的 舒城 县万佛湖的介绍

安庆 : 天柱 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石牌古镇、孔城老街、三祖寺、迎江寺振风塔、世太史第、 桐城 文庙、龙眠山、五千年文博园、花亭湖、孔雀东南飞文化园、小孤山、鹞落坪、大别山彩虹瀑布、司空山、妙道山、巨石山
https://www.mafengwo.cn/i/17083693.html 安庆 城区景点
https://www.mafengwo.cn/i/17072668.html 天柱 山所在地 潜山 的景点

芜湖 :方特欢乐世界、 芜湖 古城(很小,景点很少)、鸠兹古镇(完全 新建 )、 芜湖 天主教堂、 芜湖 海关大楼、西河古镇、丫山、马仁奇峰、 无为 泊山洞、 无为 开城古镇、 无为 黄雒古镇
https://www.mafengwo.cn/i/22991755.html 芜湖 景点见这篇

马鞍山 :采石矶、 当涂 两座古塔、李白墓、朱然墓、 和县 (陋室、镇淮楼、两座古塔、 和县 文庙)、 和县 霸王祠、香泉、鸡笼山、 含山 运漕古镇、凌家滩遗址、古昭关、褒禅山华阳洞
https://www.mafengwo.cn/i/9517877.html 马鞍山 市区、 当涂 县、 和县 景点

铜陵 : 枞阳 浮山、大通古镇

池州 :九华山、 石台 牯牛降、大王洞、杏花村、 蓬莱 仙洞、东流古镇、南溪古寨

宣城 :敬亭山、广教寺双塔、 绩溪 龙川 、上庄、太极湖村、鄣山大峡谷、孔灵浧坡庄园、紫园、 绩溪 三雕博物馆、新四军军部旧址、 查济 村、黄田、章渡镇、桃花潭、江村、太极洞
https://www.mafengwo.cn/i/7964595.html 绩溪 县最知名景点

历史时期安徽第一大城的变迁
安徽 的文明进程开始于皖 西北 ,在春秋晚期,随着州来国和蔡国先后在 寿县 定都, 淮南 市 寿县 开始在 安徽 各地中脱颖而出,地位重要起来。到了战国时代,寿春( 寿县 )不仅通过淮河联通淮河上下游,还向北通过淮河支流颖水和魏国开凿的鸿沟运河,连接济水和黄河,南面通过东淝河的水运,经过庐( 合肥 )中转通过长江支流南淝河、巢湖和裕溪河的前身濡须水沟通长江及其支流,发展为一个水运枢纽和重要商品集散地。楚国在公元前241年迁都寿春后寿春的城市人口达到了20万。寿春是当时除了 山东 以外的华东地区加上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汉代 寿县 仍然是全国十六个主要商业城市之一, 安徽 境内仅次于寿春的是作为江淮水运物 资中 转站的 合肥 。 合肥 也是《史记 货殖列传》中记载的汉代16个商业都会之一。如果加上北方化但在秦岭以南的 南阳 ,汉代南方7个 大城 市是 成都 、宛( 南阳 )、 江陵 ( 荆州 )、寿春( 寿县 )、吴( 苏州 )、 合肥 、 番禺 ( 广州 )。汉代 安徽 境内仅次于寿春和 合肥 的重要城市还有舒( 庐江 柯坦城池村)、历阳( 和县 )、谯( 亳州 )、宛陵( 宣城 宣州区)等。 寿县 在春秋到唐代是 安徽 境内最大的城市,汉朝到唐代以前 安徽 仅次于 寿县 的第二 大城 市是汉代的 合肥 ,三国时期的 亳州 ,(两晋南北朝到隋时期不明),唐代的 宣城 。而晋代到唐代, 合肥 也一直是 安徽 境内的州治所之一。两晋南北朝到隋代, 安徽 长期为州郡治所的城市有 寿县 、 合肥 、 亳州 、 阜阳 、 宣城 、 潜山 。其中又以 寿县 、 合肥 、 宣城 三城为州郡治所时间最长。唐代的庐州在 安徽 排名第三位。

