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转山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冈仁波齐(藏语:གངས་རིན་པོ་ཆེ)意为“雪山之宝”,是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四大河流的发源地。

冈仁波齐被四大宗教认定为宇宙中心:
藏传佛教视其为须弥山,象征无量幸福;
苯教认为它是灵魂栖息地;
印度教称其为湿婆居所;
耆那教尊为祖师得道圣地。

冈仁波齐——一生总要来一次的地方,52公里转山路丈量生死,这座海拔6638米的山峰为什么会是大家拼上性命都要转上一圈的地方,首先从名字我们就能知晓一二,“冈”意为雪山。仁波齐等于仁波切,意为珍宝,冈仁波齐即为雪山之珍宝。它是四个古老宗教共同的圣山,据说围绕冈仁波齐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于我而言,第一天是为了遇见神山,第二天是为了遇见自己。

6月19日-6月20日 日喀则到普兰县巴嘎镇
继上次东坡结束,我跟焦在日喀则休整一天后,继续出发冈仁波齐。6月19号中午12点,我们坐上了前往神山的长途大巴,经过一天一夜的颠簸,于6月20日早上9点多到达普兰县,中途2:00-5:30在仲巴县帕羊镇聂康村旅馆休息三个半小时,(与其说是休息了三个半小时,还不如说是煎熬苦等三个半小时,我与焦几乎都没睡着过。)

车上焦发挥了他的交际优势,很快便与大巴车上一同前往神山的游客打成一片,连坐我旁边的姑娘都不放过,聊得带劲,在小焦一阵鼓吹,忽悠下,小姑娘成功被我与焦的光辉履历折服并吸引,下车后不自觉加入我们。由于并不清楚小姑娘姓名只能喊作小妹,(后来在下山后添加微信时才知道姑娘姓氏,我改口称“小熊”)就这样原本两个人的冈仁波齐转山也变成了三剑客冒险之旅。
三人在山脚下的兰州拉面馆一顿风卷残云过后,时间刚过11:00,随即决定出发。由于计划要住山上客栈,所以我们选择轻装上阵。考虑到这些因素,离开日喀则酒店前我将小鹰重装包的顶包拆下,转换成轻巧单肩包使用,这招之前在乌鲁木齐闲逛就曾使用过,可谓屡试不爽;不过这也为我后来的希夏邦马肩膀疼痛埋下了伏笔。

6月20日 景区收费处(4680-5300)-天葬台

根据小熊提供的情报,我们成功**进入景区,在半山腰绕了好大一圈的我第一个从山腰先切下来,还以为小焦要沿着山腰一直走下去呢,最终还是被我给喊了下来。

图1:**线路
走了大约6公里到经幡广场,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刚开始出力太多,右腿的小腿肚居然抽筋了,关键时候掉链子。小熊告诉我们,这段河最后会流到印度境内,成为恒河的源头之一。看来这丫头确实是做足了功课,不似我与焦,只知道一味的爬山,对于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今天又被上了一课。
当人感到不适时,总会找各种各样理由,借口来止步,我几乎吃光了小妹自带的零食;直至她拿出给土拨鼠准备的饼干也被我干掉一大半,才肯罢休。这一次,我彻底沦为“减速带”。看着小黄身上左右两旁系着的经幡,感慨我连条狗都不如——我明显注视到它刚才对我投来鄙视的眼神。

图2:小黄
本以为吃了小焦带的榨菜,抽筋会有所缓解,然而实践证明这似乎并没有什么卵用。看到此处有点草坪,我直接躺了下去,跟坐在一旁地陌生人唠嗑;学着焦,打开这种社交方式。
图3:躺平的我
虽说今天的路程不及明天,但由于出发比较晚,时间不算宽裕,休息片刻便要出发。短暂的休整虽对抽筋缓解不大,但也算是给了我喘息之机。

图4:继续出发
一路上不断地挑逗土拨鼠,终于在快到止热寺之前,成功弥补了我东坡的遗憾。这边的土拨鼠由于整天都跟人接触,不是很惧怕人类。(虽然这帮小家伙甚是可爱,不过还是要适可而止,其一,他们自身携带鼠疫病毒; 其二,过分的投喂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习性。)
起初,按照计划我们只到止热寺,结果这两人到了止热寺的大铁桥旁却以明天行程太远,爬升太多为由,要继续前行到天葬台。二人一唱一和,啥时候变得这么默契了?小熊,你,我也就忍了;焦,这是要趁我病要我命啊。无奈只得继续出发,谁让我摊上这么个队友呢,好在天可怜见,晚上21:30我一瘸一拐的到达天葬台客栈。此时此刻,何以解忧?唯有暴富(饱腹)。走出客栈的餐厅时,天已全黑,只能凭借手机的微光摸黑进入我的房间,和衣而眠。

