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雨中——国庆北太行骑行日记 - 骑行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骑行天下

国庆前几周,随缘又在4+2群里邀集国庆期间往北太行骑行的骑友,目的地是北京房山区的红井路,河北易县,涞源等地的一个环线。五一的南太行之行感觉甚好,很想再跑到大太行的北端去看看那里的山是什么样,但不知单位假期期间是否会有禁足令,没敢贸然报名。直至离假期开始还有两三天,见单位并未有专门的通知说不准出行,只说要报备下,于是决定报名去走一走,此时已有十位骑友报了名,车位仅只有两人了,也算赶上了末班车。

10.1

头天晚上与几人聚餐,喝得有点猛,记得喝了有三杯半吧,七八两了,是我能承受的极限了吧。到家指点着让家里的给准备了些出行衣物。早上四点多起来装了包往集合地出发。五点半不到来到了康馨园门口的集结地,竟然是最后一个到的,大家帮忙拆解了车子装上了车。五点五十发车,走高架往柳新上的是微山湖西边的济徐高速吧,后来又转上了其他些省道国道的高速往西北进发。国庆期间,高速免费,出行的车相对多些,行至鱼台附近,我们过去没多久,发生了车祸,几个车剐蹭追尾堵了车,后车没跟上来。边前行边与他们联络,需要等交警记录,清障才能前行 ,不觉他们就落下了得有1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了。停东平服务区上卫生间,坐在一个小亭子里玩侯后车到来。久候不至,于是起身登车再行。十一点多些停德州武城服务区午餐。又是随缘家里的给做的路餐,炒海带丝腐竹鸭肠咸菜四个小菜,每人一个鸭腿,高桩馒头吃了仨。吃着,后边车也来到了。饭后继续前进,在徐水附近西行了段距离,堵了会车,转入另一条高速才又往北狂奔起来,再下高速又往西行了十公里左右,进了易水县城。沿途村落感觉较为脏乱,还不如我们这农村建设得整洁呢!县城里到处都在封闭进行道路整修,让本不宽阔的道路显得更加逼仄。在城里兜了一圈也没看到可停车住宿的地方,时间也只四点左右,这么早就停歇也没必要,索性舍了这原定的目的地继续往山里进发。沿国道234又行了一个多小时,停在了涞水县永阳镇洛平村。入住路边一家名为乐得的农家宾馆。宾馆为农家院落改建而成,房主自己经营。一间房两个人,有热水,有简单的浴具,能洗澡,竟然只要60元。

天色尚早,放了行李出门溜达。地图上看,这洛平村是个不小的村落,由东南西北四个洛平村再加什么幸福村挤聚在一起而成,国道234穿村而过。村子西边有个中庆华寺,店老板娘说是个古寺。一群人松松散散地漫步过去,也算解了一天窝在车里的疲惫了。村头多高大的杨树林,往外则是星散的田地,多种植玉米,大多已收获过了。再远看,西、北方向都有山岭山丘环护,所处位置与五一停歇的任村镇大致相当,皆为山区与平原过渡区,但这里的山岭姿态是与五一所见的南太行的山大不相同的。南太行那些山们是拔地而起的,长墙样连绵的山岭上戴着个平顶的帽子,这儿的山正好是相反的,下部的山体是缓平圆润的,到了山顶处却是呈现出了一种犬牙交错参差不齐的峥嵘面目来。眼前所见正应了孟夫子那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景致了。环拥在山林庄稼中的村庄空气是清新香甜的,又值此金秋之时,天气凉爽,穿行其间,感到的是舒服惬意。

行只三五百米,就来到了村西一座钢筋混凝土筑起的“古寺”前了。台阶上荒草丛生,台阶前两头巨大的石狮寂寞无聊地立着。上了台阶,庙门紧闭着,木门上的油漆已是班驳陆离了。透过门缝看去,静无人声,也无香火,轻扣门环也无人答理。看这情形是无人住持的了。若不是这寺庙紧邻着民居,放在荒山野外,大抵是能做一部恐怖片的场景的了。绕行至寺庙后边也不得其门而入,只得作罢。

寺庙后边有处十余亩的水塘样的所在却是处不错的景致。环绕汪塘,荒草没人,几只荷兰花的奶牛正悠然地觅食其间。水中近岸处杂生水草,覆以绿苔,水中央却如明镜样倒映出西山犬牙似的山峰和被落日点亮了的流云。

从几幢烂尾的小楼下钻过再穿过落叶覆满地面的杨树林就又入了村庄里了。在村道小巷中穿行,遇到群从野外归来的绵羊。新剪了羊毛,白白的像山羊了。一天的觅食已饱涨了两腹,它们甩着肥尾拥挤在村巷中往家赶,不时“咩咩”轻唤几声,招呼着子女同伴。归牧的羊群,让山村满溢了田园气息。不辨东西地在巷道里穿行,两侧是大小形制不一的院落。总体上看,村民的宅基地是不小的,大的得有一亩多,小些的也要半亩地。房屋多平顶,楼房不多,公路两侧的房屋倒有些二层的楼房,多营生着些这样那样的小生意。