五代十国后期庐州( 合肥 )因杨吴的大力经营和很少受到战乱破坏超过这一时期受到严重战乱破坏的寿州( 寿县 )和宣州( 宣城 )发展 安徽 境内的第一 大城 ,宋代庐州的商税、酒税等税收居 安徽 第一位,城市人口和城墙内空间也居 安徽 各城第一位。宋代庐州的经济之指标也超过宋代 江宁 府( 南京 )。宋真宗时代 淮南 道设置了2名主管经济大权的转运使,其一就驻庐州办公到了北宋时期或南宋初年, 淮南 西路的治所也就是当时 安徽 境内唯一个一级行政区的治所从寿州迁到了庐州 合肥 , 合肥 作为 淮南 西路、庐州、 合肥 县三级行政区治所,取得了行政中心地位。 徽州 (治所 歙县 )的经济文化经过北宋时期的积累随着南宋定都 杭州 和很少受到战乱破坏而发展起来,在南宋时期的 安徽 ,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庐州,而手工业发展水平居 安徽 之首。原本是中古以前 安徽 第一 大城 市的 寿县 ,因南宋和金元的战争,更加严重是南宋以后淮河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在南宋以后,尤其是明清以后,成为 安徽 经济落后地区。在元明时期, 安徽 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是省级行政中心,元代的 开封 和 杭州 ,明代的 南京 是管辖 安徽 地区的行省省会。除了明初 凤阳 在 安徽 各城中人口最多以外,庐州 合肥 是 安徽 境内的第一 大城 , 安徽 长江岸边的皖江城市群除了 马鞍山 在南宋末年全部完成建城,而在明朝中后期成形。明朝中后期 安庆 、 芜湖 和五代时期最先发展为州府的 当涂 一起成为皖江地区的三个重要城市。

安庆 在1260年建城,同时取代了之前 潜山 的 安庆 地区行政中心地位,明代后期的 安庆 府人均进士已仅次与 徽州 ,1667年 安徽 建省,因这一政区全称由十三个府州从南向北的先后顺序排列,安、徽二字居首,且都带有安定,服从王朝治理(安定和绳索)美好寓意,一说 安庆 和 徽州 地位重要(清代书籍还没有这种说法)因此清朝命名为 安徽 省。清朝初年,因 安徽 内部经济文化民俗差异巨大,明代以前, 淮北 、江淮和 江南 从未隶属同一一级行政区,自楚都寿春之后内部自古以来一直没有唯一的zz经济文化中心城市, 安徽 省会定在哪里被朝廷长期争议, 安徽 省一级衙门在清初常驻 南京 办公。清代时的1760年,乾隆因 安庆 城控扼长江中下游,且城四周有群山和险关,选定 安庆 府 怀宁 县(元明清府县治所都在 安庆 城)为 安徽 省会, 安庆 成为 安徽 省会,成为 安徽 zz中心, 安庆 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居当时 安徽 前列,不过清代 安庆 的城墙内空间在省内排在庐州 合肥 、 寿县 之后,面积不及庐州城 合肥 一半,清代 安庆 城又没有清末以前的城市人口数字,加上嘉庆道光年间,屡有建议迁省会于庐州 合肥 的记载。当时 安徽 的第一 大城 是否是 安庆 是可疑的。 安庆 和 合肥 都有可能是清朝鸦片战争前乃至太平天国运动前 安徽 第一 大城 。 安庆 作为清代 安徽 省会先天存在不足,如其人均进士数清代少于 徽州 和和州,仅为 安徽 13府州第3位,清代 安庆 府附郭县 怀宁 县的进士人数和人均进士数均少于庐州府附郭县 合肥 。 安庆 人均赋税在清代 安徽 在 徽州 、太平、庐州、 宁国 、 凤阳 等府之后,仅为 安徽 13府州第6位。

