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二顶 七日问道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十一假期,原本计划挑战狼塔C+V线,却得知线路全线禁穿,曾约的“搭子”也被核查,无奈只能放弃。但心中那份不甘始终挥之不去,于是决定以洛阳为起点,策划一次百公里徒步,用脚步去释怀那份对山野执念。


路线设想

1 老君山 → 五台山

老君山传为老子修行之地,五台山则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一道一佛,二者文化属性迥异。两地相隔七百多公里,十天之内难以走完,只好作罢。
2 老君山 → 太行山
国庆前刚反穿过南太行  韩口—八里沟段,那条线在假期人潮汹涌,这次想寻一处清净之地。

3 老君山 → 武当山
老君山为老子归隐修炼之所,武当山则是真武大帝的道场,素有“南北二顶”之说,一文一武,遥相呼应。从老君山金顶到武当山金顶,图上测距约295公里,预计八天完成——既然心动,不如即刻出发。


徒步日记

第1天 | 老君山正门 → 金顶 | 21公里


10月5日下午三点,自老君山正门启程。47斤的背包沉沉压在肩上,每一步向上都是意志与体能的考验。山路在脚下延伸,海拔在喘息中攀升。暮色四合,山灯渐亮,晚上八点十五分,终于踏上金顶,完成1500米的拔高。五个多小时的征途,今夜以云顶为家。


第2天 | 老君山金顶 → 太平镇 | 43公里


10月6日,中秋夜,山顶夜爬的游客络绎不绝。凌晨一点刚过,便陆续有人登顶。寒气袭人,我将帐篷搭在连廊下,四周坐满歇脚的游人。谈话声断续传来,辗转难眠。挺到四点,钻出睡袋点燃炉火,简单煮了早餐。五点半收拾装备,拔营启程。

六点整,自金顶出发,今日目的地是南阳市西峡县太平镇。从栾川往西峡,需穿越老界岭隧道。抵达隧道前,是近四小时的上坡路。细雨飘洒,背包仿佛随海拔攀升愈发沉重,直到穿过隧道,才稍感轻松。

整日穿行于山岭之间。阴雨连绵,薄雾笼罩群山,行走其间,如入云中梦境,脚步也仿佛踏入另一重时空。

太平镇地处西峡县北部山区,坐落于中原最高峰犄角尖脚下,位于伏牛山主脉老界岭的腹地。这里森林覆盖率超过95%,生态资源丰富,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独有的清爽湿润小气候,孕育了品质稳居全国之首的中药瑰宝——山茱萸。相传唐代太平公主曾因抗婚客居此地,后人遂将此地更名为太平镇。

第3天 | 太平镇 → 二郎坪镇 → 双龙镇 | 43公里


10月7日,雨仍未歇。帐篷外侧与地布早已浸透水痕。早晨七点半,在淅沥雨声中醒来,煮一包泡面,配上前日备好的肉夹馍,坐在帐中静静进食。帐外雨幕连绵,人如孤舟飘摇于山海。餐毕收拾行装,见帐篷湿重,在附近寻一废弃棚架,将雨水空干。九点半雨势停歇,继续上路。


雨后山间,空气清润如洗,昨日疲惫一扫而空。因出发较晚,今日稍提速前行。沿途行人稀少,车辆偶遇,方知数月大雨冲毁多处路段,双车道仅余一条,警示标牌立于路中。出门在外,安全为上,远行千里,终究只为平安归家。

便是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工事也抵挡不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一路南行,不觉已从太平镇踏入二郎坪镇境。此地因村头两石形似狼影,旧称“二狼坪”,后雅化得名。镇域内有汉王城、马武寨等历史遗迹,亦有五道幢、银树沟等自然景区。虽心向往,奈何行程匆匆,只能略作了解,便继续赶路。

将至双龙镇时,偶遇一幕送子求学场景。少年负书包登车,母亲立于车畔殷殷叮咛:“路上小心,到了报平安,家里不用牵挂。”简短数语,道尽慈心。车影渐远,母亲仍伫立原地,挥手凝望,直至转角不见。此情此景,纵使铁石心肠,亦为之动容。