图5:天葬台客栈
图6:夜幕下的天葬台客栈
6月21日 天葬台客栈- 终点(5300-5560-4680)

天还未全亮,我已苏醒,依稀感觉到半夜有人从客栈旁边赶路经过,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赤子之心,这便是信仰的伟大之处。不记得昨晚小焦跑出房间有几回,但看得意之色,已然知晓他一定窥得星汉灿烂,感受过手可摘星;再转头看向小熊一脸睡眼惺忪,无精打采的样子,心想肯定是被小焦的呼噜声吵到,影响了睡眠质量。(我猜小焦一定也是这么说我的,哈哈。)
在我的一再催促之下,三人再次踏上旅程。好在经过一夜的休整,我已满血复活。昨天的小腿肚抽筋似乎也已康复。清晨,路上已有不少人开始了徒步,站在海拔5300的山脊上,寒风阵阵,衣着单薄的人会被冻到瑟瑟发抖,好在我有厚羽绒服加身才躲过一劫,果然,有备无患这一词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唯有不停运动散发出的热量才能抵御寒冷。我只能不断地向垭口方向进发。不多时,便与焦跟小熊拉开距离。直至眼前出现一块贴满照片的大石头才驻足。此处开始,渐渐能够被阳光照射到,沐浴在阳光下,明显能感觉气温也在一点点上升。后来通过了解得知这块巨石名为“列及达布”,翻译过来叫“业之马”,业之马是**王的坐骑,然后随着**王一起飞升,当地的藏族朋友们会骑上这匹“马”,面向垭口的方向拜一拜,希望他们以后在走路、骑马、开车的途中,包括日常出行中遇到危险,都能逢凶化吉。(只是越来越多的人对这块石头有了曲解,被认为是往生石,以至于后来有很多人在转山时将已故亲人,甚至是狗的照片贴了上去)

图7:业之马

从这里开始,我便不再着急追赶时间,一边缓慢爬升一边等待焦跟小熊的到来,即便一步三回头,奈何我直到登顶卓玛拉垭口,迟迟不见两人到来。转山最难的一段竟在我闲庭信步式的溜达中结束了。很多人在这里挂上经幡向神灵祈福。但见一支由专人带领下的商业队引导着一帮异国面孔骑着马儿从我傍边经过停下休息,已有人开始窃窃私语“这帮人应该是印度的高种姓人群,他们应该是印度教信徒。”我才确信,在现实世界里信仰是不分国界的。不同文化的信徒,也能和平的跪拜在神山下,用不同的转山方式完成朝圣之旅。
在我焦急的等待中,焦及紧跟在后边的小熊终于9:30与我汇合。差点以为接下来我要孤军奋战了。焦告诉我说他见到了同车前排位置的北京大姐了,大姐由于有些高反走得慢,他们陪着大姐走了一段;切,这厮会有这么单纯?我心想这货八成是在打听大姐女儿的下落了。(不晓得焦这会跟北京大姐的女儿联系上没,焦,如果联系上了,那我可得恭喜你呀,早日告别单身。嘿嘿!)
翻过垭口,就是下坡路,挑战接踵而至,长距离枯燥的出山路是漫无目的的,好似永无止境。

图8:下山途中

不动地钉是垭口下来的第一个补给站,只是我在这边稍作停留便出发了。直到宗堆,我才看到出山希望,只不过走到这里,每个人身体都严重透支,只能凭借毅力继续前行,我感觉身体如僵尸般挪动,午后天气异常燥热,刺眼的阳光照射下眼前一片迷蒙 。长距离跋涉,累到人跨疼;怎一个“菜”字了得,丢人呐,就这还玩户外。

一路可见磕长头的朝圣者,虽然我没有他们的信仰,但他们的虔诚却能打动每一个来人。我感觉我的灵魂也在慢慢洗净铅华(回来后又变俗了)。

图9:磕长头

一路上我与小熊,焦还在讨论关于冈仁波齐转山修行,僧人,当地藏民,他们有信仰,转一圈可洗尽罪孽,转百圈可成佛(转满13圈才可以转内圈)。我们又何尝不是在修行的路上呢!爱欲之人犹如持炬逆风而行,我们只有放下执念,才能活的洒脱。
正如王导的这段台词“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可能翻过去山后面,会发觉没有什么特别,回头看会觉得这边更好。”????
很喜欢一位博主的这段话:这段路长到我能把自己一辈子来来回回梳理好几遍,当我历尽辛苦完成转山,那种幸福和满足感无法形容,我也许不相信十万个等身长头能让一个人功德圆满;也不相信许下的大愿真的能够带来世界和平。而我会赞美这次旅行,赞美人类依信仰而生的坚定,面对贫穷与生死的坦然和湖边起舞的快乐。

现在印度人非常多 价格很贵

我感觉我的灵魂也在慢慢洗净铅华(回来后又变俗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