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七大古都安阳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安阳彰德府城隍庙

彰德府城隍庙

安阳 府城隍庙,又名威灵公庙、彰德府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位于 安阳 市文峰区鼓楼东街6号。城隍作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只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安阳 府城隍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773平方米,建筑面积2792平方米。

彰德府城隍庙

这里是免费开放的。

彰德府城隍庙

安阳 古称彰德府。彰德府城隍庙布局为四进院落、五座大殿。每院以大殿为主体,配有左右对称的廊房或配房,后院东侧有三座道房,前院有牌楼、照壁、判池,中轴线上为五座大殿。屋顶有硬山式、悬山式、歇山式,屋檐分单檐和重檐结构。布局结构严谨,建筑材料均为木质结构,青砖墙面,方砖地面,草 白玉 檐石,琉璃瓦顶。为 安阳 市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
为研究 中国 古代汉族建筑艺术和道教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1986年11月,被 河南 省人民政府公布为 河南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嘉靖年间的《彰德府志》记载"城隍庙在府治 东北 ,始建于明洪武二年, 景泰 五年王锐增建。"乾隆52年绘制的图上,城隍庙分为庙前和庙中两个部分,庙前往南依次为三间琉璃瓦木结构的牌坊、月台和影壁,一溜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过厅、抱厦、正殿、寝宫。

相传城隍出巡的日子每年有三次,分别是清明节、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这每逢城隍出巡时,老 安阳 城内万人空巷,争相观看。城隍爷出巡,有大锣开道,一路上锣鼓齐鸣,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庙中出来后穿过神路街,围着护城河,出巡队伍从北大门来到西大门,顺西大街返回城隍庙。在返回的路上,临街的老百姓都会点燃灯火,手持各色灯笼或高举火把,迎接城隍。

安阳 的城隍庙已经伴随着老城走过了一代又一代,如今随着 安阳 城市的大踏步发展,一座座现代建筑拔地而起,而城隍庙依然保存着它的古朴守护者这座城市。每月的初一十五,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城隍庙门口熙熙嚷嚷的香客陆续而来。
安阳 为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地灵人杰,具有极其丰富的汉族民间风俗和民间艺术宝藏。重修后的府城隍庙辟为市民间艺术博物馆,收藏展示了我市民间艺术家们创作的农民画、书法、泥塑、根雕、剪纸、剪叶及今人已久违的轿子、执事、手工艺品等。在这里,逢年过节还能经常看到民间艺术表演如秧歌、锣鼓、说唱等。与古都 安阳 殷墟宗庙遗址的厚重大气相比,城隍庙的建筑制式和民俗展览显得饶有风味。原汁原味的乡间艺术在这里生动的展现,是来 安阳 旅游和 安阳 市民闲时游玩的推荐去处,交通方便,收获喜出望外。

彰德府城隍庙

彰德府城隍庙

彰德府城隍庙

西南面为释伽佛说法像,释伽牟尼端坐中间,弟子阿难和迦叶分立两旁,佛龛前立两位护法金刚。

安阳文峰塔

文峰塔旁边有五代后周时期皇帝所立石碑一方,因为年代久远,碑文大多已经风化不能辨识。

东面雕刻释迦牟尼佛涅盘经变。画面中央佛祖侧卧,头顶现出佛光,佛光顶端立一小佛像,象征佛祖已转世,弟子们围绕四周,痛苦万分,前蹲一力士,一手托腮,一手抚膝,极为悲哀。室外 狮子 痛吼。两侧双树,说明此事发生在娑罗林双树之间。右侧树上悬挂大钟一尊,其旁一武士作敲钟状,诏告佛祖涅盘。整个画面制作精细,人物表情丰富。

安阳文峰塔

东南面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佛祖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左一贵妇人,高髻,长衣宽袖,双手合十;右侧一人头戴王冠宽袖长衫;其后一人躬腰双手捧贡物。

安阳文峰塔

正南面为三身佛,中间端坐法身毗卢遮那佛,右为报身卢舍那佛,左为应身释迦牟尼佛。

安阳文峰塔

安阳文峰塔

西北 面为释伽佛雪山苦行修定像。佛祖端坐于莲花座上,置身于崇山峻岭之中,左为猴献 仙桃 ,右为鹿献灵芝,山上苍松翠柏枝叶繁茂,画面上部又有三尊小铜佛。传说悉达多出家修道,在雪山修行,决心使众生脱离诸苦,了脱生死。他来到雪山,自断其发,苦行六年,得大神通。猴与鹿献食,供养佛祖。

安阳文峰塔

正北面为观音 菩萨 与善财龙女像。 南海 观音端坐于莲座上,背光周围流云环绕,右侧净瓶端放,善财童子、龙女、文武侍者立于波浪之上,分立 菩萨 两侧。 菩萨 用法眼观闻众生求救的呼唤声,然后使众生得以解脱,故名观世音。唐代因李世民之名讳,省去世字。此为 菩萨 在佛祖说法时在其背后护法之情状。