清末1876年 芜湖 开埠,迅速发展成为近代 安徽 境内第一大工商业都市,工商业产值和城市人口是清末民国时期的 安徽 第一。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本来只是 凤阳 一个镇的 蚌埠 在 安徽 崛起,迅速发展为 安徽 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并且在日伪时期还做过 安徽 省会,1947年又成为 安徽 解放前唯一一个设市的城市。虽然因 安庆 是省会的原因,清末 安庆 的近代化在 安徽 开始得最早,甚至开创过一些 中国 近代化的第一,但因为缺乏经济驱动和清末zz腐败, 安庆 的近代化和 芜湖 相比速度缓慢,民国时期 安庆 城城市规模和工商业产值仅居 安徽 第三位,在抗战爆发前仅为 安徽 的行政中心和司法和文教中心。1938年因为日军进攻 安徽 , 安徽 省会临时迁往立煌( 金寨 ),1945年抗战胜利后, 安徽 省会正式迁到了 合肥 。 合肥 在民国时期城市规模仅居 安徽 第4位,且城建在民国时期横向对比极为薄弱,城市规模仅为三、四线城市,城市人口仅为国内60多位,这也是汉代和隋朝以后合 肥城 市地位的最低点,但是如果以清朝中期的标准,清朝中期庐州 合肥 的城市规模和城建则属中等省会的等级。 合肥 在1950年代末成为 安徽 第一 大城 ,现在在 安徽 的优势相比其他 安徽 城市已经十分明显。

从历史长度和全部历史时期的总体历史地位和行政等级,古建筑和地下文物数,名人的数量和影响力、史料丰富程度、拥有独立地域文化区且是庐州文化区中心的角度, 合肥 在这些方面都大大超过 安庆 、 芜湖 和 蚌埠 。 徽州 黄山 在古建筑、传统手工艺、传世文物数、明清文书档案数、明清文化名人、地域文化发展水平上超过 合肥 ,但 徽州 地处 皖南 山区,且地理位置偏居 安徽 南端,人口又太少,虽然有传统文化积淀的优势,却并不适合建成 大城 市,也没有足够的承载大规模产业的土地空间,交通建设成本高。因此 合肥 作为省会是合理的。

说明一点, 安徽 省在绝大多数 中国 人眼里是极度缺乏认知和了解的,包括一部分 安徽 人在内的大部分 中国 人对 安徽 的认知都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的。因此表的内容虽然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和肤浅认知。很多网络公众号所说的 安徽 是错误的,但是很多人接受错误的知识。图表的内容也会得罪一些人。因此虽然符合史实但会让一些人不悦。( 比如 那些到 黄山 的游客很多甚至连 徽州 府治所在 歙县 而不是 黄山 市屯溪区都不知道。网上的一些写 合肥 的所谓公众号连庐州府、附郭县和古代城市规模的概念都不懂就说 合肥 是县城发展而来)

https://www.mafengwo.cn/i/12139794.html 这篇游记里有《 中国 历史地图册》里的历史地图和标注 安徽 一些城市古城区范围的的电子地图( 歙县 的边界不准确,因为西段城墙地面上没什么标志)、《二十四史》和《宋会要辑稿》、古代全国地理总志、其他一些史书中的历史数据。可以证明不被人知道的史实。

其中省会一栏未包括元以后的临时省会,如1364-1368年和1853-1861年的庐州 合肥 ,1949年的 安庆 、 芜湖 、屯溪( 黄山 )

表中没有写的曾经是历史上地级行政区治所的还有 凤台 县(北宋寿州)

武汉长江大桥
明清 安徽 重要城市的城墙同一比例尺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南宋1169年定型的庐州府城,也就是合 肥城 ,是当时 安徽 第一 大城 。

https://www.mafengwo.cn/i/12139794.html 这篇游记里有《 中国 历史地图册》里的历史地图和标注 安徽 一些城市古城区范围的的电子地图( 歙县 的边界不准确,因为西段城墙地面上没什么标志)。

2024年 合肥 GDP总量13507.7亿元,按照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135074元,均居 安徽 第一位。2024年 合肥 人均GDP是当年 中国 大陆省会首府的第9名。

历史时期湖北第一大城的变迁
湖北 省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城市遗址有距今5900-4200年的 荆门 屈家岭遗址、距今5900-3800年的石家河遗址、距今约5000年前的 沙洋 县城河遗址。

年代相当于商代前期公元前16-13世纪的 武汉 市 黄陂 区盘龙城遗址,是 湖北 境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商代城市遗址。

