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漂流,无法忘怀的岁月 - 钓鱼|水上 - 8264户外手机版

  钓鱼|水上

6月19日,每年的这一天不管是风和日丽还是狂风暴雨,河南北京安徽的黄漂队员们总要聚集在洛阳,由小浪底水库下划橡皮艇顺河而至郑州,不为什么,只为在漂流中纪念那个难以忘怀的岁月。

32年前的这一天,黄河拉家峡吞噬了河南黄漂队包括队长雷建生副队长郎宝洛在内的四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不被官方认可,以国家体委的文件表明的不提倡不支持不反对的黄河漂流,被一群莽撞的青年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地悲壮的完成了。

消耗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付出了7个年轻的生命,如此沉重而惨痛的代价换来了什么?

有人认为,它没有多少价值,不过是一群年轻人心血来潮,不甘寂寞用血肉之躯做惊世骇俗之举以搏虚名罢了,这种无谓的牺牲实在是不值得。

更多的人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认为他们的勇气可嘉,精神可嘉,但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因为生命是最珍贵的。

可在我看来,黄河漂流的社会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因为它对我们这个民族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中国自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至宋代的“存天理,灭人欲”到清代的文字狱,我们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文化心态虽然没有完全泯灭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但他被统治者刻意打压和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多了一些苟且,多了一些唯唯诺诺,缺乏一点冒险的精神和昂扬向上的勇气。

黄河漂流,一群不理性的青年,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用他们的钢铁意志,用他们不屈的精神直至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民族精神,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他们就是用这样的青春之歌唤醒了我们这个民族固有的与命运抗争的血性!

本帖最后由 钟永谊 于 2019-6-24 15:36 编辑

为什么中国女排那年勇夺五连冠时北京的学生会上街彻夜庆祝?不为什么,就因为这个民族被压抑的太久了,我们不是没有勇攀世界高峰的勇气和能力,只要有阳光,这个民族一定灿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黄漂精神与女排精神一样是那个时代的冲锋号与进行曲。

非常有幸,我很早就认识了这些黄漂的勇士们,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究竟是些什么人?我想用我与他们的相知相识来告诉你一二。

秦大安,北京黄漂队副队长,参加黄漂时是现役军人,战斗机飞行员,空军某团副参谋长,他参加黄漂队,是空军政治部批准的,空政首长认为,黄河漂流探险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需要英勇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这种活动理应有军人参与。

黄河漂流结束之后,时任空军副司令于振武,副政委高兴民亲切接见了他,空政拟对他进行嘉奖,恰值国务院表态对漂流探险活动不执肯定的态度。为避免与中央的有关精神相左,空政没有发文对他进行表彰,但在口头上对他进行了鼓励和表扬。


在河中一同漂流时我问他:“秦大哥,用一句话概括你对黄漂的认识。”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一个国家和民族,应该有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作为一个军人,更应该如此。”

秦大哥以上校军衔从部队退休,如今依然热爱游泳和漂流运动,依然保持着飞行员的健硕的体格,内心依然充满了阳光。

朱磊,生于1962年,时年24岁,当过兵,退伍后在企业当一名普通员工。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不是他想要的,内心常涌动着一种莫名的冲动,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黄漂队成立的时候,他知道的晚了,没有被录取,但是他不死心,自费跟随黄漂队上了黄河源。黄漂队在荒无人迹野狼出没的雪原发现他时,他饥寒交迫已陷入绝境,他的执着和勇气使黄漂队接纳了他。

一路的艰难险阻不必细述,他是黄漂队以命相搏勇闯壶口的英雄。

如今世界还是那么大,他只是偶尔出去看看,他的人生智慧和能量似乎在极短的时间内沉淀了,更多的时间只是喜欢到江河湖海去钓鱼,他把一生精彩的时光浓缩在自己写的《永远的一九八七》里,书近30万字,图文并茂,思维敏捷,文笔流畅,书中详细记述了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爱,他看似是一个莽汉,实际上却是一个文人。

他依然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现任郑州市水上运动协会副***,河南飞帆户外运动俱乐部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毅,画家、工艺美术师,马鞍山市黄漂队员,戴着一副深度眼镜,走到哪里都拿着画笔。

这次我们一同漂流黄河,刚下水的时候,风和日丽,天朗气清,水天一色,万里澄碧 ,人行画中,好不快意。

向晚,至巩义界,狂风骤起,暴雨不期而至,仓皇中登河心洲搭起帐篷躲雨。

手机忽然“嘀!”的响了一声,拿起一看,是黄毅躲在帐内作画。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