不觉接上那条国道,沿国道返至宿处,天色也暗了下来。在隔壁的小店里,随缘前轮他们几个早归的人已安排了晚饭。熟食摊上弄了耳丝,猪头肉,花生米,扒鸡已摆放在了小店里拼放的两张餐桌上。里间里,老板娘在滋滋啦啦地炒菜了。聚齐了人,倒上了酒,先举杯为祖国庆生,再交流相互认识。此行计12人,随缘,前轮,姜先生,孙晋旗,流光一翔,自由风,行者,乐活,李强,荤和尚,雨水,我。年龄五十到十,骑行时间的长短不等,有的二三十年了,有的是初次远行,大家自我介绍了下,免不了一阵哥哥弟弟的亲热一番。陆续端上来几个炒菜,多素少荤,虽都一个味,但清清爽爽不油腻是极为可口的,是居家日常菜的味道。听人夸赞,老板娘也只淡淡的说着乡下村菜,谈不上味道,委屈大家将就吃吧,是个很会说话的人呢!重头戏在最后,随缘点菜时让给烧盆汤,那诚朴的老板娘就找了个最大的钢筋盆给烧了满满登登一大盆紫菜蕃茄鸡蛋汤,12个人用大碗盛了几轮,盆里还有剩!就着老板家炸的辣椒油,又吃了三个热个馒头。饭后结帐,一群人在店里连吃带喝地忙活了母子二人一晚上,才只二百元多点,便宜得让人不好意思啊!道了讨扰,出了店门,一群大肚的汉子们又在暗黑的国道上晃了两公里消食。庄子里有一户正在办喜事,随缘他们循声去看热闹了。我则走回宿处洗漱睡了。同宿为行者,有缘的很,也姓张,住龙湖世家只一湖之隔。老家柳泉,我第一年工作时的地方。也曾喂过牛。在家没相识,跑了千里外,却在他乡相识同宿!

10月2日

只一点多些就醒来了,听窗外秋虫呢哝轻吟,细辨唱腔的异同。第一天要组装车子,不便外出,就在床上辗转到了天明。天亮了,相帮着组装了车子,照相。出门就是家早点铺,包子菜盒稀饭豆脑。一个菜盒,一个豆角菜包,一大碗稀饭,三元。三元一顿的早餐好久没吃过了。

饭后,沿234继续向前骑行出发。先下了段缓坡,再爬升一段,翻过一个垭口往下去冲了两三公里,接着缓上坡。十五公里处绕过了一个山腰又开始了两三公里的自由落体运动。速度起来了,人也活动开了,就快了许多。一路穿村过镇的,行至一大桥上时,与刘哥不觉走在了前列,往后看看不见了后边队友,道路有岔出,不敢再行,于是立在那桥上等候。桥长得有二三百米,那河道也极为宽阔,桥下流水量不小,主河道中的流水甚为湍急。单看这河说北京是个缺水的地方,让人有点不能相信。这样规模的河应当是得有名号的主河道的,北方的大河道并不多的,因地近易县,就猜想会不会是那条悲情的送别之河。找出手机看看地图,却不是,而是名为拒马河的。久候队伍不至,金哥却开车追来了,让折返拐入一岔路口。曲折骑到沈家庵小镇,想从镇子外一处桥横过拒马河去,桥另一端却是封闭了,应该是防疫的原因吧?折返再从原来已至的大桥上横过河去,看看咕咚白白绕行了七公里。过了河前行几步就是北京地区了,车辆需检查驾驶员身份证了。跟随的保障车顺利通过了检查站,却又在穿过一村庄道路时被防疫卡口阻住去路,只得绕行,又折腾了老会子。车等人的保障,变成了人等车。等待中开始落雨了。好在未下起来。短袖有点凉了,这样走走停停的骑行不发汗,到赶上来的车上取了外套穿上。