春秋后期和战国时期 湖北 全境属于楚国,西周后期和春秋前期,楚国应该也是 湖北 省境内的诸侯国 中国 力最强的。(西周前期,缺乏记载,无法断定)。楚国的第一个国都叫 丹阳 ,楚都 丹阳 多数说法认为有多个地点。可以被考古证明为 丹阳 所在的是 河南 省 南阳 市 淅川 县境内。除此以外,学术界研究认为的楚都 丹阳 有 陕西 商洛 市商州区、 湖北 十堰 市郧县境内、 湖北 宜昌 市 秭归 县、 湖北 宜昌 市 枝江 县等。一般认为 丹阳 最初在 陕西 商洛 或 湖北 十堰 境内,二迁到 河南 淅川 境内,三迁到 湖北 宜昌 市 枝江 县或 秭归 县境内。

被古代文献和考古同时确定的第一个楚国都城是郢都,郢都就是 湖北 省 荆州 市的纪南城遗址。史料记载公元前689年楚文王把楚国都城从 丹阳 迁到了郢。郢都作为楚国正式的都城(除此以外还有 湖北 襄阳 市 宜城 县境内的鄀和鄢,仅为楚昭王避难和楚惠王短时期居住的都城)从公元前689年持续到前278年白起率领秦军攻占郢。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曾建都 荆州 411年。 荆州 也随之发展成为 湖北 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中心城市。在战国时代,楚都郢( 荆州 市)的城市人口超过20万,郢在楚国建都的400多年里是当时 中国 南方最大的城市。

秦代、西汉。新莽和东汉大多数时期, 江陵 ( 荆州 市)仍然是长江中游地区唯一的经济中心城市。司马迁《史记》记载“ 江陵 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 云梦 之饶。”汉代的 江陵 是今天两湖和 江西 地区唯一的商业大都会。也南方六 大城 市之一。

到了东汉末年,刘表上任 荆州 牧的时代,刘表把 荆州 的治所从武陵郡汉 寿县 ( 湖南 常德 东北 )迁到南郡(治所一直在 荆州 ) 襄阳 县,并且设立了 襄阳郡 ,以 襄阳 为治所。刘表之所以选择把自己的州牧治所设在 襄阳 主要是因为他上任之初 荆州 境内农民起义和豪强割据不断,刘表是靠 襄阳 的大族蔡氏和蒯氏支持才得以在 荆州 立足,顺利 平定 荆州 各地。 襄阳 地理位置比 江陵 靠近汉末 荆州 的人口重心 南阳 郡,在 荆州 南部很不安定的情况下,上任之初实力不足以控制 荆州 全境的刘表,把 襄阳 作为了自己经营 荆州 的战略支点,战略可以方便防御北方的袁术曹操等敌人,实现控制并割据 荆州 。从东汉末年刘表以 襄阳 为 荆州 治所开始, 湖北 省进入了从东汉末和三国到宋代的双中心发展格局。不过从《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从 新野 撤退,计划撤到 江陵 ,夺取 江陵 府库的堆积如山的钱粮布帛,再汇合关羽水军退到江夏的未成计划来看,在东汉末年刘表父子割据 荆州 的时代, 襄阳 更多表现为军事 和政 治中心的功能,两湖地区的经济中心仍然是 荆州 。

三国时代,曹魏和 孙吴 分别以 襄阳 和 荆州 为 荆州 治所,分别以这两座城市作为自己争夺、经营长江中游的首要战略据点。当时 襄阳 和 荆州 二城内都有双方重兵防守。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如果占据 襄阳 ,也往往把 襄阳 作为自己攻略长江中游的战略支点,而如果南方政权同时占据 襄阳 和 荆州 ,往往把 襄阳 作为防御北方的军事要塞和军事指挥部,把 荆州 作为稳固长江中游tong治的大本营。这一时期东晋末年的桓楚,南北朝时期的南齐、南梁、西梁都曾在 荆州 建都。两座城市的实力足以抗 衡东 晋和南朝朝廷。王敦和桓氏从 江陵 起兵危及东晋tong治,陶侃从 江陵 出兵,为东晋 平定 长江下游的叛乱。梁元帝萧绎以 荆州 的人力物力 平定 侯景之乱继位。而梁武帝萧衍从 襄阳 起兵建立南梁。东晋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前期, 襄阳 的城市功能以军事、zz功能为主, 荆州 更多表现出zz和经济功能。当时的 襄阳 总人口更多,但 荆州 的城市空间更大,发展环境比 襄阳 要安稳。东晋和南北朝时期, 荆州 可以说是长江中游的zz经济中心,而 襄阳 只是靠近北方,总人口多。因此这一时期 荆州 的实力大概率是超过 襄阳 的。

