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的邂逅——日落 - 福建 - 8264户外手机版
日出像二十几岁的我们,揣着满腔蓬勃的朝气,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带着不经世事的锋芒与热烈。那么日落呢?我想,大抵是暮年的老者吧,一点点收敛了白日的灼光,却以温润的余热,漫不经心地染红了半边天际的云霞,自带一份岁月沉淀后的从容。

调顺岛的日出,总需要我起早贪黑地执着追逐,往往要凭几分运气,才能换来一场短暂的邂逅。而日落,却是院子里最寻常的馈赠,仿佛是太阳对我追逐日出未果的温柔弥补——那些没能追上晨光的遗憾,那些奔波后的疲惫,都在傍晚抬眼的瞬间,被漫天晚霞悄悄治愈。

饭堂楼顶的天台、贯穿院子的主干路、开阔的大操场、迷彩斑斓的攀登楼……只要天气不算太差,晚饭后随意驻足一处,抬头便能撞进落日与晚霞织就的幻境里。

不如暂且放下纷扰,抬头凝望——看那夕阳彻底落下前,漫天云霞正以最绚烂的姿态,在天际铺展、流淌,用浓烈的色彩、灵动的形态,书写着白昼落幕前最精彩的篇章。

古人说“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落日余晖里,难免会勾起心底对远方故土的牵挂。但此刻望着这天地共赏的晚霞,连乡愁有时都仿佛被染上了温柔的底色——天涯虽远,晚霞却能跨越山海,将这份寻常又不凡的美好,送到每一个思念者的眼前。

感谢调顺岛的落日治愈着每日的疲惫,看着那天边的一抹红,总觉得一切的美好终会在恰如其分的时刻出现。

我看着这地上的晚霞,一点点向外延展、晕染,竟与天边的霞光遥遥相接,分不清哪片在天、哪片在地。那一刻,天地仿佛融为一体,脚下的积水成了连接苍穹的通道,这份意外的景致,远比寻常的晚霞更令人惊艳,满心都是猝不及防的欢喜与震撼。

常人总爱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字里行间满是事到末尾、圆满难续的惆怅与遗憾。而我偏偏爱“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开阔与豁达。

天终究会黑,夕阳也终要沉入地平线,时间的流逝从不停歇,对未知的担忧也实属人之常情。可既然世事难违、岁月难留,又何必为尚未到来的将来太过度忧心忡忡呢?

寻常角度的晚霞见得多了,便渐渐习惯了这份日常的惊艳。直到那一次雨后复斜阳,才让我在熟悉的寻常里,撞见了一片截然不同的天地。

一场瓢泼大雨刚过,仿佛把整座城市都冲刷得颠倒过来——空气里满是湿润的泥土芬芳,路面还凝着未干的水痕,连风都带着清冽的凉意。我一如往常,饭后在院子里闲步,抬头是意料之中的艳丽晚霞,红橙交织着粉紫,依旧美得让人心安。可当我走到路的尽头,目光忽然被一片低洼处吸引:那里积着一汪未及散开的积水,浅浅的,像一面被遗落在地上的镜子。

然而就是这一小片不起眼的积水,竟将天边的晚霞完完整整地复刻了下来。我连忙蹲下身,屏住呼吸凝望——水面平静无波,晚霞的色彩、流云的轮廓,都被它一比一精准刻画,鲜活又澄澈。风轻轻吹过,水面泛起细碎的涟漪,镜中的霞光便跟着微微晃动,仿佛下一秒就要从水里漫出来。

有时它恰好印在远处的电线塔上,将钢铁架构染成温暖的橘红;有时又躲在楼房的剪影后,漏出半边霞光,把墙面映得透亮。每当这时,我便会急忙拿起相机,想将这转瞬即逝的美好定格,留住这份不期而遇的温柔。



那该是怎样的晚霞啊?穷尽词汇也难描摹其万一。有时是粉嫩无瑕的,像孩童脸颊上的红晕,浅浅晕染开;有时是火红似血的,裹挟着落日最后的炽热,烧红了整片天空;红的、粉的、黄的、橙的,甚至还有淡淡的蓝紫交织其中,层次分明又交融得恰到好处。

天边的云彩被这霞光浸润着,化作形态各异的棉絮、绸缎,随着晚风缓缓流动,每一秒都在变幻着模样,让人舍不得移开目光。

我从未刻意追逐过院子里的晚霞,它们就那样自然而然地闯入视野,成为日常里的小确幸。但傍晚的落日,我却有过几次忍不住的追逐。看那红澄澄的圆轮,一点点从天际下沉,越靠近地平线,轮廓似乎越发清晰硕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