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生的回忆录,关于独自重装徒步穿越横断山脉(更新中)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本帖最后由 寻找蜗牛 于 2021-8-21 10:30 编辑

荒野于我,是归处,是心灵故乡!

进入荒野,不是探险,是回家!

——蜗牛gaigai




《概述》


你想要一条什么样的徒步路线?

是朝圣神山,还是祭拜神湖?

是埋头苦走,还是休闲游玩?

是远离人迹,还是追寻某些足迹?

是严格遵照行程,还是自由随性?

是关闭内心独占一片宁静,还是敞开心扉接纳每一个故事?



    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我结束了为期8个月的重装徒步穿越横断山脉的行程。在经历了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后,我觉得好像该为这段行程写点什么,包括:线路信息、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不求文采飞扬或者妙语连珠,只要真实记录旅途上的点点滴滴就好。



线路信息一览表:


说明


1
重要的写在前面:一般不建议一个人单独徒步穿越,安全风险太高、心理压力太大。曾有好几次,我都险些丧命,能活着走完全程,除了感谢行前的充分准备之外,还要感谢自己那颗不想死的心和不想收留我的老天(或者称之为运气),更得感谢途中向我伸出援手的那些陌生人(现在都是朋友了)。


2实走线路整体来说是一条位于横断山脉中部的妖娆S线,故将其取名为“横断山脉穿越----蜗牛S线”。难度比横断天路国家步道稍高,但也不是什么非人线路,其中还有几段是已有的成熟徒步线路。起点在人神共居的丙中洛,终点在人神皆知的四姑娘山,分段行进,共11段。


实走轨迹截图


3线路特点:经过四江四脉,有多个神山、神湖,有虫草营地,也有松茸林地,有干热河谷,也有高寒雪线。既可以充分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和风土民俗,也可以深入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分享他们的快乐与忧愁。



4
表格中的用时是实走天数,规划路线和休整的时间不算在内。如果按照这条轨迹再走一遍,实际用时大概可以减去约1/3。其一,因为自己比较自由随性,遇到比较喜欢的风景或者牧屋,可能会住上一天半天,就多花了时间;其二、一个人独自徒步,会比较早扎营,不会让自己陷入“天黑了还没找到合适营地,甚至是赶夜路”的尴尬境地;其三、已有轨迹的话,还可以省去探路和找路的时间。



5
关于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有很多,但是会攻击人的就只遇到了狼,没有遇到熊和野猪,但肯定是有的,所以建议带上防熊喷雾。



因为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所以会优先更新公众号

如果想提前了解,可进微信公众号查看:荒野空间


有的  后面会慢慢更新的

不好意思  前段时间在忙别的事儿  最近会开始更新的
本帖最后由 寻找蜗牛 于 2021-8-21 09:16 编辑

“人神共居”的丙中洛,何以胜任横断穿越的起点

丙中洛镇

先看看丙中洛在哪儿?


云南省怒江傈[lì][sù]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要一口气念完这个title,还真是不容易。


而且更让人悲伤的是:念完之后,也不一定知道它究竟在哪儿。

所以,上图!

由上图可知,丙中洛地处滇西北,与西藏交界的地方。

继续上图!

由上图可知:

1、丙中洛镇就坐落在怒江边上,沿怒江(G219)北上,就进入了西藏的第一个乡镇----察瓦龙乡,再继续前行就是察隅县,这就是著名的进藏公路“丙察察”;

2、丙中洛西侧是高黎贡山,东侧是怒山山脉中的碧罗雪山,两山夹一江,形成了典型的高山峡谷风貌;


3、除了前面提到的丙察察公路,进入丙中洛的公路还有两条:

其一、从怒江下游的贡山县经捧当乡进入;

其二、从德钦县方向,沿着德贡公路,跨越澜沧江,翻越怒山山脉上的孔雀山垭口,经捧当乡进入。

丙中洛镇

如果不知道怎么去贡山县和德钦县,可参考下图:

为什么把丙中洛作为起点?

原因一:为解一面之缘


说起来,就得追溯到我正式接触重装徒步的2018年了。


这一年5月,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丙中洛,当时它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贫穷、封闭、落后,能吃饱穿暖就要感谢天、感谢地、感谢CCTV了。

当年看到的景象

当我们在烦恼房子不够大、地段不够好的时候,难以想象还有人居住在这样的木屋里!