隋唐时期, 襄阳 和 荆州 都是隋唐时期的 大城 市,而 襄阳 的城市地位一度超过 荆州 , 襄阳 城市发展的巅峰就是在隋唐时期。隋朝襄州有人口99577户,是当时长江中游人口最多的州,人口在秦岭淮河以南仅次于 扬州 和 成都 ,而同时期 江陵 只有5万多户,庐州( 合肥 )只有4万多户, 南京 、 绍兴 只有2万多户,苏、杭不到2万户。唐朝初年,突厥进犯长安,兵力弱小的李渊一度有放弃长安城迁都 襄阳 的想法。唐代设立 山南 东道,管辖 湖北 长江以北地区和 南阳 地区,以 襄阳 为治所。唐代天宝年间,襄州管辖7县,有人口47780户,人口252001人。 江陵 府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有30392户,148149人。从人口看, 襄阳 是隋唐时期 湖北 的第一 大城 市, 荆州 是隋唐时期 湖北 的第二 大城 市。不过隋唐时期 襄阳 和 荆州 的城市功能不同。隋唐时期的 荆州 的经济功能主要集中在沟通长江上下游的人流物流作用和长江流域商品集散地和中转站的作用,从 襄阳 转运的北方物资会通过 荆州 转输两湖各地。隋唐 襄阳 的经济功能主要集中在 中国 中部南北物 资中 转站和南北方进行交换的商品集散地作用以及向隋唐都城长安、 洛阳 等地转运赋税和物资的枢纽作用。隋唐时期, 荆州 的经济腹地是两湖地区,对两湖地区的经济影响较大,是两湖地区的经济中心。 襄阳 并非两湖地区的经济中心,和 湖南 湖北 各地的经济联系不如 荆州 密切,但是沟通中原,转运南北方商品的商贸功能比较明显。隋唐时期, 襄阳 的城市实力在 荆州 之上,隋唐时期 襄阳 超过 荆州 的时间较长, 荆州 超过 襄阳 的时间较短。尤其是隋朝和初唐盛唐, 襄阳 的实力是肯定超过 荆州 的。

五代十国时期的荆南( 南平 国)也曾建都 荆州 ,这是 荆州 最后一次建都。唐朝末年 襄阳 则受到战争很大的破坏,唐末以后的 襄阳 经济城市地位开始下降。 南平 对 荆州 善加经营的让 荆州 在五代时期的实力一度又超过 襄阳 。两宋时期, 襄阳 为京西南路治所, 荆州 为荆 湖北 路治所,是 湖北 境内唯二的两座省会等级的城市。北宋时期 襄阳 的商税征收额是 湖北 最多的,北宋神宗熙宁十年 襄阳 城的所收的商税55467贯473文,1077年, 荆州 城所收商税为8468贯528文。沙市的商税为9801贯65文,1077年 鄂州 城所收商税为14462贯112文。晚唐以后 荆州 南边的长江逐渐淤积,沙市淤积为陆地, 荆州 城离长江岸边越来越远, 荆州 城商业地位也下降, 荆州 城的商业部分转移到了同样属于 江陵县 的靠近长江码头的沙市。北宋时 荆州 城所收商税在荆 湖北 路已不如岳州和 鄂州 。而 襄阳 作为南北物资转运站,商税很大一部分是过境税而非交易税。总的来说北宋时期 襄阳 城的实力应该是在 荆州 之上。

