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记——骑“电鸡”看“大湾鸡” - 骑行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骑行天下
第十五届全运会正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十五运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自从被戏称为“大湾鸡”后,据说大卖到断货。
白色的“喜洋洋”被称为“白切鸡”,粉色的“乐融融”是“豉油鸡”。
第二首是“人有病,天知否”的《贺新郎——别友》,写于1923年,伟人在广州参加完1323年6月的三大,回到长沙,杨开慧11月生下次子毛岸青,12月,伟人又要离开妻子,到广州参加KMT一大,临别之际,写下这首词,送给妻子。伟人在1973年改定,1978年第一次发表。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伟人前后有三首词是写给杨开慧的,除了“我失骄杨君失柳”之外,有写于1921年,新婚不久的思念之作:
《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说到历史印迹,最近也特意去看了一下伟人在建国前,三次来广州的历史印记。
伟人和杨开慧1920年结婚,1930年杨开慧牺牲,十年夫妻,在广州生活了一年。东山口庙前直街的故居,已经拆除改建过,现在只有一个牌子,以作纪念。两层小楼,伟人夫妇住楼上,萧楚女住楼下,当时伟人是KMT的代理宣传部长,居家办公。
1951年,百废待兴,经济非常困难,建筑预算每平方米不到50元,围绕建筑的水池,由于没有足够的材料做到池底不漏水,只能铺了一层黄沙,代替水的意象。当时整个建筑,柱子细细的,墙壁和檐板非常薄,只能勉强满足结构安全的要求,但也因此,整个建筑有一种轻盈飘逸的诗意。
后来,有了条件,对建筑进行了加固,就变得很笨重,算是一个遗憾。

当年的展品,哪些水产标本,一直保存至今,是一代代广州人难以磨灭的童年记忆。

文化公园水产馆,已经算是保存得最好的一个馆,好像多任广州主官,都有将其复原的想法,但一直没能实施。水产馆被评定为广州1号历史建筑,起码有一个受保护的身份,不会被拆除。
水产馆建成于1951年,可能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建筑,有着开宗立派的史学意义。

它有一个中庭,围绕中庭一圈圈螺旋展开建筑平面,这是当时在中国从来没有过的创新思维,非常优美,光线通透,而且通风凉爽,十分舒适。



本帖最后由 车仔车佬 于 2025-11-21 11:47 编辑

另一个出彩的地方,是这个草坪,有种遗迹和遗址的感觉。
草坪面向文化公园最重要的历史建筑,夏昌世大师设计的水产馆,代表着从十三行到文化公园的历史传承。


本帖最后由 车仔车佬 于 2025-11-21 11:46 编辑

有着美妙线条和光影的设计。“十三行印迹园”是象城建筑和华工院的作品。象城建筑成立于2009年,主要为了荔枝湾旧城更新而创办,几个华工毕业的女人,都很胖,大象腿,又主要做城市更新,就自嘲名为象城,O(∩_∩)O哈哈~



本帖最后由 车仔车佬 于 2025-11-21 11:45 编辑

十三行行馆,尤其是洋行时期,是带有西式花园的,“十三行印迹馆”的内庭院,也采用西式现代的手法设计园林,命名为紫藤园,种植各种当时作为贸易商品的紫藤等花卉植物。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