所以当时我就许下一个心愿:等找到对象了,一定要带他来这里走走看看。

当然了,没有找到对象,也是可以来的。


所以,2019年的横断山脉穿越行程,我就把这里当做了起点,就是想再来这里走走看看,一解2018年的一面之缘。。。


原因二:为解它颜的馋


不要说你不是“颜控”,99.9%的人在买蔬果的时候都会专挑长得好看的。


既然都是“颜控”,那我们就一起来嗑一嗑丙中洛的那些“颜”。


老规矩,先看看几个“颜点”的位置关系图:

一、怒江第一湾


怒江第一湾

在第一次见到怒江第一湾的时候,我并没有感慨它的水有多蓝、景有多美,而是感慨于世间万物的和谐友爱。

你看,江对面的山体凸出一个小岛来,江这边的山体不仅退避三舍,还用宽厚结实的臂膀拥它入怀。而一贯汹涌的怒江水见它俩如此这般友爱,也不自觉地变得温柔了起来,缓缓地流淌其间。

如此和谐的画面,也正应了那句:一切都刚刚好,不多也不少!


二、桃花岛


桃花岛就在怒江第一湾的隔壁,这里也有一个U形大湾,但远没有第一湾的雄伟壮丽和大气磅礴。不要担心,桃花岛也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且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

桃花岛

岛上种满了桃树,桃花盛开时,宛如世外仙境,漫步其中,不禁畅想起郭靖和黄蓉。。。


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十,岛上村民都要过“桃花节”,以祭祀信奉原始宗教的先祖白玛与藏传佛教的斗争史。

一个集“外在颜值和内在文化”于一身的桃花岛,金庸笔下的桃花岛似乎也无出其右了吧!


暖心Tips:

1不要把怒江第一湾和桃花岛搞混了,桃花岛更靠近丙中洛镇,而且有一座横跨江面。

上:怒江第一湾 下:桃花岛

2如果要拍任何带怒江水的照片,一定要选好季节去。

一般来说,春夏两季多雨,江水会比较浑浊。而且发生泥石流的几率也比较高,道路不畅。所以,秋、冬两季最佳

不同季节下的怒江第一湾

3贡当神山上是怒江第一湾的最佳观景点,一般在下午两点后,山体的阴影就会遮挡住江水,影响拍摄效果。所以,一定要在这个点儿之前按下快门。


三、怒江石门关


石门关被当地人称为“纳依强”,意为神仙也很难通过的“关口”。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下的产物,站立于此,就会对李白的“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更切身的体会。

怒江石门关

但对于奔涌的怒江水来说,石门关却更像是老天爷为其凿开的一个“出口”。石门关和怒江水,刚柔并济,它们似乎在喃喃低语:“不要担心,生命总会找到出口,自然总会达到和谐”。

据说,在石门关崖顶有一块平地,生长着一种绝世棕榈树,为世界仅有的表稀植物,目前仅有数百株。真没想到这石头还能有这般觉悟,还想着孕育生命,也许这就是石门关铁汉柔情的一面吧!


四、雾里村


雾里村,一个屋后就是碧罗雪山、门口就是怒江水、经常炊烟袅袅而又云雾缭绕的小村落。


2013年被评选为中国最美乡村,又因其独特的田园风光,被称为“中国小瑞士”。


虽然只有几十户人家,但却有怒族、傈僳族和藏族三个民族。

雾里村

在村子的南北两端各有一个连接外界的通道。南端的通道是一座吊桥,因为村子在怒江的东侧,所以必须要通过这座吊桥跨越怒江,才能实现进出。

南端进出雾里村的吊桥

在北端,一条从悬崖峭壁里凿出来的小道,成为了连接村子与外界的纽带,这也是滇藏茶马古道其中的一段。


远远望去,古道就如同一条缝隙,在偌大的山体中,显得那么的无足轻重,但它却承载着无数赶马人的血泪和整个村子一代又一代的希望。


在遥远的古代,没有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全靠人力和智慧,能凿出这样一条小道来,它的艰辛,不言而喻。

岩壁中的茶马古道

因为吊桥和栈道都无法通车,所以,直到现在,村子里的人都只能通过马匹来实现运输功能,保持与外界的商贸往来。


当其他地方的茶马古道都被公路和现代交通工具所取代的时候,这一段古道就成为目前唯一还活着的茶马古道了。

从茶马古道望向外面的世界

为什么世人都叫它“人神共居的丙中洛”?

