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momentinpeking 于 2010-9-15 22:15 编辑
第四部分 似锦繁花——热贡艺术
第五日(2009年7月1日):夏河-同仁(续)
回到宾馆取了行李,赶快打车奔向长途汽车站,买了到同仁的车票。车上人很多,三个人不得不分开坐,我的旁边是一位藏族女孩,见我坐到身旁便热情地递过自己的饼干请我吃,我赶忙回敬了一枚糖果。我这回来时从北京带了许多糖果,怎么也有一两斤,但大部分都分给当地的藏族孩子了,开始是一人一把,后来看消失得太快只好改为几人一把,但每次带的也都很快发放告磬,现在已经不剩下几个,幸好当时兜里还有一粒。
车在7:30准时出发了,途中经过甘加草原,但云层越来越厚,早晨的阳光早已消失,天气很阴沉,路过草原时也没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也许是光线的影响,感觉风景尚不如若尔盖草原。汽车进入青海境内后,在瓜什则村短暂停了一会,方便乘客解决内急。我见不远处正好是瓜什则寺,便拿着GRD过去拍了几张。
瓜什则寺藏语称“玉隆贝吉贡”,意为“玉沟吉祥寺”,为同仁隆务寺管辖的格鲁派寺院,也是原瓜什则八部落的帐房寺,已有300余年历史。上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青海军阀马步芳多次派军进入安多藏族地区屠杀,瓜什则村被血洗,瓜什则寺也被焚毁,直到1945年方才重建。
瓜什则过后天气逐渐晴朗起来,汽车在10点左右到达了同仁。同仁是青海省黄南州的首府,治所在隆务镇。两名同伴主要是来这里看看唐卡,下午还要取西宁,于是他们就先在车站买下午两点半的票,我出去找好住宿后大家再碰面。车站斜对面有一家麦秀宾馆,进去看了看还算干净,标间要价120,讲到100就怎么也砍不下了,自己也懒得再找别家,就按这个价格要了一间,安顿后与同伴们在宾馆门口会合。这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目的地,因此游人非常少,基本都是当地人或附近过来办事的。
同仁是热贡艺术的中心。始于15世纪甚至更为久远的热贡艺术是一种以工笔重彩的佛教绘画和人物雕塑为主的,带有极为浓厚的藏传佛教色彩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主要包括唐卡、堆绣、雕塑、建筑彩画、图案、酥油花等多种艺术形式,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金色谷地’)地方而得名。在隆务镇附近的吾屯上、吾屯下、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五个藏族、土族聚居村(当地俗称‘四寨子’两个吾屯村算一个寨子),数百年来村中男子十有八九都传承着从宗教寺院走出来的民间佛教绘塑艺术。目前,热贡艺术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列入中国提交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初选名录。
隆务镇建中有政府建立的热贡艺术馆,成立于1988年,收藏了众多热贡艺术精品,麦秀宾馆打车到那里四元钱,如果走路过去大概一刻钟左右。艺术馆门票15元(奇怪的是门票上印的却是3元,门票制作得很精美),里面禁止拍照。
我们买了票后等着人来开门,这里有七个展室,每个都上着好几个锁,需要工作人员陪同才能进去,陪着我们并讲解的是一个年轻的藏族姑娘。看编号艺术馆内应该有七个展厅,但讲解员只带我们看了四个,唐卡、堆绣、雕塑以及沙盘,说其他都不开放。展品表现的内容基本都与宗教题材有关,如观音、度母、财宝天王、喜金刚、胜乐金刚等各大本尊画像、雕塑,以及沙子制作的坛城。
陪着我们的小女讲解员表现得局促不安,我们很是奇怪但也没多问,最后她实在忍不住说了出来,原来艺术馆中午12点下班,我们来馆的时候已经11点半,现在早过了下班的时间,希望我们能快点参观。看着她着急的样子,仿佛食堂里马上就要没饭吃了,我们感到很是有趣,但也勿怫其意,匆匆看了最后几眼就出来了,讲解员如释重负,赶忙锁上了展厅的门。