南宋时期, 湖北 一度成为南宋防御金朝和 蒙古 的荆湖战场。南宋以 湖北 为荆湖战区,为了防守这一地区,南宋长期国防战略上以靠近北部边境的 襄阳 为中路军事前线总指挥部,以 荆州 为战场的总后勤仓库,管理 湖北 经济、行政事务的大后方、大本营,中路战场的总指挥除了在 襄阳 办公外,平时也往往坐镇 荆州 。以 鄂州 ( 武汉 武昌)为中路战场后勤物资暂存地和中转站以及为中路战场作补充的钱粮物资筹集地。南宋时期, 襄阳 境内发生战争比 荆州 和 鄂州 要频繁得多,连 襄阳 城也几次被金朝和金朝扶持的伪齐和 蒙古 大军攻占,一度成为空城。 荆州 和 鄂州 的 和平 时间更长,不过南宋以后,随着zz中心的东移,武昌作为汉江和长江交汇处的水运优势得以凸显,荆 湖北 路的转运使司驻在 鄂州 (武昌),武昌的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开始显现。并且因为武昌地处 江南 ,较少受到金元入侵南宋的破坏, 鄂州 开始在经济上和 荆州 平分秋色。于此同时 荆州 境内的长江河道南移,南宋金时期 荆州 以北从 襄阳 北上到中原的商路阻断,南北物资转到 襄阳 南阳 交易,导致 荆州 城内的商业从晚唐到明朝逐渐被沙市超过,南宋时期从汉阳渡江到武昌已经比从 江陵 渡江到 公安县 距离短很多,方便得多。南宋时期的荆 湖北 路转运使常驻 鄂州 办公,南宋荆 湖北 路的主官制置使、安抚使为了防守荆湖战区,往往要外出到 鄂州 向商人借款。说明南宋时期 鄂州 的经济发展可能已经超过 荆州 ,至少南宋 鄂州 商业比 荆州 更繁荣。不过南宋时期拥有大量官吏、贵族和驻军的 荆州 仍然是 湖北 省内最大的城市, 鄂州 ( 武汉 武昌)可能是经济最繁荣的城市,南宋时 湖北 的第二 大城 市应该是 襄阳 或 鄂州 。南宋 湖北 境内三座城市中经济最突出的是 鄂州 ( 武汉 武昌),zz地位最高的是 荆州 ,军事上最重要的是 襄阳 。不过这一时期 湖北 的zz中心可以说是 荆州 。

元朝消灭南宋几年后,元朝设湖广省会于武昌,与此同时宋末元初 襄阳 和 荆州 受到战争破坏,一蹶不振。元末徐寿辉的徐宋(考古发现徐寿辉的国号是宋而非明初编写《元史》说的天完)和陈友谅的陈汉先后在汉阳和武昌建都。明朝以武昌为湖广省会,朱元璋的儿子楚王朱桢 大兴 土木建设武昌,汉口在明代中后期作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而兴起,在明朝后期汉口已经是 中国 四大工商业城镇之一。明清时期的 武汉 有“楚中第一繁盛处”和“天下四聚”之一的美称。清朝 湖北 湖南 分省后,武昌继续为 湖北 省会。武昌成为湖广省会后,因为zz中心东移到 北京 和 南京 ,加上明清时期长江下游的 江南 地区作为 中国 唯一经济文化重心的作用,武昌和明代中叶以后兴起的汉口成了 湖北 最大的人流和物资集散地和中转站。 武汉 不仅具有更高的zz地位(武昌),自然带来人口集聚,而且此后 武汉 的经济发展因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地位而受益。经济地位的上升和古代科举考试得地利之便(古代交通的不发达会让路程远的读书人因缺乏钱财无力参加科举,当时的人民生活相比今天也是极贫困的)自然会强化 武汉 的文化地位。到了清末,汉口开埠通商,长期担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开展洋务运动,晚清 武汉 在 中国 内地最早开启工业化和现代化,之后 武汉 靠着之前的基础,成为近代以后 中国 重要的经济中心。(说明一点解放前 武汉 三镇是三座城市,清代汉阳和汉口属汉阳府,武昌属武昌府,民国分属三个城市, 武汉 之说始于民国)总结下这段,元代以后, 武汉 是 湖北 唯一的zz经济中心。

今天的 武汉 是 中国 中部最大的城市,目前无论经济实力( 武汉 经济总量、人均GDP都是中部省会第一)、科教实力( 武汉 有7所985和211大学,2024年自然科学指数排名和全球创新指数排名都是中部省份里唯一进入世界前10的)、医疗水平( 武汉 有全国百强医院7家)、交通地位( 武汉 的公铁路和飞机水运总乘坐人次和总吞吐量)、城市规模(城区总人口)都是中部省会的第一,是 中国 9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目前 武汉 在我国省会中具有特别突出的城市地位和较强的实力。