再前行不久来到|那阻断的桥梁处了,刚才若成功过桥能省下半小时路程。这里是北京房山区的一个景区叫做十渡景区的,是个长达十几公里的峡谷,刚才所见的拒马河便是从这峡谷穿行出来的。这样流量的河流切割出的峡谷是相当壮观的,宽阔处得有千把米了,窄处也有二三百米。两边的山体为百万年来的流水切割搬运,不再圆润而呈壁立之状,高达一二百米吧,而山头上却仍是巨石参差的。崖壁缝隙褶皱处和山上平缓处都缀满了灌木野草。秋意还不算太浓,风霜还没能给山林染色,也未能凋敝枝叶,倒是还能显得一片苍翠的。此处景区名为十渡,盖因从这沈家庵处往上,计有十个渡口之故吧?果然,沈家庵左近,路边立有一渡的标识,溯流往上行去,每到流水曲折宽缓、有村庄田舍的河湾处,则依次立有二渡,三渡类的标识。古人限于人力,不能修筑跨越这么宽的河面的桥梁,往还两岸多以渡船行之,故需设置渡口。渡口选址当以水缓的河湾处为佳。但现在的人们可没有耐心去慢慢的过渡了,一条名为涞宝路的柏油路穿行在峡谷中,不时简单粗暴用一条高架桥便交通了两岸,任性地一会行在河左一会跑在河右。每当跨越两岸的高架桥下,还会有一贴水而建的小桥,便于人们亲水嬉戏。如今的每一渡处都于流水两岸由村民营建了些游玩的项目以延揽客人,无非是些吃住玩买的买卖吧。我们一行十余人骑着车子一渡又一渡的近水逆流而上,遇有景致别样处便流连会。其实此处景观与其他景区也没有多少不同处,无非是俯看流水,仰观峰峦,放飞思绪将那些异形的山峰象形象物一番,惊叹一阵罢了。大概在二渡的桥面上玩了会水,在四渡的标识处照了会相,还在哪一渡处远观了处漫过堤坝的一道壮观的水幕,多呆了会,其他地方也就走马观花过去了。不觉行至十渡处,峡谷至此更为开阔,如同进入了一处小小的盆地。流水在此形成了处较为开阔的水面,环水处,山峰上,山腰间被人们开发了更多游玩项目,有高空索道,直升机观景等等,游人也更盛了,喧嚣之声更大了。地势开阔些,也就形成了个集镇,名为十渡镇,因就山谷之势呈西北东南向塞在山谷中。有镇zf等行政机关,还有处名为平西抗日纪念馆的地方,未入其中,也不知展示的是哪段历史。山谷至此也分而为二,呈”y”形。一随拒马河曲折往西北而去,一随这宝涞路往东北而去。

我们随着那宝涞路再前行,穿过那十渡镇,来到了镇子的最东头,停歇在一条从山腹里钻出来的铁道下的一家名为观山居客栈的农家饭店里吃饭。店里就老板娘一个人忙活,看来那生意也不怎么红火,大家都想吃这碗饭,但蛋糕就这么大,想让大家都吃饱也不太可能。店里没什么菜,没法像一般的饭店那样,吃什么点什么,而是有什么吃什么。连土豆丝,鸡蛋,什么都算上了,总算凑了十个菜。十个菜就老板娘一个人倒腾,怕得老半天。几个人打牌,几个人在那摆弄手机,我和金哥去帮厨,忙了老会总算吃上了。把人家蒸的一锅米饭吃没了,又把人自己吃的饼也吃完了,又下了一斤面条,才填平了一帮人的肚子。我看厨房的锅里有两块粘糕样的东西,以为是甜的,弄碗里去吃,竟然是咸的,这可是真没吃过的。最后金哥自己动手又弄了一大盆蛋汤,算帐430。

