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一次阿里大环线,途经塔钦,远远就看到了神山冈仁波齐,以一种“势不可挡”姿态扑面而来,我以为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冈仁波齐相见。从我当年的游记当中似乎可以一窥当年我对神山的敬仰之心。
我的游记里部分关于冈仁波齐的叙述:





这两张照片均拍摄于2015年,虽然不算太清晰,但是能依然看到神山下的塔钦小镇以及神湖玛旁雍错。


2017年6月20日电影《冈仁波齐》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该村的10个普通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我因为有了2015年与冈仁波齐一面之缘的经历,特地请了假去看这部电影,“冈仁波齐”这个神圣的名字,再次根植于心。
2025年10月,一次说走就走的阿里之行,再次让我与神山冈仁波齐有了交集,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朋友大宝一直想去阿里,但是一直又没找到合适的搭子,于是我仗义陪同。在看行程的时候,“冈仁波齐”这四个金光闪闪的字眼,再次撞入我的眼帘,如果说第一次与冈仁波齐擦肩而过源于自己“不够虔诚”的态度,那么10年之后,我已不是当年的自己,10年的经历,早已过了与自己与他人较劲的年纪,“顺其自然”成为我当下人生的信条。何不趁这次机会,亲眼目睹冈仁波齐神山的魅力?
因为有了这样的念头,所以出发时手中便多了一件行李,里面包含了转山所需要的各种装备:登山鞋、登山杖(特地买了四折叠的越野跑登山杖,便于收纳)、雨衣、头灯、手套(厚薄各一副)、暖宝宝、一次性床上三件套(原计划在止热寺住宿一晚)、护膝、冰爪和雪套(国庆期间冈仁波齐下了很大的雪)、现金(防止手机信号不好不方便支付)、备用手机和充电宝、士力架和巧克力等高热量食品、保温杯、湿纸巾等物品,为了防止转山过程中膝盖不适,还特地跟朋友借了塞来昔布(能短时间缓解膝盖不适的药),此外还有诸如防晒霜、润唇膏、墨镜之类的防晒物品(事实是转山过程中几乎没用),听网上介绍说,千万不要多带东西,其实以上所列的物品,在转山时大部分都穿戴在身上,而且出发时会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调整(我出发的时候天气较好,所以冰爪雪套之类的就没带,后来调整为一天转山,床上三件套用品也就没带)。
此次阿里大环线行程,除了我和朋友大宝,还有一个来自福州的小美女小鱼拼车同行,遗憾的是,大宝和小鱼都不转山,而且在阿里行程开始后,我一直遭受睡眠障碍的困扰,苦不堪言,我记得到萨嘎的那一天,我特地去酒店附近的医院开了安眠药,但是睡眠依然不见起色,因为我对转山没有执念,于是我便摇摆于“转”与“不转”之间。我记得出发时,我曾经对家人许下承诺,如果身体和天气都不合适,我会放弃转山,该是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按照阿里12天的行程安排,如果队伍当中有人转山,那第四天的时候就要一大早从萨嘎出发,中午赶到转山小镇塔钦,转山的人到达后就开始出发,晚上抵达止热寺住宿。但如果队伍中没有人转山,那可以晚点出发,晚上到达塔钦便可。领队99一直在询问我是否确定转山,到了萨嘎,我觉得我睡眠不足不适合转山,再加上同伴劝我放弃,于是大家便欢天喜地的决定第二天晚点出发(高原早晚温差特别大,早上特别冷,而且太早也吃不到早饭,所以一般都希望晚点出发)。
原以为我与冈仁波齐就这样再次擦肩而过了,结果从萨嘎出发后,中午在帕羊镇一个东北饭馆吃饭,吃饭的时候遇到了几个刚刚转山成功的藏族同胞,他们开心的神情溢于言表,我又不争气的去询问天气情况,他们异口同声的说“这几天天气太好了,转山太值得了”之类的话语,一下子又让我放弃的念头起死回生。
傍晚到达塔钦小镇,领队99特地开车带我们到达冈仁波齐景区门口,询问相关情况。因为今天出发止热寺肯定来不及了,如果想转山就只有明天一天的时间,我决定明天早上出发,徒步20公里到止热寺,然后再从止热寺原路返回。如果走得快,还能赶上最后一班经幡广场到景区大门的大巴车,这样可以少走7公里(最早一班从景区大门到经幡广场的大巴车是早上8:30,最后一班从经幡广场返回到景区大门的时间是19:30,大巴车来回50元,但如果来回都坐车,相当于11小时之内要走26公里,工作人员看了一眼我之后,说我根本来不及走这么远,并对我表示遗憾),看到工作人员歉意满满的神情,我突然灵光一现,我可以不用坐早上8:30出发的大巴到经幡广场,直接早点徒步出发到止热寺,这样可以赶得上最后一班返程的大巴。就算赶不及返程的大巴,我觉得我还是有能力从经幡广场继续走回到景区大门的。主意已定,当下便到入住的旅行家酒店,洗澡洗头洗衣服,顺带将第二天一早出发的行李装备准备就绪。
第二天早上5:00起床,简单吃了点零食,6:00朋友大宝将我送到距离酒店不远的景区门口,我与大宝挥手告别。漫天星辰下,我便开始了我一个人的转山之旅。以下便是我转山途中所见所闻所记录,或许以原声的方式呈现出来,更为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