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行摄 || 寻访逐渐消失的上海老街—南汇黄路老街 - 上海 - 8264户外手机版

  上海


    黄路老街位于浦东新区南汇境域中部,川南奉公路和黄路港经此。黄路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距原南汇区人民政府所在地惠南镇3公里。原所辖地区是离县城最近的乡镇。相传清光绪初期有黄姓人垦殖于此,筑有小路一条,人称黄家路。

      光绪末期,这里逐渐成镇,镇因而得名。自民国35年(1946年)为黄路乡政府驻地后形成集镇。聚落略呈矩形。老镇面积0.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500人。老街东南为新街区,有农民街,居住者大多是来镇上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四郊农民。镇东楼房毗接,多商店,为商业闹市。有毛纺厂、轧花厂、金属丝网厂、五金工具厂、搪瓷厂等企业20余家。


去年人在旅途阿鱼发了一篇贴子,

介绍了上海的30余个古镇,

才知上海除了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陆家嘴摩天大楼、外滩万国建筑,还有隐藏在各个角落的这些古镇老街。

遂决定有空时逐一探访,触摸上海真正的历史。

去年走了枫泾、大团、新场、青州、横沔、六灶等,

上周日正好有空,秋高气爽,就近去了之前已走过一次的黄路老街。

  “黄家路”被人们称作“走出来的集镇”。

据记载:清雍正十年七月十六日半夜,南汇外护塘殷狂风暴雨遭毁灭性破坏,塘内大片土地成泽国,惨死万余人。灾后,钦琏再次奉旨出任南汇知县,并率众修成长达百里的新海塘,人称“钦公塘”。钦公塘筑成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防护严格,严禁践踏。道光年间,知县王春荫率众在塘东又建筑了一条王公塘。之后,‘’塘禁‘’逐渐解除。光绪年间,住在钦公塘西坡的农户黄树定为到塘东的海滩垦荒,打柴放牧,沿着今天的“黄家路港”(黄路港)往来进出,久而久之闯出了一条小路,俗称“黄家路”。后来,杨姓、孙姓、倪姓等移居路边者日多,逐渐形成了村落。之后,村民陆续沿钦公塘筑街为市,开设肉庄、鱼行、竹行、米庄、南货店等了各类店铺,形成集镇,并于民国初年正式称之为“黄路镇”。这是钦公塘边上最早形成的集镇。

解放后,黄路镇几经改造,规模不断扩大。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南北大街长达一里,有各类商铺、银行、卫生院、学校、工厂作坊近二十家。黄路镇曾相继是黄路乡人民政府、黄路乡人民公社、黄路镇镇政府的所在地,先后建成设了新街和居民新村。老街逐渐被淡出了人们的视线。2003年,黄路镇划归惠南镇管辖。

从川南奉公路拐进黄路老街的街口

朱氏老屋。挂牌老宅,规模较大,也比较有特色。

一走进老街,感觉时光在这里已停滞

和我2015年来时相比变化不大

据了解,这些留下来的老房子长则百年,短则也五六十年以上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斑驳苍桑的马头墙,静静的守望着晨时月

安居才能乐业

2015年来拍照片时,有好几个人问这里是否要拆迁了?他们以为我是拆迁办的。盼拆迁的迫切心情可见一斑。

此次,仍有人在问。

沈氏老宅 ,曾经是黄路乡人民政府(人民公社)旧址。

此次来,有工人正在修缮。和施工的人聊天,得知上面的字是“黄路乡人民大会堂”。

再不维修,估计要坍塌了

2015年国庆所拍照片

2021年9月所拍照片

房屋已维修,更换了屋瓦,门窗和墙面都处理过了

不知来的时间不对,还是本来就如此

此次来老街上行人稀少,偶见老人坐在藤椅上静静的守望,

和老街慢慢的一同老去

蓝天映衬下的黑瓦白墙,更显江南建筑的韵味

拍照时听到屋里传来老人一阵阵的咳嗽声

老街上的年轻人大都已搬去楼房,只有老人故土难离

坍塌和破损随处可见

守望老街

几成危房,仍然住着人

这家维修后感觉要好一些

这家已人去屋空,斑驳不堪、摇摇欲坠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