饭后再出发,一行人推着车子从铁路下穿过,沿宝涞路继续北上。推行了近一公里,接着上车骑行,路还是穿行在山谷中的,伴着一条水道曲折前行。两侧与前方的峰峦次第娱目,感觉那些山峰姿态变化比十渡还要多呢。沟谷中不时有村庄悬在半坡或隐在山谷间。近村庄处多植柿树,黄澄澄的柿子密密地挂满了枝条,叶子都已飘落尽净了。还有不少是大叶的核桃树,却是一个核桃也看不到的,不知是隐在了叶后,还是被采摘过了。没看到哪里有平整的土地,甚至是梯田也没看到。真不知道这里的山民们是依赖什么营生的。不像渡景区里那有着如蜂如蚁的吃旅游饭的山民们,做生意的也不太多,只偶尔见有几个老年人在路边卖些老南瓜,柿子,核桃类的山货。这些山货的收益是断然不夠生活的。道路千回百折地随峡谷前进,有时你觉得前面那堵屏风样的高崖应该是峡谷的尽头了,但那道路扭上几扭又绕行过去了。这样行了五公里多吧,我们离了宝涞路往一条岔道上行去,道路上升之势更为明显了。发力前行,骑行在了最前端。到一处360度大回环的转折处,那坡度就更大了。我已将大队人马甩出了三五百米了,转折过后,我就行在他们的头上了。他们到转折的平缓处就都停下来歇息,我本来也想歇下来等候与他们同行,但稍慢间,刘哥赶了上来了,他说,上坡不需要等待,快慢无所谓,谁也帮不了谁,也不会拉开太大距离的。于是继续往前赶去。越往上去坡度越大,转折越频繁了,初时并没太在意,直到它扭了几次身,却始终只在一面坡上往返上行时,我知道它是要翻越山岭了。如此频繁短促的转折约略有些五一骑行西井山和大垴绕啊绕的线路的味了。有了那时的骑行经验,知道这样的翻越山岭的道路绝非靠着蛮力能一蹴而就的,要有耐心要有毅力,不要幻想下一个转折处就能功成,要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往上磨。于是调匀呼吸匀速往上骑行。此处的坡比大垴那儿的要缓些,路面更比那儿好很多,都是平整的柏油路面,而南太行那些上坡路都是较为简易的水泥路面,有些地方还破损不堪。有了思想上的充分准备,加上坡度相对较缓,路面相对较好,这里的骑行并没觉得太过艰难。南太行的骑行,是前边最小轮搭配后边最大轮干的,而且一步不蹬就得倒退的,而这里,却是用的前二轮,后轮组甚至始终都没落到最大的。但这个坡的距离却是要比那儿大的多的吧,转来折去总也没个尽头,也骑得让人有些崩溃的。想着要给自己点强度,要再挑战下自己,就一次次的把要停下来的念头打消,打定主意无论快慢,不达顶峰绝不罢休。身边上下的多是汽车和摩托车,骑行的是一个没见着,后边原来同行的刘哥也没见了影了,应该是停歇下来照相观景了吧,这个旅程又变成了一个人的奋斗。七八个360度的回环转折后,人就升到高处去了,来路如乱丝样踩在脚下了,而去路转折却不是那么多了,虽仍在上行,却是在几个山头间盘绕上升了,弯没这么急了,坡度也更缓了些。继续骑行向前,当道路穿过一处劈开的山垭处时,我以为应该是已到顶峰,到了分水岭处了吧,但转过去,那道路虽更平缓了,但却还是在上行的,又前行近两公里,才又到了处垭口,那道路才有下行之势。是真的到达分水岭处了,虽是力竭,但今天的这段路的上行任务是完成的了,可以歇息了。今天的主要目标是叫做红井路的网红路,没来过,也没做过攻略,真的不知道路在哪里。上行这段路期间随着转折的不停增加,心里的疑惑也在加大,难道这就是那传说中的红井路吗?现在歇下来了就去看那咕咚地图,果然是这条路。也没有传说中那么虐的啊!这条路大概因起点处名为红井港,就是我们来时从宝涞路岔出的地方,终点应该在哪个叫什么井的地方吧,故而得名吧?今日行程,中午十渡打尖休息时是骑行了54公里的,从那骑行了五公里到了这红井路的起点,五公里也多是上坡,但不明显。从这红井港处开始往上坡度开始大了,骑行到这分水岭处咕咚显示为近74公里,如此算来,这红井路从起点到这分水岭处是有15公里的纯上坡路的,我算是一口气骑行了15公里的上坡路的,这样说来,也是可以小小的骄傲一下的。

久候后边的骑友们不至,想来是在能够观景处观望歇息了,来时听说,他们还要放飞无人机拍照的。边玩边骑行才是骑游的真谛,像我这只想着给自己上强度来考较一下自己的意志力和耐力的憨骑,沿途是错失了好多壮观和美丽的。往回骑行去迎接他们顺便回望下那现在才知道的红井路的真面目。下行了两三公里也没迎上,想来是大伙玩儿嗨了。再往下行,就要去对付那反复往还的陡坡了,实在是没有勇气从头再复习一遍的,于是止在了一个小山头下。观望那小山头,虽未秀出周围的山峰,但也算与周边山头平齐了,上去远望,下视,应该能有不同的感受的,又隐约有些小路的痕迹的,想来是能够登临的。于是,将车子隐在了路边的灌木丛中,徒步往那小山上进发。小路越往上去痕迹越淡,快到顶时就完全隐没在灌木中了,灌木不高,也没有太多扎人的硬刺儿,可以穿越前行。但有种植物,学名不太清楚,俗名为“鬼葛针”的,虽不扎人,但那针状的成熟种子是能用顶端的倒刺悄悄地钩在你的衣服上跟着你旅行的,开始时我还小心避让,后来看裤腿的边缘及缝隙处都缀满了,也就不管不顾了。灌木丛中偶有黄白的细小山花隐现着,也叫不出名字,但看着怪可人的,让人心情愉悦。登顶后可见这小山头除来路这边较为平缓可资攀登,其他几面都是直墙壁立,巉岩嶙峋的样子,若从山下来看应该也是觉得无可攀登的吧。往山下望去,能看到来时的山谷,也能找到那一线来路,但最为陡峭盘绕的那段路却是隐在了左手处的山谷中了,看不到的。天是有些雾霾的,张目四望,不在绝顶,层叠的山峰只能见到近处一两圈的吧,远处的或隐在群峰后,或没在烟雾中了。