大概就是因为这里实在太美

连神仙来了都不想离开

所以就和人类一起在此居住了下来


丙中洛镇

如果你跟丙中洛不曾有过“一面之缘”

千里迢迢飞越山海也不是为了嗑它的“颜”

那请接着看下面的文章

它会告诉你答案


写在最后:下次见!!


我回来啦!!
继续写!!!
本帖最后由 寻找蜗牛 于 2021-8-21 10:06 编辑

只有经历了近百年的冲突和融合

各路“神仙”才能终得其所


丙中洛,一个面积只有823平方千米、人口只有六七千的峡谷深山小镇,却拥有十几个民族、四种宗教。

在这里,各民族和谐共处,各宗教和谐共存,共同造就了一个相融共生的多元文化生态园,这就是丙中洛被世人称为“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的第二个原因。

丙中洛镇

今天就先讲讲丙中洛的宗教文化及其发展过程,为后面要讲的民族文化及其发展打做个铺垫。


一、原始宗教(本土宗教)



在各种外来宗教未传入之前,丙中洛群众信奉的是原始宗教,以祖先灵魂观念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为基本内容,以杀牲祭祀活动为其主要的宗教仪式。

在他们的观念中,山川、河流、风雨、日月、星辰、动植物等都被“神灵”或“鬼魂”所支配。因此,山有山灵、树有树鬼、水有水神,几乎一切自然现象都是他们信奉和崇拜的对象


并且他们还将鬼神分成若干类,如:院坝鬼、家鬼、山鬼、水鬼、梦鬼、血鬼、路鬼、魔鬼等。(想起了小时候怕鬼的自己和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鬼神故事)

祭祀活动

和“鬼”密不可分的就是巫师,他们能“看到”鬼并与其对话,甚至会通过咒语来与其争斗。一般来说,他们是氏族里最有文化的人,也是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


因为人民相信生死福祸皆是由鬼神所定,所以生病了会请巫师驱鬼祛病,遇到什么大事情了也会请巫师占卜打卦。

除此之外,巫师还会为村民主持各种祭祀活动,祭山神、祭谷神、祭风神、祭雨神等等。他们会根据鬼神的大小、栖息地和嗜好的不同,唱着各类有针对性的祭歌来“驱鬼”、“打鬼”,以此达到祈福和保平安的目的。

巫师用的法器

但是,自外来宗教传入后,特别是西方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由于它们有统一的经典和较完整的礼仪形式,而且其倡导的某些戒律信条又与当地的传统道德规范相吻合,于是信仰原始宗教的群众越来越少,丙中洛地区现存的巫师也屈指可数


二、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又叫喇嘛教,是最早传入丙中洛的外来宗教,传入后在此修建了很多佛教寺院。其中,位于丙中洛镇上的普化寺,是怒江州境内唯一一座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寺院,于2012年被评为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普化寺现由兰雀活佛五世喇嘛主持,不仅是僧侣和信徒的活动场所,每年的宗教节日活动也都会在此举行。另外,因为站在普化寺的屋顶上可以看到丙中洛十大神山之首的嘎哇嘎普神山的雄姿,因此它现在也成为了旅游打卡圣地。

普化寺

还记得上一篇文章讲到的那个如诗如画的桃花岛和岛上的桃花节吗?

前面只是提了一下:桃花节是为了纪念怒族先祖白玛与藏传佛教的斗争史。

今天来详细讲一下:

相传,过去的怒族人只信仰原始宗教,自藏传佛教传入后,在日常生活和宗教信仰上受到了藏族人的极大压迫。于是怒族先祖白玛,一个女巫师,曾多次带领族人与普化寺的喇嘛斗争,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有一年的农历二月初十,白玛再次带领族人来到普化寺,却被寺庙喇嘛用芋头打伤。白玛气愤不过,就从村子的北面跳入了怒江。

后人为了纪念民族英雄白玛,每年都会在其跳江的这一天举办祭祀活动,后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桃花节。

在祭祀活动举办的前一天,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会用炒面做一个白玛的塑像,据说塑像越丑越能保佑村子和村民不受天灾人祸的伤害。

白玛塑像

在祭祀当天,村民会用鲜艳的桃花装饰塑像,并且请来普化寺的喇嘛来村念经,最后将塑像抬到当年白玛跳江的地方并投入江中,以保来年平安。


划重点:

1、在祭祀白玛的仪式中,村民反而请来了白玛曾经反抗的藏传佛教的喇嘛来为其念经。

2、现在丙中洛的喇嘛教不仅允许喇嘛打鼓念经,也允许信奉原始宗教的巫师前来寺院举行祭鬼祭神仪式。

这些现象说明了:原始宗教和藏传佛教已经化干戈为玉帛,已经能和谐共处,并相互影响、互为补充。


三、天主教


19世纪末期,法国的天主教传教士任安守从茨中翻越碧罗雪山进入贡山县,并在此先后修建了白汉洛教堂和重丁教堂,用以传道布教。

20世纪初,当地举行反洋教起义,烧毁了白汉洛教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汉洛教案”。任安守向清政府提出索赔和派兵镇压,并用赔款重修了白汉洛教堂,天主教才得以继续发展。

位于贡山县捧当乡白汉洛村的白汉洛天主教堂

但是最终,白汉洛教堂还是没能逃过文革的摧残,它的很多文物在此期间被毁。如今,白汉洛教堂已成为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汉洛教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文

随后,任安守神父去香港参观了很多天主教堂,并且拍摄照片带了回来。然后在重丁村买了一块地,从剑川县请来木工、石匠、绘画和雕刻的匠人,建造了具有哥特式建筑风格的重丁教堂

任安守神父为重丁教堂倾注了很多心血,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十年时间,于1935年才最终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个教堂也成为了当时整个贡山县最辉煌、最壮观的教堂。

位于丙中洛镇重丁村的重丁天主教堂

和白汉洛教堂一样,重丁教堂也没能幸免于文革,很多东西都被毁坏。虽然1996年在原址上重建,2004年又重新装修后焕然一新,但规模远小于过去。

更令人惋惜的是,在教堂建成后不久,任安守神父就去世了,而他的陵墓就在重丁教堂右后侧板栗树下。

任安守神父陵墓

从“白汉洛教案”就可以看出,能让一个西方宗教融入进东方的土地、被东方人民所接纳,在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是多么的巨大。但他仍然坚持着,并穷其一身地传道布教。现在,各宗教间能相互包容并和谐共处,共同造福于当地人民群众,想必这是对他最大的回报。


四、基督教


白汉洛教堂的重修让西方传教士看到了传播西方宗教的可行性,于是纷纷来此修建教堂、传道布教。

1925年,美国传教士莫尔斯经维西进入贡山县,随后将基督教传入了丙中洛,并创立了“滇藏基督教会”。先后修建了腊早、东风、丹珠、双拉、毕比里等美式基督教堂,信仰群众以傈僳族为主。

丙中洛镇上的基督教堂

1950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不仅割断了国内基督教会与国外教会的政治和经济联系,而且国内基督教的各教派也开始逐步淡化其宗派色彩,摒弃了门户之见和教派之争,基督教也因此得到了较大传播。虽然基督教是最晚传入丙中洛的外来宗教,但对此地区的宗教影响却很巨大。

村里随处可见的基督教堂

不管是群众和教派之间的冲突,还是教派与教派之间的冲突,经过近百年的洗礼和沉淀,在丙中洛都得到了奇异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氛围


现在的丙中洛是一个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原始宗教“四教并存”的地方,各教派和谐共融。各教派的“神仙”也终得其所,在丙中洛与当地人民群众一起共享太平和安宁。


写在最后:下次见!!




本帖最后由 寻找蜗牛 于 2021-8-28 21:36 编辑


一度濒临消亡的太古之民独龙族,到底有多神秘?


前面说到,丙中洛只有几千人,但却有十几个民族。其中怒族和傈[lì][sù]族人数最多,藏族和独龙族其次,四大民族共占丙中洛地区少数名族总人数的99%

四大民族,我想来讲讲独龙族,至于原因,往下看。。。


一、命运多舛的独龙族


1、独龙族从来都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它更像是一个“无名小辈”。

独龙族说独龙语,因为其主要分布在独龙江峡谷两岸和怒江峡谷两岸,所以独龙语也分为两大方言,即独龙江的独龙语方言和丙中洛的怒江独龙语方言。

独龙族生活的独龙江畔

独龙族历史上没有本族文字,以刻木结绳的方式记事和传递信息。即便是现在,每逢过年过节,都还是有一部分人通过“结绳”和“刻木”等形式邀请宾客。(这个蛮有趣的,参看后面“卡雀哇节”中的“木刻请柬”。)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独龙族被他人称作“俅”、“俅子”、“俅帕”、“洛”、“曲洛”等,没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新中国成立后,才被正式定名为独龙族。