安阳文峰塔

安阳文峰塔

东北 面为佛为天人说法像。佛祖两边侍立两位飞天,背光周围流云环绕。

安阳文峰塔

最下面的是塔基,塔基上是一个圆形莲花座,莲瓣共七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把塔装饰得更为美丽。圆形莲花座上就是塔身了,塔身第一层令人惊叹的是精美的砖雕,塔身四个正面有门,正南为实门,其余为砖雕假门,门楣为拱券形,上雕二龙戏珠图案,龙在云中飞行,张牙舞爪扑向火焰珠。砖雕假门上按木制门形式雕刻,门框周边雕满西蕃莲。八根龙柱每根雕刻腾龙两条(火焰流云环绕龙的四周,布满龙柱),龙身卷曲弯转,努力向上,似欲腾空飞去,于是龙柱上八条铁链既固定了砖雕砌块,又挽住了神龙。门窗之上是八幅高浮雕佛传故事,讲述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事迹,雕刻人物甚多,形象逼真,画面生动。

安阳文峰塔

安阳文峰塔

西面为太子降生图,即释迦佛诞生的图像。画面正中祥云笼罩,帐帷垂挂,内中雕刻人物较大者为一贵妇人,身后紧跟侍女。外有一裸婴立于桌上,左右二力士相护,天上九龙吐水沐浴太子。整个画面人物众多,形态各异,造型生动,故事表达完整。

安阳文峰塔

而文峰 塔下 的天宁寺大雄宝殿为清乾隆年间所建。

安阳文峰塔

安阳文峰塔

安阳文峰塔

安阳文峰塔

安阳文峰塔

安阳文峰塔

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长40米。砖身木檐。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7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把塔装饰得更为美丽壮观。[1]

大多数的塔都是由下而上的逐渐缩小,而文峰塔之独特,就在于其一反常规,塔身上大而下小,呈伞状,为国内外所罕见。塔通高38.65米,塔基周长43.2米,壁厚2.5米。塔身有五层重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塔刹属藏式喇嘛塔,为清代砌筑。

安阳文峰塔

天宁寺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高2.6米,平面呈八角形,基上有螺髻状莲瓣七层,上下交错,砖质磨成,塔身座在莲瓣上。塔身第一层高大,以上四层低矮,直径逐层增大,以上檐水不滴下檐为限,形成上大下小的优美外观。每层檐下有砖质斗拱承托出檐,二至五层塔身有相互交错的通风口,使塔身不因通风口集中于一条垂直线而出现裂缝。每层檐角均悬有铜钟,微风徐来,叮当之声悦耳动听。给人以高远静穆之感。塔体由八角形基座、须弥座、圆形金刚圈、瓶身等组成,高10.8米,基座上留有两个对称的通风窗。塔内壁有72级台级,可旋转登上塔顶。
文峰塔的构造为平面八角形,砖木结构,琉璃瓦顶,塔的八面壁上分别饰有直棂窗,圆券门和佛教故事砖雕,刻工细致,形象逼真,造型动人。

安阳文峰塔

安阳文峰塔

安阳文峰塔

安阳天宁寺(文峰塔)

参观完袁林坐包车来到文峰塔。景区门票20元,有免费导游讲解,导游证不带团不免票。

安阳文峰塔

安阳文峰塔

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寺原建于隋仁寿(601-604)年间,塔修造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元、明、清三代都曾重修此塔。
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当时任彰德(即今 安阳 )知府的黄邦宁,主持重新修葺天宁寺和塔。他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在今 安阳 市西大街小学校内)相呼应,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于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

安阳文峰塔

安阳文峰塔

袁世凯的葬礼

袁林

袁林

袁林

袁林

袁林

袁林

袁林南面的洹河。是 安阳 的母亲河。袁林前临洹河,后靠韩陵山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

袁世凯墓冢是模仿的 美国 南北战争北军司令, 美国 总统格兰特的滨河墓园,是平地起墓,像我们平时盖房子一样,先打地基再建墓室。墓室分为左、右两个。左墓室用 来安 葬袁世凯,而右墓室则留给了他的原配夫人于氏。为起到保护的目的,在砖砌的墓室外又加上了一层一米多厚的钢筋水泥作为外框,所以非常坚固。上面有十二支西洋狮做装饰据说,当年整个墓区由藜寨围护,寨外辟渠注水,环绕周遭;寨内松柏梅槐浓荫蔽日,在平旷的洹上一带,的确是一处景致福地。当年红卫兵曾想用土炸药炸开墓冢,但因为土炸药本身威力较小,而墓冢是 德国 工艺建造,十分坚固,所以没有炸开。

袁林

袁林

袁林

袁林的平面图。

袁林

袁林

袁林

袁林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