其实我也饿了。两个同伴来艺术馆前已经吃过中饭,便打车去看这里著名的隆务大寺,中途把我放下,我在大街上随便找了个小饭馆吃了,回宾馆里休息了一会。下午我要去以唐卡绘画艺术著称的吾屯上下两村,但时间还早,中午光线太强太直,照片拍出来效果不好,就从宾馆走到隆务寺,打算等他们出来后打车去吾屯,顺路把他们捎到长途汽车站。
隆务寺为藏语全称是“隆务贡德钦却科尔林”,意为“隆务大乐法轮洲”,是格鲁派在青南地区的最大寺院,“隆务”系藏语,意为农业区。在安多地区,隆务寺的规模、地位、影响仅次于甘肃省拉卜楞寺和青海省的塔尔寺,因此也有人将这三所寺院并称为“安多三大寺”。
据《安多政教史》载,早在元大德五年(1301年),这里已建有藏传佛教萨迦派小寺,至1426年前后,由萨迦派名僧三木旦仁钦与其胞弟罗哲森格维修并扩建,并按照萨迦派传统由隆务家族在当地实行政教合一的世袭统治。明万历年间,隆务寺遂改宗格鲁派,期间一世夏日仓活佛噶丹嘉措诞生于隆务家族,被认定为寺院创建者三木旦仁钦的转世,从而形成了夏日仓活佛系统,此后历代寺主都由夏日仓活佛担任。
这座寺院是自己留给明天早上的,因此没有进去,只在门口转了转。隆务寺大门口的观音菩萨金像,强烈的阳光下闪着烁烁金光。
隆务寺旁边有许多卖宗教艺术品的店铺,两个同伴出来后便和我沿街逛了逛,一个同伴很想买幅坛城唐卡,但二十厘米见方的一小张就要价三五百元,最后还是放弃了。打车把他们捎到汽车站后,继续向吾屯前进,在车上和司机聊了一会,他说现在生意很不好做,本来来这里的人就不太多,314事件以后来的人更少,唐卡、虫草等当地特产今年都卖不出好价钱,我深表同情。
出租车停在吾屯上村。这里是已故的唐卡绘画大师夏吾才郎(或称夏吾才让)的家乡,夏吾才郎老人十八岁就曾跟随国画大师张大千到敦煌临摹壁画,三十岁后更以高超的唐卡彩绘技艺蜚声画坛,当年曾是建国后青海省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今,他的儿子——另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更登达吉则带着弟子们继续居住在父辈住过的村子里,同时继续着父辈的唐卡绘画事业。
进入吾屯上村,村口八座白塔一字排开,预示着这里浓厚的宗教气氛。
吾屯上寺,吾屯上村的寺院,也是隆务寺的属寺。该寺藏语称“桑格雄华丹群觉廊”(意为‘吉祥法财洲’),始建于公元1645年,寺内藏由佛发、佛牙、宗喀巴舍利以及各种塑像、间唐、唐卡等珍贵文物。寺院门票15元,如果不进佛殿参观,可不用买票。
公元十四世纪前后,藏传佛教开始在同仁地区流传,至十五世纪以后,随着先是萨迦派(俗称‘花教’)继而格鲁派在这里的迅猛发展,同仁各地区大兴寺院,遂使大量藏族、土族僧俗投入到绘塑佛像、装饰寺庙的活动中,吾屯上寺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村子里,随便走进一户人家,都仿佛进了绘画工作室。我进了一间貌似小卖部的店铺,却看到几位画师正在作画,闲聊了一会才知道其中有两人是夏吾才郎大师的再传弟子,也就是夏吾才郎长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更登达吉的徒弟,而更登达吉竟然是吾屯上寺里的一位喇嘛。
两幅未完工的唐卡正固定在木板上,画师聚精会神地描绘着,这样一幅大小的唐卡如果是名家弟子的作品,出产地要价就在五千元左右,如果到了隆务镇价格就会翻倍,而到大城市里就更不知道要卖多少万了。传统的唐卡都是产用天然颜料一笔笔绘制,需要花费画师十几天甚至数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里的唐卡都很贵,基本没有低于两千的,因为这些都是大师门下画的,如果去村里普通画师家买就会便宜一些。也许是游人稀少的原因,几名画师都很乐意和我聊天,还拿出以前出版的画册给我看,指出照片中哪个是夏吾才郎大师,哪个是他们的师傅更登达吉,哪几个又是他们,看来画师们很为能列入大师门墙而自豪。
看时候不早了,我向他们告辞,朝村外走去。村外的转经长廊旁,佛祖正注视着路过的芸芸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