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车记丨自己摸索了一套编圈的标准流程 - 骑行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骑行天下

深度折腾完M595滚珠花鼓,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往编圈去继续折腾。看了很多视频,从零开始,成功编好了自己的第一个后轮。基于自己的理解,用文字总结出以下流程,是为了沉淀出一个可以快速查找、执行的标准流程。


如果你想要编一个属于自己的轮子,建议先到网上找一些视频看看,理解基本的概念。真要自己上手做了,可以来参考这个流程,一步步来,你会发现,编圈也不是多难的事。


太长不看版,来看个成果展示吧。


目前的状态不算特别完美,打算骑一段时间,等应力完全释放后,再来调整。


首先来介绍一下“模特”:


- 花鼓:禧玛诺M595,中锁碟刹花鼓,32孔,自己动手保养后,非常润。

- 轮圈:太阳圈Tr27,性能中规中矩,胜在性价比高。

- 辐条:1688上不锈钢14G辐条,配铜条帽。


必备的工具:


- 辐条扳手,要买贵的,不要用送的、便宜的,不要多个口的那种


- 张力计,记得保留随工具附送的张力换算表,别扔了,后面有用

- 正心弓,自己做一个也行,但网上买更方便直接

- 调圈台,我之前用铝合金标准件自制了一个,非常好用,关键是很便宜,不用买大几百的调圈台


标准编圈流程:


一、测量辐条长度


网上搜一下,有很多辐条长度计算器。标准花鼓,虽然测出来左右两侧有1mm的长度差别,但我也不管了,全部下单了291mm长度的辐条。实测用起来没问题。我估摸着,只要不是太奇怪的花鼓和轮圈,700c轮组就选用290mm长度的辐条,大差不差。


二、所有材料妥当后,正式开始编圈


1、确定编法。

1X,就是第一根与右边第二根相交;2X,就是与第四根相交;3X,就是与第六根相交。我的是旅行车、负重需求,就选了最牢靠的3X编法。不同编法对应不同的辐条长度,这个步骤需要在计算辐条长度时就确认好。


2、旋上辐条帽,初步连接花鼓与轮圈。

把所有辐条都按一正一反——相邻的辐条,一个正穿,一个反穿——的方法穿进花鼓的法兰。全部穿好后,有点凌乱,是正常的,不要着急,慢慢来,人不乱就行。

找到两根相交的辐条(按上面提到的编法,我是第一根与第六根),相交后,从气嘴孔的右侧第一个辐条孔开始插入第一根辐条,隔一个辐条孔,再插入第二根辐条,并旋上辐条帽,刚刚吃上螺纹就好。

最好在辐条弯头,螺纹处都抹上润滑油,方便后续的应力释放。用以上方法,把所有的辐条都插入对应的辐条孔中,并连上辐条帽,保持一个松松垮垮的状态。检查每根辐条是否都按编法相交到位了。


3、让辐条帽完全吃上辐条螺纹。

这里开始是编圈的关键了。我的思路是:在增加辐条张力的过程中,尽量保持辐条长度的一致(长度一致原则),这样可以尽量控制偏摆及跳动的幅度。具体的做法是将条帽旋到刚好覆盖辐条螺纹的位置。可以用指甲刮螺纹末端的方式,来确定是否完全覆盖。


4、开始预紧辐条。

确定辐条的最大张力。我的TR27轮圈宣称其最大张力是110kgf,对照张力计的读数,就是28。做一点预留,按26作为目标值。


在前一步的基础上,还是从气嘴孔右侧的第一根辐条开始,旋紧每根辐条。注意动作要慢,不能着急,每次只旋紧半圈。过程中用张力计测量一下,有某根辐条的张力读数到26左右时,就可以到下一步。

这一步的关键,是“忽略手感”。遇到有些辐条在旋紧的过程中特别松、或特别紧,只要张力没到目标值,就不要管它,严格按照每次半圈的进度,确保到达一定张力值时,每根辐条的长度基本是一致的。

长度一致的原则,需要一直坚持到最后调整偏摆、跳动的部分。


5、调整偏心(前花鼓这部分跳过)。

通过前面的步骤,你手上基本得到了一个不紧不松的轮组。这个时候辐条长度基本一致,轮圈与花鼓本体中心是对齐的。但由于后轮花鼓是偏心的,因此我们要调整到包含塔基部分的中心对齐:将轮圈往塔基方向整体偏移。

