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armman 于 2019-11-19 20:51 编辑
D1
伊斯坦布尔新国际机场IST—苏丹艾哈迈德广场—BOSS HOTEL—圣索菲亚大教堂博物馆—托普卡比老皇宫
土航TK027航班预定5:15降落伊斯坦布尔机场,但3:50我们已经飞到灯光灿烂的伊斯坦布尔上空了,机翼下我们清楚地看到之前刚在书籍和古地图中熟悉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甚至能看到加拉太塔,十分激动。这块1453年发生过神奇战争的土地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睡眼惺忪的视野底下。
在机场内的ATM取了土耳其里拉现金,给手机换了淘宝上买的即插即用TURKCELL电话卡(12天15G ¥120元),出机场外在门外的公交站售卡机上用两百里拉买了两张交通卡,其中卡费6里拉,退卡可退,车费余额不可退,车费充多少可在机器上设定。

伊斯坦布尔新机场IST号称世界最大最新机场, 2019年4月6日正式投入运营,国际国内出发抵达在同一航站楼,十分方便。这是出口处外公交站的图示,去市内各处的大巴中巴在几号车位一目了然,我们在17号位坐HAVAIST机场大巴(豪华的奔驰大巴,每个座位都有电视屏)到苏丹艾哈迈德广场(途径艾米诺努EMINONU码头),历时1—1.5小时(视路况),票价用交通卡扣款是18里拉,用信用卡是25里拉?好像不接受现金。
HAVAIST大巴每半小时一班,我们坐的是5:30开车的第二班,天还是半黑的,一路上好奇地透过车窗看这座未知的城市,虽然沿途不断掠过清真寺的尖塔,但总的感觉是高速路和市容比原先想象的现代,还有一点令人感佩的就是对向车道络绎不绝的来车没有一辆是打远光灯的,说明“土人”的driving habit比我们厉害国的司机好。
7:00到苏丹艾哈迈德广场,步行去附近的BOSS HOTEL,因为要下午两点才能CHECK IN, 所以把大小背包内容调整了一下大背包交服务台保存,背着小背包就上街去索菲亚大教堂了。原计划就是不顾在飞机上蜷缩了十个小时少睡了一夜,从早上开始开始一整天的旅行。
圣索菲亚大教堂9:00开门, 8:30开始入内购票和安检。有效期五天的伊斯坦布尔博物馆卡价格从网上的185里拉涨到了220里拉,根据我们的参观计划还是买了。
在安检处出口处提醒一个韩国大妈回来拿她忘了拿的双肩包,却又把自己放相机的腰包忘在安检轨道上,想起了才返回来寻找,七十几岁的人再加旅途疲劳紧张,记性总是要打折扣,须随时提高警惕。好在到旅行结束终于人财平安,包括租车自驾也毫发无伤完璧归赵(AVIS租车公司)。
圣索菲亚大教堂博物馆AYA SOFYA MUZESI是伊斯坦布尔一切伟大历史建筑的翘楚,最能代表这个国家的来世今生。
从西方人的角度来说,早期罗马帝国在扩张的过程中发现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东边的土地,于是把它称作ASIA亚细亚,拉丁文原意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后来到了15世纪西班牙船队真的发现了印度和亚洲大陆,于是就把土耳其这块伸向欧洲的大舌头(安纳托利亚,希腊语东方)改称“小亚细亚”了,这是我的大致印象。
由于疆域过于广大,早期罗马帝国曾将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由四帝共治(两位奥斯古都和两位凯撒),那时的东罗马帝国是博斯普鲁斯海峡以东的土地,后来君士坦丁大帝击败了其它统治者成为罗马唯一皇帝,在公元313年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又在330年将首都从罗马搬到海峡边的君士坦丁堡。 395年,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又将帝国重新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分给两个儿子,西罗马帝国过了80年就被日耳曼人灭了,而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则延续了一千多年直到1453年败于奥斯曼帝国。由于教皇的授权加冕而于962年成立的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被认为是由日耳曼蛮族僭越的“既非神圣又非罗马的帝国”,于1806年解体。
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就以智慧女神索菲亚命名开始修建大教堂,到543年由查士丁尼皇帝费时6年重建成功,以后一直是拜占庭帝国的主教堂,历代皇帝都在这里加冕,作为基督教堂它存在了916年。

直到1453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灭了拜占庭,将教堂改为清真寺,教堂外修建了清真寺宣礼尖塔,教堂内增加了伊斯兰的经坛圣龛,基督教镶嵌壁画被覆盖绘上了伊斯兰的密集型花纹,19世纪时又挂上了四个大圆匾,上面是安拉,穆罕默德等四位先知哈里发的镀金名字(花押?)。作为清真寺它又存在了481年。
巨大中殿穹顶上的镶嵌壁画《圣母和圣婴》,作于9世纪。
1931年,一个美国的探险队发现了被涂料覆盖的基督教壁画,至1935年大教堂被改作博物馆开放至今。据说激进的伊斯兰教徒一直要求将大教堂博物馆改回清真寺,不知何时能够实现。
大教堂第三重大门上方的拱形壁画《万物的主宰耶稣》,作于九世纪。
大教堂前廊靠近西头青铜大门出口的上方,有一副镶嵌画《君士坦丁大帝,圣母玛利亚和查士丁尼一世》,中间是托着幼年耶稣的圣母玛利亚,左边是查士丁尼一世向圣母献上圣索菲亚大教堂,右边是君士坦丁大帝向圣母献上君士坦丁城堡。此画作于10世纪。
触摸历史,但是我估计这吊灯应该是现代仿造的。
下午去参观托普卡比(TOPKAPI PALACE)老皇宫,途径考古博物馆门前时,街道两边都堆满了“多余的”古建筑古墓葬残片,也很有欣赏价值。
托普卡比老皇宫第二庭院之规模浩大的御膳房(见房顶的通风烟囱),里面的陈列中既有杀牛宰羊的巨大铁锅也有来自中国的精美青花瓷餐具。

还有很多展示当年苏丹宴客的图画和动画,十分有趣。
这个大概是托普卡比第二庭院西侧后宫的皇太后庭院,后宫的总体印象是比较幽暗,有关的故事解说很多,和里面的伊斯兰细密花纹一样繁杂,难以复述
第二庭院的外宫宝库,展览许多奥斯曼帝国及欧洲的刀剑武器盔甲,著名的托普卡比之剑原来保存于第三庭院帝国宝库,因为该展厅在维修调整所以移到这里来展出,剑柄上镶有三颗巨大的祖母绿宝石,是伊斯兰苏丹们最崇拜的宝物。
在土耳其文中, TOP是大炮,KAPI是大门,城门。伊斯坦布尔有一处地名叫TOPKAPI,正是当年穆罕默德二世用大炮攻破城门灭了拜占庭的地方,而老皇宫并不在那个地方,却从一开始就命名为托普卡比宫,这把顶级宝剑也命名之为托普卡比剑,说明了奥斯曼苏丹们对大炮攻破城门这一段辉煌历史的津津乐道。
之后还参观了一个圣物陈列馆,排队参观的队伍很长,估计大多是殷切希望瞻仰圣物的穆斯林信徒,里面光线很暗不准拍照,有先知默罕默德的包头布腰带之类,估计和法门寺的佛教舍利子一样,真假难辨,毕竟是一千多年前的纺织品,怎么可能那么新。
傍晚从托普卡比宫第四庭院的欧式露台上初次眺望博斯普鲁斯海峡,此岸是欧洲,彼岸是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