独龙族邮票

不仅如此,对于他们的族源和民族形成,直到现在也没有较为清晰可靠的脉络和记录。只是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在一场大洪水后,天地间只留下了兄妹二人。每天晚上睡觉时,兄妹二人都会放一碗水在他们中间把彼此隔开。可是,有一天早上醒来,兄妹二人却睡在了一起,而那碗水却被放在了一旁。更奇怪的是,当他们把碗中水倒去时,水一落地,便形成了怒江、独龙江等九条大江大河。


兄妹二人觉得此为神祇之意,便结为了夫妻,生了九男九女。这九男九女又互相结为夫妻,分别居住在这九条江河的两岸。经过繁衍生息,便有了独龙族。


2、独龙族不仅是无名无姓无族源的“无名小辈”,它还是真正的“寒门小辈”。

清代史料记载,当时的独龙族是“野夷”,是未开化的少数民族。他们的衣服是树叶,他们的住所是茅草房和山洞,他们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因此被称为“太古之民”。(太古: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的时代)

居住在洞穴里的独龙族人

原来,“太古之民独龙族”这个称呼,自古有之,已成为民族title好几百年。根据这些史料,我们也不难想象出当时独龙族人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和穷困。

当时的生产劳作的工具

3、这种举步维艰的生活困境,源自于他们遭受着的“多重剥削和压迫”。

从1730年起,独龙族人民就被迫每年向东南面的维西县土司缴纳厚重的贡礼。随后,北面的察瓦龙土司又替西藏的喇嘛寺收取“超度”费,而南面的菖蒲桶(今贡山县)喇嘛寺也来收取“香火钱粮”。(幸好“西面”就是中缅边境了,不然,估计西面的什么人也会跑来向他们收取“某某费”!)

除了“三面夹击的苛捐杂税”之外,当地的傈僳族和藏族奴隶主也经常来此掳走独龙族人做他们的奴隶。(所以有了“文面是为了避免被掳去当奴隶”的说法,参看后面的“独龙族文面女”)

“多重的剥削压迫”位置关系图

多重的剥削压迫和敲诈勒索使独龙族人世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口更是不断减少。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仅剩下1700多人,几乎濒临消亡的境地。直到现在,其民族总人口也不足一万,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

正在生产劳作的独龙族人

直到1949年8月,贡山地区和平解放,逐步消灭了原始落后和剥削因素后,独龙族人民才重获新生,他们也因此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了**社会


二、德高为范的独龙族


命运多舛”的独龙族,他们不仅没有因为命运的不公和生活的欺骗染上“恶习”,反而在长期的斗争过程中拥有了很多“美德”。

新中国成立后,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个好像只能在字典里才能看到的中华传统美德,对于独龙族人来说,却是在他们骨子里刻着的,在他们血液里流淌着的,在他们基因里传承着的。在独龙族人居住的地方,无论何时何地、放何种东西,都不会被人拿走。

新中国成立后,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独龙族人民绝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人,但他们却待人非常“热情大方”。不管是狩猎还是捕鱼,都会把所获猎物分给邻居,或是把邻居请到家里来共享;只要有客人来家里,独龙族人都会盛情款待,绝对不会让客人“空着肚子、闲着嘴”;甚至是在路上偶遇的陌生人,他们都会主动邀请到家里去做客。

新中国成立后,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独龙族人民非常善良,如果出门在外,路餐没带够,肚子饿的时候,可以随便去哪一家的地里掰玉米、挖土豆吃。但是吃完后,一定要削两根竹片交叉放在地里,表示自己不是偷盗,这样一来主人便不会怪罪了。

新中国成立后,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正是因为每一个独龙族人都如此淳朴善良,所以他们的生活环境自然也会非常和谐友爱。在独龙族,如果某一家有婚事、丧事或者修建新房等,全村人不仅都会前去帮忙,而且他们还会带去粮食、肉类以及酒水等,与大家一起分享。

新中国成立后,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三、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独龙族


独龙族不仅是一个淳朴可爱的民族,也是一个非常有自己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


1、独特的“艺术活动”

独龙族人不仅喜欢唱歌跳舞,而且还善于通过歌声和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起房盖屋、欢庆丰收等重要场合,他们都会载歌载舞。唱歌跳舞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独龙族人自编自创的民歌有很多种类,根据题材内容和曲调的音乐结构形态,可以分为叙事歌、情歌、习俗歌、劳动歌、山歌、舞蹈歌、儿歌、祭祀歌等。2021年5月24日,独龙族民歌已被列入我国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独龙族歌舞