山头上徘徊了会,还不见来者,于是下山再往回下行了近一公里路,在一个转折突出处看到有几人从路边的防护网处钻了出去观景,应该是处视角不错的观景点,不然,人们是不会以身犯险破坏防护网出去的。于是也跟着做了回不法之徒。果然,出去后,看到块如舌样的巨石突出于峭壁之外,一些胆大的游人就在那里摆出各样的姿势去照相。我是有恐高症的,畏畏缩缩地走到了那石头跟前,蹲坐在那里总觉得那石头随时要坠落下去似的。其实,它应该已气定神闲地在此静观了千百个寒暑变迁春秋轮回了吧。提心吊胆地请人给照了张相,赶紧撤了下来。往里边站了站,那“砰砰”的心跳才慢慢平息了此。立在这里,是能将红井路那段盘绕最急的路一收眼底的。往下俯视,那油亮的路身如同一条不见首尾翻滚盘绕的怒蟒,像要挣脱什么样的束缚般从山谷深处往山头狂奔。观望了会,反身回到路边才见到后边的同伴陆续到来,怕他们错过这难得的景致,又立在路边做了会“教唆犯”。

大家都拍照观望完毕,一块儿再往上骑行,我是二进宫了,当起了识途老马,在前领路,带着大家来到了分水岭处。这儿左手处有个小小的市场样的所在,聚集了些商贩在售卖些吃食玩物;而右手边是座突起的山头,山头高出周围傲然独立,山体圆润如锥,一条小路往山的最高处通去,到顶是个观景的小亭子,像给那山头戴了个帽子。估量那山头高出这里得有近百米吧,迅速往还我觉得我十几分钟应该可以,于是趁着大家在那个小市场处盘恒时,将车子倚在了路边循路往那挺进。初时为石板路面,然后接陡直的阶道。那台阶高而陡,一步一阶都觉得有些吃力。低着头喘着粗气往上拱,数了百多阶吧,就登顶了。真是个观景的好所在,远近的山头山岭都能一收眼底,有点众星捧月万峰来贺的味道。正观望间,一对小情侣向我打听,说是人们都在说的那条红井路,在哪里。看来这对孩子是从分水岭的另一边或别处来到这里的吧,还没经过那些个弯弯绕绕。于是指点他们看山下的那路,告诉他们从那条路前行,转过那个垭口,就能领略那路的风采了。两人又担心的问是否会出北京界,应该是两个吃公家饭的人,怕行程码变色吧。我告诉他们,沿红井路下去会到十渡镇,还是属于北京房山区的。

看到山下那些弟兄们在垭口处集结准备下行了,赶紧往山下赶,一路小跑着下了山,到了跟前,一部分弟兄已开始往下飞了,还有几个在加衣物,我也赶紧把外套穿上并把风帽也带上系紧帽带,也算武装好了。大概是最后一个往下放的吧,一路上虽是小心控速,但不觉还是超越了三四个人。下行只四五公里,就接上了国道108,红井路就算是结束了。其终点附近果然有个地名为井儿峪,应该是这红井路得名的原因了吧。

108后有上行和下行两个选择,为免后边人迷途,停下来聚齐了人往上走,往上爬了两公里的坡,到了个通往白草畔景区的岔路口,这里有几户村舍,还有户经营住宿的农家,天色不早了,随缘决定在这里住下。遣人前往讯问,却是住满了。没办法,让保障车再深入岔道往里边的村庄去打听,也没有地方能容纳下一行十二人的住宿的。向一个村民打听,说是往上前行5公里左右可能有住宿处,但往下5公里的话,是一定能找到住处的。上行,天色已晚,要走夜路了,如找不到,那就糟糕了。往下去,明天还要往这个方向来,来回要多走十公里冤枉路,但保险些,于是决定下行。又是最后一个往下放的,一路超越,心里是老大的不愿意,想着今天放多少,明天就得往上爬多少。但运气不错,只放到2公里,才过我们从红井路接上这的路口一两百米,前站的伙计就立在路边做路标了,指示往一个不起眼的岔路上转折。原来竟是在这里找到了宿处了。

此处名为庄户台村,隶属北京房山区云霞岭乡,是个只有二三十户的小村庄聚落,背靠一座山峰,前临一个小水库。小水库是截断山溪挽留住的一段长三五百米宽三五十米的水面,水呈黑绿色,想来不会太浅。水库再过去就是国道108。停宿处是村民建在村头的农家院,应该是久未有人光顾了吧,条件极其恶劣,一进那建筑里,就如同进入了处管理不善的卫生间样,气味难闻。房间里无任何洗浴用品,马桶座板是烂了半圈的,充电都只有一个插座。就这样的条件,却是要每间房150元的。这应该是其门前冷落的原因吧。但我们别无选择。晚餐是在隔壁的一个农家院落样的饭店中吃的,与这住宿处为同一家经营。饭店的规模也还行,还有大厅包间的。十个菜,爱喝的弟兄们又小饮了几杯。晚餐后在水库边,村庄头转了转与家里视频汇报行程。天是阴的,大概是因为没有市镇里的那些照明景观灯的泛光吧,好像山里的夜也比我们那黑得更彻底些似的,乌漆抹黑的,什么也看不到,只对面公路上有些昏暗的灯光,竟是暗红色的。