双龙镇坐落在西峡县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镇域地势起伏,鹳河与蛇尾河穿境而过,四周峰岭环抱,平均海拔约460米。此地矿藏丰富,石墨储量尤为可观;龙潭沟、石门湖等景点星罗棋布。然连续三日高强度徒步,身心俱疲,已无暇赏景,只盼早日扎营,觅得一夜安眠。

  第4天 | 双龙镇 → 西峡县 → 淅川县 | 45公里


10月8日,得知从双龙镇前往西峡县的途中有一段“绝望坡”,连当地司机都宁愿绕行双龙镇上高速以避开它。听人劝,吃饱饭,再加上连续三天负重柏油路行走,双脚底板已磨出五个水泡,肩膀和胯骨也深深印着背包带的勒痕——于是决定乘车前往西峡县。

西峡县地处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西接陕西商南,北邻三门峡卢氏及洛阳栾川、嵩县,东依南阳内乡,南连淅川,是豫西南一方山环水绕的边城。

下车后,本想先找地方吃饭,却瞬间成了路人眼中的“异类”。两根登山杖、一个巨大背包,胡子拉碴、头发油腻,短袖短裤配高帮靴——活脱脱一个“野人进城”。我几乎能感受到那些好奇又警惕的目光,仿佛走进任何一家饭店都会被当成乞讨者。这份忐忑,直到走出县城才渐渐消散。

或许是因为饿过了劲,此刻只想尽快赶到今天的落脚点。沿着208国道再走约20公里,就是目的地淅川县。从下车点步行约一小时后,我在国道边被一位大爷拦下。他用一口淳朴的河南话问我:“小伙子,你背真大包是去弄啥哩?”我答去淅川,他摇头笑道:“真信球!来吧,我捎你一段,这还远着哩,几十里地嘞。”

婉拒大爷的好意后,我继续独行。县城边的国道宽阔,车流飞快,大货车擦身而过时卷起一阵强风,有两次会车时几乎贴身掠过——一个人走在深山不曾害怕,反而在这城郊车流中感到了恐慌。

距离淅川还有15公里,我在208国道高速口旁一家冷清的司机快餐店吃了碗面条。出于安全考虑,最终选择乘车完成今日最后一段。当晚,我在淅川体育公园的河边扎营。微风拂面,水声轻响,夜色温柔,为这一天画上宁静的句号。

此地值得多书几笔——
淅川历史深远,七十万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生息。她坐落于豫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的黄金地带,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平川而得名。这里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中原未战,淅境兵动”之说。这片土地曾孕育了商圣范蠡、史学家范晔、思想家范缜等众多熠熠生辉的历史人物,文脉绵长,底蕴深厚。

  第5天 | 淅川县 → 丹江小三峡 | 43公里


10月9日,是景色醉人却又心惊胆战的一天。因昨日仅走了八公里并休整半日,今晨七点出发时状态格外饱满,也许是离终点愈近,心中多了几分力量。

沿河边步道直行近十公里,流水潺潺,秋色如卷,人在画中行,恍若山野道人独享这一方天地。不料行至贾沟大坝附近时,忽遭一只黑背犬偷袭。它体型壮硕,来势汹汹,第一次扑袭未中,竟再度发起进攻。我急将登山杖交叉成“X”形,一杖直指其目,一杖上下挥动,低喝声中俯身前压——它终露怯意,边吠边退。我立在原地,心中既喜又惊:喜的是险中取胜,惊的是若反应稍迟,后果不堪设想。

过贾沟水库,眼前如展开一幅青绿山水长卷,我却不敢久留——还有四分之一路程待行。下一站本是丹江小三峡,谁知导航竟显示两处同名地点。错走十三公里闯入死胡同后,折返再寻第二处小三峡,此时手机电量已告急。

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至白渡滩时手机彻底关机,充电宝电量耗尽。全凭记忆沿主路前行,算来还需四个多小时才能抵达,而天色将晚,山路无人。一种隐约的不安如影随形。

在一处长坡前,见一老婆婆推着四轮车在路中央缓缓挪动。四野无人,暮色渐暗,我心骤然发紧,未敢交谈,快步急行。直至坡顶望见几户人家,才长舒一口气——原是虚惊一场。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