再次依照长度一致原则,现在只针对塔基侧的辐条进行旋紧,依旧是从气嘴孔开始,每次只旋紧半圈。这样慢慢地,轮圈就会向塔基侧整体移动。


6、正心弓确认居中。

用正心弓测量是否居中,如果没有到位,就再调一圈,直到整体差不多居中。完成这一步后,轮子基本上已经居中,张力适当升高,我当时的读数到了27左右,距离最大的28还有一点空间。

由于一直坚持长度一致原则,此时轮子整体偏摆可控。如果你的轮圈是正圆的,辐条的长度是准确的,刚性是一致的,那么到这一步,轮子可能还有偏摆,还有跳动,但整体已经基本可以骑了。

要达到完美,就继续以下的步骤。


7、根据正心弓的提示来调整偏摆。

以前我们在调偏摆时,往往困惑的一点是不知道往左调还是往右调。在完美执行以上步骤的基础上,我们就有了一个锚点:既然已经正心了,那么我们就从塔基侧(以下都称之为右侧)开始,找到最靠近右侧的轮圈位置,按照这个位置设置好固定位。轮圈的其余部位,都按这个固定位进行调整——往往就是往右调整。

这时候就要频繁用到张力计了。如果右侧辐条的张力已经够了,那么就松左侧的辐条(注意条帽每次只松、紧1/4圈),反之,就旋紧右侧辐条,或者一松一放,同时调整。——这个部分,网上刷几个视频就能理解松紧的方向了。

有时候一不小心调过头了,那就重新回到前面第六步,测量正心位置-整体调整正心-根据正心调整偏摆。往往需要耐心地几个来回,才能得到一个既正心、又不偏的轮子。


8、通过收紧来调整跳动。

轮圈的上下跳动放在最后一步,是因为它一般不影响蹭碟,只影响骑行效率。对于普通人来说,效率高一点低一点,没有那么大的关系。

而且按照前面的长度一致原则,轮子的圆度能得到最大的保证。

找到轮子的“最低点”,同时收紧两边辐条(切记每次旋紧不超过1/4圈)。由于我们前面的操作上,预留了部分张力,到这里就可以大胆地只做收紧的动作。不然,像其他教程一样,收紧的同时还要放松,最后就会越调越乱。另外,轮子现在是空载,即使张力超过标准值一点,也是没关系的,因为装上轮胎,打上气压后,轮子被压缩,辐条会相对松下来,能释放一部分张力。


三、释放张力,重复以上步骤以达到完美。


DIYer没有专业的张力释放设备,就需要用时间换效果。掰辐条、压轮子,装上轮胎后骑几个星期,都是释放张力的民间土方。还记得前面提醒要在辐条弯头和螺纹处滴入润滑油吗?就是为了在这个阶段,张力能在有限的震动中更快释放。

释放张力后,重复执行上面6-8三个步骤,不停测量,不停上调圈台,不停调试。

编的是圈,修的是心。

你缺的不是一个完美的轮子,而是一份怎么都不觉得烦的耐心(决心)。


四、小结


通过文字来总结编圈过程,实在是吃力不讨好,很多操作上的要点,视频提供了最直观的指导。但就像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需要有师傅手把手教,同时也需要有书本知识一样,格式化的文字给你最快速的浏览与查阅入口。

编写文字的作者,比如我,获益其实最大。通过文字进一步格式化自己的手工操作,理解背后的原理,提炼原则(上文反复提到的长度一致原则)、并尝试固化为标准流程。

我还很年轻,我不是老师傅,很难说这是最标准的(甚至都不一定是正确的)做法,至少我尝试下来还不错,它比较简单,一步步下来,差不到哪里去。

文章参考了许多网上大神们分享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感谢他们。供有兴趣的同学们参考、使用。


刚刚装上车架,骑了几天,好像跟原来的轮子也没什么区别,瞎折腾了这么久,哈哈。

目前我这个用铝型材做的调圈台,也非常好用哈,就是不支持桶轴,调的时候需要点眼神。不过成本才十几块,又不是天天编圈,垃圾佬还是能省就省哈。
关于应力释放,原理应该是让辐条在一定的受力变形后再恢复的过程中释放掉一定的应力。所以我基本是调几圈以后,用羽毛球拍子的边缘裹上软垫后均匀的轻敲每根辐条,循环往复。目前这样调出来的圈骑了超过2000公里以上还没发现大的形变。
咸鱼上TOOPRE带3个千分表的调圈台很便宜的,全新,300+就可以搞定了。带千分表的可以大大简化调圈难度的。
你到时候编碳圈会用到的。照这个节奏你一定会上碳圈的。哈哈哈。
楼主这也太专业了吧!佩服你的这份执着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