今日骑行87公里,进山,多上坡,完成了红井路的翻越。


哦,是不方便,我在常州

徐州地方的小骑行群,如您是别的城市的是不方便一块儿活动的。

是江苏的骑行群吗,能否介绍加入
本就不会拍照,再加上下雨,骑行中并没积累多少图片。

后面照片没有了,可能因下雨吧。

首先得感谢您能有耐心去看完这样又臭又长的裹脚布。好字实在是不敢当的,不过是个汇集资料的流水帐而已!

有韵味,很少看到这样写法了,好!
南太行的悬崖峭壁多
本帖最后由 zxy75572 于 2023-3-10 11:14 编辑

10月6日

起来了,还是雨雾迷离的。穿着拖鞋就到外边去溜了会。往昨天的来路走了二三百米,就到了处夹在公路两侧的集镇样的所在,这便是富岗乡zf所在地了,派出所,邮局,供销社都有,都小巧玲玲的样子。步入路边乡zf院子,就一排七八间房子,院落也只比一般的居民院子大不多些,连我们那办事处院子的十分之一也没有,想来,里边的吃官饷的工作人员也不会太多。沿公路两侧有些门面房做着各类的营生,偶尔有些两层的建筑。往两边的村巷里走走,房子就都是些或砖或石的平房或瓦房了,瓦多是黑色的小瓦。院子里的狗们不太友好,高门大嗓地表达着不满。这么早,怕惊扰了主人家的清梦,就又走回了主路,路边几个赶早的人在等候着乡村公交,来了车,那司机停了车,就下来相帮着把乘客的行李,货物给拿上车去。沿公路往回走,几日的秋雨已润透了路两边山上的草木泥土甚至石头里也能挤出水分来的。这儿的山石多黄色的不知什么品种的家伙,也是极能涵养水的。涵不住的多余的水就默默沁出成泉了,路边山坡上哗哗的流下几处来,汇在一起顺公路两侧往山谷低处的小河里跑去了。那小河流淌得也有些气势了,奔跑甚速,哗哗有声。

归后收拾好行李,下去早饭,老板娘准备了油条,鸡蛋,玉米糁子,面条,馒头。结帐,住宿晚饭早餐合计为920元。

早饭后向老板娘讨了两个塑料袋裹了脚在微雨中继续沿省241出发。此处应该已近山区边缘,没有高大的山峰,没有连绵的山岭了,土石的小丘散布在沿途,道路虽有起伏,但总体还是下行。感觉遇有这样的小山会有些上坡,但爬上去就会有更长的下坡。沿途村庄多依附在小山包或隐在山谷里,名多为坡,沟,峪类,每至村庄路边常会有三两个着校服,背书包的学子在等开往县城的早班车。这些都是县城中学提前结束假期返校的孩子们。沿途也经见了些新鲜事,第一次停车在一个山口处的小公交站台旁,靠近站台的几棵柿树上挂了不少大个的黄柿子,地上也落了不少。看来山里人真的不把这些东西当回事的,靠近车站这样的人流处,满树满地金黄的柿子竟然是无人问津的,便宜了我们这些远来的家伙了,地上成色好的捡完了又攀住枝条摘了不少放上了车,这是几天来又一次做贼了;过一垭口,塌方了,一大堆黄色的石块覆住了三分之二的路面,看那样子是刚刚才发生的事,赶紧绕行过去,听后来的骑友说,他们过时又发生了垮塌,石块哗啦啦往下滚落,完全堵塞了路面,汽车无法通行了。这两天一路上是常常见到小的塌方和飞石的,但堵塞道路的这还是第一次看到;经过一村头时见到一队送丧的人,都是只戴白色的孝帽没穿孝衣的,不知这一大早的,去履行什么仪式的。

如此曲折起伏前行9公里后横过一桥,看桥头标识,桥下流水为易水。“风萧萧兮易水寒”,是那条燕赵悲歌的水吗?过桥后又转入国112,行几百米从一小岔路口拐入易水湖边。易水湖为拦蓄易水河上游流水而成的人工湖,位于易县城西南25公里处,距北京150公里,距雄安新区80公里,水域面积约27平方公里,四周群山叠翠,是京冀之人的又一游玩去处。我们从小路行进到了湖边,先立在湖边几条废弃的小船上拍了照,又上来到了处小码头样的所在观望拍照了一会。水面宽广略有浩渺之意,湖面有小舟泛行,不知是为游人还是渔人。这里应该是附近村庄自建的小码头,前行不远处即为景区的金坡码头。观望毕继续前行,穿过一个略具古韵的村庄就又回到了112上去了。这次略上坡即下行来到处名为大龙华的较为热闹繁华的地方,见路边店铺有售卖驴肉火烧字样。几天来,和尚心口所念就是这河北的炉肉,见到路边有驴肉字样的店铺就要念叨两声,这次再也忍不住,停下来他们三人每人弄了套送下肚去才算安生了。