2、独特的“酒文化”

独龙族人不仅喜欢喝酒,而且每家每户都会自己酿制水酒。每当走访亲友、生产协作、婚丧嫁娶、宗教仪式或节庆活动等,他们便会相互搂着脖子、脸贴着脸、嘴挨着嘴地同时喝一杯酒。他们称之为“同心酒”,以此表达彼此间的友谊。(喝同心酒的时候不分男女)

共饮同心酒

3、独特的农业祭祀习俗

受鬼魂观念影响的独龙族人民认为:

一方面,每一粒粮种从播种、发芽、长叶、扬花、结子到最后的收获,之所以能周而复始、连绵不绝,全是因为粮种有自己的灵魂。当粮种的灵魂跑掉或死去,粮种的生命也就随之结束。


另一方面,各种鬼魂也是会饿的,也是需要吃东西填饱肚子的,因此它们会变成虫、鸟、野兽等来偷吃粮食。凡是被鬼魂残害过的粮食,它们的灵魂就会被吓跑或者死掉。


所以,在秋收时节,独龙族人一般会举行“祭谷魂”仪式,以此赶走鬼魂,将粮食的灵魂留住,这样才能在来年获得大丰收。

祭祀活动

4、独特的自然历法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独龙族根据月圆月亏、花开鸟鸣、草木生长、雨雪飘落、江河起伏等自然现象,总结创造出了一套自然历法,例如:播种月、饥饿月、收获月、过年月等。然后,他们又会利用这套自然历法来指导自身的生产活动。

劳作的独龙族人

四、濒临消失的独龙族文化


1、文面女

以前的独龙族少女在十二三岁左右,便会在脸上纹上一些独特的图案,称为“文面”或“纹面”。所纹图案的样式和位置会因居住地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另外,根据所纹图案的多寡,可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脸上纹满图案的,称为满文;一种是在面额两边纹上图案的,称为半文

最后的文面女登记入册

文面的具体步骤如下:

1、要文面的少女把脸洗净后平躺。

2、有文面技术的女性(文面师)用一根细竹签或树枝蘸锅灰水,在少女脸上画出将要纹刺的图案。

用锅灰水画图案

3、文面师一只手拿着一根长有硬刺的老荆棘,对准脸上的图案。另一只手拿着木棍,不断轻轻敲打荆棘,使硬刺按照图案的纹路刺入脸部。

文面时用的荆棘

4、每刺一针,马上将少女脸上的血水擦去,然后用锅灰水或一种深色的草汁反复揉擦纹刺部位,使之渗入皮下。

5、如此反复,直到把整个图案纹刺完。

用荆棘纹刺图案

6、纹刺部位经过一周左右的红肿瘙痒后,便会结痂。待脱痂后,所纹刺的图案就永远留在了脸上,擦洗不掉。


那个年代,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高级的颜料、没有消毒消肿和止痛的药水,每位文面的少女都要忍受文面时撕心裂肺的剧、恢复期内异常的胀和长期的瘙

文面女

那她们为什么还要文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众说纷纭,大概有以下几种:

1、文面是为了防止被别族抢去为奴。

2、这是独龙族女子的成人礼,用文面来表示已经成年。

3、文面是一种面部修饰,是对“美”的一种追求。

4、通过文面来区分男女。

5、通过所纹图案的不同来区分她们所属的氏族或部落。

6、文面可以辟邪消灾。

7、文面是一种宗教信仰,与独龙族消失已久的图腾崇拜有关。

8、文面是为了死后能与灵魂相认。

9、文面是为了死后能带走生前的东西。


这种文面习俗一直延续到了解放初期,现在的独龙族女性们已经完全将之摒弃了。那些曾经文面的独龙族女性作为其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接一个仙去。

而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宝藏之一的文面习俗,也终将随着她们的离去而消失不见。如今,依然在世的文面女已不足二十人。

2、独龙毯

由于独龙族生活在深山峡谷之中,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交通极为不便,几乎是与世隔绝的状态,几乎不可能从外界获取任何生活物资。

因此,他们只能世代种麻,用“麻”织布,制作独龙毯。而独龙毯也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披在身上是衣服,盖在身上便是被子。

