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亚丁大环线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奋斗在路上

  20年前看到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在1933年创作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述“稻城亚丁是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从那一刻起,稻城亚丁成了心中的一个永恒,一个无限畅想的执念!

  执念在心中生根发芽,像一粒埋藏在冻土下的种子,总是感知光的方向,反复摩挲,却不敢破壳。那一刻勇气像是隔着毛玻璃的月亮,看得见,却捞不起一片碎光。

你开始给恐惧命名:是怕摔碎?怕失控?还是怕真相不如想象?你突然发现,那些“如果失败”的假设,其实比“从未尝试”的疼痛更轻。

你突然不再计较得失的百分比,最美的时刻,就是现在,当第一步真正落地,你惊讶于那些臆想中的巨浪,原来只是鞋边溅起的尘埃。风从耳畔掠过时。你终于听懂它一直重复的低语:“你看,跨出来的影子,比蜷缩的轮廓漂亮多了。”

人总在某一刻突然明白:勇气不是蓄满的水库,而是裂缝中渗出的第一滴水。

  《消失的地平线》,首次将稻城亚丁地区的壮丽景观与“香格里拉”这一理想国概念联系在一起。这部小说的灵感来源于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1928年穿越稻城亚丁后发表于《国家地理杂志》的文章和照片。

洛克在1928年深入稻城亚丁,拍摄了三座神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的壮丽景色,他形容这里是“整个世界里,有什么地方还能有如此的景色,等待着摄影家和探险家”。

希尔顿基于洛克的探险记录,虚构了一个隐匿在雪山中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小说描述了一个和平、永恒的理想社会,位于神秘的东方雪山之间,其原型被认为部分来自稻城亚丁的景观。

《消失的地平线》出版后,“香格里拉”成为西方文化中理想国的代名词。稻城亚丁因其与小说描述的相似性,被称为“最后的香格里拉”或“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

2002年,稻城县的“日瓦乡”更名为“香格里拉镇”,以强化其与希尔顿笔下香格里拉的关联。此外,稻城亚丁的冲古寺、洛绒牛场等地被认为是小说中“蓝月山谷”。

  “香格里拉”(Shangri-La)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哲学寓意的词汇,其含义融合了宗教、文学和自然理想。

精彩的帖子,我7月24-25走了景区线路,网上随便下了个20公里的小环,从牛奶海上面的垭口翻了过去!然后又直拔了个垭口,上面满满的风马旗!那会不知道啥地方,应该就是卡斯地狱谷那条线路啦总之你们太赞啦

这碎石坡太厉害了!

双湖同框 太美了

白天有拦截的啊
  一沟原始,一沟绿,踩在松软的树叶上,走着蛮舒服的,下午5点钟,美美哒结束全部行程!一路风景,一路美,有玩有乐惹人醉!!美哉,快乐四人帮;乐哉,亚丁大环线!!!


稻城亚丁大环线END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