沿G112再疾行10公里有余过大小龙华村至清西陵。也许是因为父子是冤家吧,清朝的帝陵葬制不同于老朱家那儿孙环绕,其乐融融的十三陵,它是有东西两个陵园的,西陵在这,东陵却远在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父子两人一般是一个葬东陵,另一个就埋西陵的,这样隔代亲,祖孙在一块儿,也不错啊。也有人杜撰说这西陵的肇始者为雍正,他是逆他爹的意上位的,怕死后和他爹埋一起被教训,这才另选了这里做陵寝的。这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90多公里。是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始建于1730(雍正八年)。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3座后陵。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其建筑形式体现着封建的典章制度,帝陵和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清西陵北背永宁山,前临易水河,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是大山脚下的一片丘陵地区。陵区内以此陵区的创始者雍正的泰陵为中心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分布在大小的沟峪中

我们在正对泰陵处离了国道112进入园区,先从泰陵的碑楼旁擦过来到了昌陵的中间,近观神道,远望大殿。远望的殿堂只觉得金碧辉煌一片,细节却是无从的考究的。那神道是用青砖铺就的,中间却有一道石板小路把它一分为二,以为那是像现在的道路一样的分离栏呢,别人却说那是专给皇帝走的路。石板路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多为完整的,偶有残缺一定也是人祸所致,炮火刀剑,还是马踏车辗?反正那风霜雨露在这二三百年里是不能让它们有这样的变化的。而这些却是足以给那些陶土的青砖留下印痕的,它们斑驳陆离的样子让人不忍直视。停留观望毕而后绕行从陵寝旁掠过又来到了泰陵的龙凤门处。从咕咚地图上去看那泰陵的建筑却是并不在一个中轴线上的,大碑楼与那龙凤门间隔了片松树林,神道却绕过松林再前行的,从龙凤门处开始,建筑的朝向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正对前边的建筑。也只远望了下那些高大的殿堂楼台就离开了,因为景区服务人员告诉我们,陵区的门票可买联票,也可每个陵区单个买,四个陵寝只有崇陵因被盗而开放了地宫给人参观,其他三个陵是只能看地面建筑的。我们决定去那崇陵处看看。四个主陵分布在方圆800公里的地方,所以除这泰昌两陵相距较近外,那两个陵都据这泰陵有近十公里呢,那慕陵在我们来时的路边,离此有10公里左右的路程,而崇陵却是还要再前行好几公里才能到的。广大的陵区中不只有陵墓古建,还有很多的村庄,据说是原来守陵寝的军营演变而来的,村民都是守陵人的后代,多为满族旗人。

我们继续穿村过庄前行,过梁各庄镇入崇陵。入景区,把车子停在了售票处前的门廊下,景区工作人员不让,只好又停在了山墙下。购完票刚想往里走,却被售票的工作人员喊住了,说是景区里的工作人员通报说,地宫里停了电,只能点蜡烛参观,如果我们不想下去,可以退票。大家都说,都来到跟前了,总不能不去吧,有蜡烛也行,体验下盗墓贼的生活。于是继续往里走。

这崇陵葬的是倒霉的光绪皇帝,一生都只能做那慈禧的傀儡,想雄起一把,搞个维新变法,折腾了一百天,失败了,连自由也没了。这死了吧,墓还被盗了。不过有两点可以欣慰的,第一,死了慈禧葬了东陵,他来了这西陵,算是摆脱了他娘(不是亲的,准确点得是他姨吧)的控制了。第二,他死后不得安生,压制他的西太后的陵寝也被盗了。

资料介绍这崇陵位于泰陵的东南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是我国现存帝陵中最后的一座。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崇陵陵址名叫金龙峪。其规模虽不如雍正、嘉庆的陵墓那样庞大,没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筑,但它除继承清代建陵规制,参照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风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筑技术的某些精华,仍具有它的特色。整个陵寝根据守卫和祭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为了增强排水性能,每个宫殿基部都建有2米宽的散水,明楼前和三座门前分别挖砌了御带河,地宫内凿有14个水眼与龙须沟相通。隆殿木料均为异常珍贵的铜藻、铁藻,用这种木料制作一把普通太师椅,重量竟高达百余斤,所以隆殿被誉为"铜梁铁柱",且梁架之间增加了隔架料,既能托顶,又使殿内更加美观。隆殿内的四根明柱,底部有海水江涯图案,柱身为一条金龙盘绕向上,较其它帝陵的宝相花更加富丽堂皇。