织独龙毯

以前的独龙族女性们都特别擅长织麻,她们织出来的“独龙毯”,不仅色彩鲜明、图案精美,而且经久耐用、极具民族特色。但是随着独龙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等迅速发展,各种材质、各种样式的服饰都能比较容易得到,所以随着独龙毯的需求日渐减少,掌握这项织麻技能的独龙族女性也越来越少

织出来的独龙毯

3、“卡雀哇”节

卡雀哇”节,独龙语音译,意为“过年”,也叫“独龙年”,是独龙族唯一的传统节日。独龙族人信仰万物有灵,他们相信天上的“格蒙”和“拉”两位神祇会保佑他们,而卡雀哇节就是他们祭祀这两位神祇的节日。


关于这个节日,有一个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独龙江两岸的独龙族人中有一对兄弟,因为自幼失去父母,生活过得极其艰辛,只能居住在深山老林里以打猎为生。有一天,兄弟二人背着长刀、拿着弓箭,去担当力卡山上的必拉桶打猎。


这一天天气不太好,乌云密布,猎物都躲在巢穴里不出来。直到中午,才看到一只又瘦又小的岩羊。好不容易才有猎物出现,可不能让它跑掉,于是兄弟二人分头包抄。但是,在包抄过程中,哥哥迷失了方向,误入一个深山峡谷。


当夜幕降临时,弟弟来到事先约好的地方与哥哥见面,但是哥哥一直未出现。哥哥是他现在唯一的亲人了,他不能再失去哥哥,所以弟弟就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寻找哥哥。翻山头、跨急流、穿深涧,不知不觉就已经找了九年零十一个月又二十九天。

溜索过江

最后,在十二月三十日这天,哥哥突然回来出现在弟弟面前,兄弟二人抱头痛哭。随后,哥哥跟弟弟说:“这十年来,我非常想念你,但是我被一个恶魔困在龙潭虎穴里。本来恶魔是不打算放我走的,但是它见你每天不间断地寻找我整整十年,甚为感动,所以才准许我以后每年的今天都可以回来与你相聚。我们相聚的这一天就是岁尾年首,我们就把它称作过年吧!”


能和哥哥久别重逢,弟弟太开心了,于是点燃火把、敲起锘锣,把山寨里的父老乡亲都请了出来。大家一起载歌载舞、一起共享美酒佳肴、一起分享这份重逢的喜悦。自此以后,独龙族人就把兄弟二人相聚的这一天当作过年节的日子,称之为独龙年。

共同欢庆

历史上,卡雀哇节没有固定的节期,由各村寨长老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里卜卦决定,一般在每年农历腊月底到次年的正月初举行。自1991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实施后,不仅把卡雀哇节定为当地的法定节日,还把每年的公历1月10日定为它的节期。各村寨欢度卡雀哇节的时间连续在此节期前后,所以现在整个贡山县的独龙族人欢度卡雀哇节会持续一个月左右。

卡雀哇节

作为独龙族唯一的传统节日,卡雀哇节在内容、形式、礼仪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以前欢度“卡雀哇”节的流程大致如下:

年前准备:

1、各家打扫房屋、准备过节所需的物资。

2、待具体的过节日期确定以后,便以“口传”、“结绳”或“刻木”的形式相互邀请。

结绳记事

过年节:


DAY01:祭鬼神

1、一大早,女主人就会把自己精心纺织的独龙毯挂在竹竿上,插在自家住房上方扫净的坡地上。一根竹竿挂一张独龙毯,家里有几口人就会挂几张独龙毯,这是让鬼神知道这家有几口人需要保佑。其中,最新最好看的那一张独龙毯代表此家家主,提示鬼神需要着重保佑这个人。


2、点燃松枝,敲起锣,松香和锣声就会把鬼神召唤过来。然后,巫师念经并向鬼神祈祷,请求保佑全部人员健康平安。


3、被邀请的客人带着木刻请柬和各种食物、酒水前来,到村口时,与主人共饮一竹筒同心酒,象征着彼此的友谊。


4、主客共享美酒佳肴、互相祝福,一直欢庆到深夜才散。男士们还会进行“抛碗卜卦”活动:把木碗抛向挂在火塘上的吊板上,以碗口朝天为吉。

祭鬼神

DAY02祭山神、射面兽


1、祭山神:在本氏族的固定祭场里,每个家族都用石头或者松树枝垒起一个祭坛,要求所有的祭坛都在同一条直线上依次排开家族将事先用荞面做好的山神塑像和各种祭品摆放在自家祭坛上,然后念诵祭词,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2、射面兽:将事先用熟面做成的兽神和各种动物的模型放在一起,然后由祭师进行祈祷。祭毕,祭师就把各种模型抛向人群,由射手们自由射猎。(独龙族人认为此时射中什么,来年就会猎获什么。)