造成历史上湖北中心城市发生变化的原因
荆州 是 中国 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荆州 之所以在 湖北 作为中心城市最早发展起来 和政 治因素和当时的地理环境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曾建都 荆州 411年,以后东晋末年的桓楚,南北朝时期的南齐、南梁、西梁,隋末唐初的萧铣、五代十国时期的荆南( 南平 国)也曾建都 荆州 ,这里是 中国 第十一大古都。虽然今天的 荆州 在 湖北 都排不到前列,但 荆州 在春秋到南宋以前基本上都是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先秦时代,今天的 武汉 城区还是 云梦 泽的一部分和湖沼地带,唐代以前人口都很稀少。 荆州 段长江河道比今天偏北,今天的 荆州 古城东周秦汉时代几乎紧邻长江,地处 云梦 泽之西的 荆州 四周有广阔的平原,楚国又把这里作为都城,因此发展为 大城 市。古代的交通干线以 洛阳 为中心,南北大道途径 荆州 ,从 荆州 北上通过 南阳 可以到达隋唐以前长期是 中国 zz经济文化中心的长安和 洛阳 (还有秦朝 咸阳 等), 荆州 南下通过 常德 可以入洞庭湖和 湖南 各主要河流上的城市,两汉隋唐等首都在长安 洛阳 的大一统王朝,从首都经过 荆州 顺江而下到 岳阳 城陵矶进入洞庭湖和湘江到 长沙 等 湖南 各主要城市路途也更近, 荆州 往往充当了水陆运输中转站的作用。春秋晚期孙叔敖还开通了江汉运河的前身扬水运河,从天门引汉江水到 荆州 入长江强化 荆州 水运地位。

晚唐以后 荆州 南边的长江逐渐淤积,沙市淤积为陆地, 荆州 城离长江岸边越来越远, 荆州 城商业地位也下降, 荆州 城的商业部分转移到了同样属于 江陵县 的靠近长江码头的沙市。 荆州 之后的衰落始于这一地理变化。荆江在南宋元朝时期开始水患逐渐频繁,北宋时期从 荆州 渡江到公安的航行距离已经比武昌到汉阳渡江的距离要长。地理环境的变化加上遭遇宋末元初战乱惨烈破坏和行政中心的迁出,造成 荆州 失去中心城市地位。起初在元代到清朝前期, 荆州 尚能维持其作为 湖北 第二 大城 市的地位。不过期间明清 荆州 因荆江水患和交通地位下降而进一步衰落。清代,尤其是乾隆以后 荆州 和沙市的商业和交通不如当时人口比荆、沙少的 襄阳 和樊城繁荣和便利,到了清朝末年的19世纪末,随着1876年 宜昌 开埠, 宜昌 的发展逐渐超过1895年才开埠的沙市,并且因近代 宜昌 上下游长江航道的通航能力存在巨大差别,在讲究运输效率和大轮船逐渐取代小木船的近代,过往长江上船只多在 宜昌 停靠,人货多在 宜昌 换乘装卸,取代了 荆州 沙市的航运中转地位。清末 荆州 失去了 湖北 第二 大城 和 湖北 次中心的地位。

襄阳 作为东汉末年到南宋时期 湖北 的两大中心城市之一,崛起因素主要是zz和军事原因。 襄阳 具有沟通南北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是关键因素。汉江航运和古代沟通 洛阳 、长安、 荆州 的交通干线经过 襄阳 是 襄阳 崛起的地理环境。 襄阳 早期地位凸显是zz和军事的考量,隋唐、北宋时期的繁荣是因为国内的统一和 平和 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作用。唐代以后随着zz中心和经济重心的东移, 襄阳 作为全国性交通枢纽的地位严重下降,加上南宋时期频繁的战乱,后期无zz地位拉动,失去了中心城市地位。

到元朝消灭南宋几年后,元朝设湖广省会于武昌,武昌成为的 湖北 中心城市。元代以后 武汉 作为 湖北 中心城市源于上古时期的湖沼在汉代到唐代逐渐消失改善了这里的居住和农业环境。随后南宋以后,随着zz中心的东移,武昌作为汉江和长江交汇处的水运优势显现出来,带动了经济发展。元代因省会转移带来发展机遇, 武汉 的优势逐步凸显。 武汉 又在近代受益于开埠通商和洋务运动的作用,在 中国 内陆省 份中最早开启现代化历程。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