3、祭山神和射面兽活动结束后,把各家族带来的祭品集中在一起,彼此共享。同时还会围成一个圈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祭山神

DAY03:剽牛祭天


1、全村人带上食物和水酒,聚集到一块草坪上。

2、主持仪式的家族长或祭师把祭牛牵到草坪中央,拴在祭柱上。


3、由一名妇女为祭牛披上独龙毯,在牛角上挂上彩色串珠。

4、祭品摆放好后,祭师点燃松枝,面向东方叩头,并同时念祭词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5、祭词念完,取下牛身上的独龙毯和串珠后,两个勇敢的剽牛手就手持梭标或长竹矛、边跳边舞进到场中央,和村民共饮同心酒。

6、酒罢,村民和剽牛手以祭牛为中心围成一个圈,在铓锣声中,边唱边跳剽牛舞

7、一有合适的机会,两位剽牛手就用手上的梭标或长竹矛猛刺祭牛的腋下,直到祭牛倒地。


8、行过祭、卜过牛舌后,村民们会当场煮食牛肉举行剽牛宴,所有参与者,不论男女老少皆可同享。人们边吃边唱边跳,互相祝福,祭师还会背着牛头跳牛头舞

9、舞毕,村民们会燃起篝火,一边烤肉吃,一边喝酒唱歌,一直欢庆到深夜才散。

剽牛祭天

Tips

1、“木刻请柬”的制作方法:还剩几天过节,主人就在木板的两侧刻上几道缺口。然后将木板一分为二,一半留给自己,一半作为“请柬”送给客人。每过一天,双方就在木板上削去一道缺口。当剩下最后一道时,就意味着第二天要过节了。

2、“剽牛祭天”是整个卡雀哇节最隆重的仪式,它不仅是祭祀祈祷仪式,也是庆祝猎物满载而归的仪式。如今,因为剽牛习俗太过血腥,已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独特的民族歌舞活动,主要内容是跳"牛锅舞"。

3、“卡雀哇”节作为独龙族唯一一个民族传统节日,它不仅仅是独龙族人民对来年新生活的一种寄托和希望,也是他们信仰万物有灵和崇拜自然的一种体现,还是其民族文化的一种展现和传承,更是研究其民族发展轨迹的一个重要媒介。2006年,独龙族的“卡雀哇”节就已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祭祀活动

不论是独龙族的歌舞、历法,还是独龙族的文面女、独龙毯,或者是 “卡雀哇”节和各种祭祀活动,都是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

但很不幸的是,随着民族大杂居的出现,随着当地社会的发展,这些民族文化都出现了同化变异、日渐减少、甚至是濒临消失的趋势


独龙族作为我国人口数量最少的民族之一,他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对抗外来文化冲击的张力很有限,一旦被同化或者消失,就很难再复生重现、发展传承。独龙族,一个如此命运多舛,但却依旧保持着淳朴善良、怀揣着希望的民族,他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不应该被遗忘,更不应该消失。


我们无法停止社会前进的脚步,

但我们可以停下自己的脚步!

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宝藏!

去记住这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去保护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

去鼓励这个民族继续传承和弘扬他们的传统民族文化!


请记住他们!!

请记住他们的民族文化!!



本帖最后由 寻找蜗牛 于 2021-9-4 23:04 编辑


丙察察:曾经的王者,未来会更加荣耀!



点击链接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gHnpCEboP-fUf0YmWmlflA

哈哈,想到这个办法,方便快捷!


本帖最后由 寻找蜗牛 于 2021-9-4 23:06 编辑



怒江:一索一桥,诉不尽的前尘往事,忘不掉的浮生三千!


点击链接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8Ywt7w8TiS1k3KjcHbs9mg

这个办法真好!点个赞!嘿嘿。。


本帖最后由 寻找蜗牛 于 2021-9-10 14:33 编辑


即将去西藏探线一个月

所以先暂停更新


鉴于合作方的要求

新线路相关信息暂时不能发布在8264等有竞争关系的户外平台上


如果想了解这次所探新线路的相关信息

可以关注本人公众号:荒野空间

12月左右会以图文和视频的形式在公众号上更新新线路的信息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