如前所述崇陵的建筑从一处五孔拱桥开始。这桥够气派的,光看那铺筑桥面的巨大石板就得不少功夫,整个桥面布列了九竖排的石板,正中间的一排最为宽大,两边再排四列。在拱顶处的一块鱼脊形石板弧度非常流畅,琢磨出它来是要些技术和功夫的。从侧面看,那拱券的条石打磨得相当规整,每孔正上方的那块还浮雕有兽头,想来应该是什么辟水神兽的造型吧;护岸的条石更是巨大方正,每两块中间还用铁钉铆接上,以增加其稳固性。感觉这清陵比明陵对待水路的处理是更加重视的。所谓风水,一般是既看山又看水的,明陵除自然的水道外,建筑时一般不再修挖人工的水道。而这清陵,除前有自然而成的易水河道外,每个陵园周围还又修挖出人工的河道来环护陵园。这桥下的水道就人工开挖的吧,相当于护城河的作用了吧,又能排放陵园中的积水,也算一举两得了。

过桥后是长长的神道。神道上是青砖铺地的,没有残损,想来是景区复建的作品了。神道两侧没有石相生,说是从雍正时这西陵就没设计这样的,它那神道前的8对还是他儿后来给硬 加上的,原因是他自己想给自己弄点,但当爹的没有,儿子弄上了,面子上也不好看的,先给他加几个,再给自己弄就好说辞了。神道尽头两边建有两个柱状的华表样东西,不知是做什么的。过这华表就是个小广场样的空地了,这空地也是青砖铺地的,砖多残损,应该是原状。空地正中是那牌楼了。牌楼门木石结构,白色石柱为框架,大红木门做填充,上覆黄色琉璃瓦,为五门六柱五楼形制。

牌楼过后是碑亭,正在维修,没有近前。再前穿过三座平行的三孔小石桥,就到了隆恩门前了。此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每间一门,说是君神臣三门。正在维修,被脚手架捆扎个严实,也看到 不到什么。进门后是个闭合的院落,呈品字形分布了三座宫殿室建筑,两边为低矮些的狭长些的东西配殿,正中高台上是陵园地面上的主建筑——陵恩殿,也就是享殿,是子嗣后代,臣下祭祀行礼,摆放供品之处。面阔5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所说的什么"铜梁铁柱"就在这里了,不知其玄妙,也未作细致的观察。上高台有三条台阶道路,居中的阶道正中是块巨大的龙凤石雕,高台四周有汉白玉石围栏。

过此大殿,再往上去,又一道墙立在了高处,三条台阶通往三道门,中间的稍高大些,两边的稍矮小形制相同。进门后又是一个闭合的院落。这个院落环护的是陵园最重要的地下建筑——地宫。一进到院落就是石五供,分别是香炉一,花瓶,蜡台各二。这是象征性的祭品吧?祭台两侧小小气气的几棵树就是吹嘘的那什么罕见的罗汉松和银松。供台后,一道用青砖斜立着镶嵌的斜坡名为礓礤坡把人再带上一个高台,这里立着高大方正的城门楼样的明楼,其后又是一道墙,名为哑巴墙,那后边个圆形的小丘叫做宝顶,它的正下方就是帝后尸骨所在的地宫了。

明楼下的门洞就是下葬时棺椁通往地宫的通道,正常情况是堵塞封死的,如今为了方便游人观览,挖开了封土,打通了那金刚墙,修了向下的台阶,游人可通行无阻了。由于被盗的原因,,使崇陵地宫成为清西陵唯一开放的皇陵地宫。不过不幸中的万幸,盗掘此墓的人虽不知是谁,据说却是群有专业知识的家伙,也熟知地宫构造,盗洞是从金刚墙基下挖了U”形进去的,对付那厚重的四重石门也没像东陵的孙军阀那样动粗,用炸药,而是使用什么特殊装备拨开了那门的顶门石。他们掳掠的是墓中的金银珠玉那些在他们眼里值钱的东西,并未对地宫造成破坏,如果你看到那些结构精巧的券洞,雕刻精美的石门,你就会觉得那些东西简直不值一提了,你就得感谢他们的专业了。你看看人家景区是怎么吹嘘的:地宫是拱券式的石结构建筑,整个地宫有隧道1条,石门4道,券9(隧道券、闪当券、罩门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1座,门洞券3),金井1眼,龙须沟2条,漏眼14个,墓道全长63.19米,面积349.95平方米,空间2170.61立方米。地宫内金券是九券中最大的一个,是地宫的主体建筑,高大宽敞,券顶四周、海墁全部是青白石结构。每道石门顶上都装有重达十几吨的铜管扇,既能支撑门上的巨石,又能使高3.52米的巨大沉重的石门开关自如,石门之上还有用整块的青白石雕成的石门楼,八扇石门上,浮雕有造型生动的菩萨立像各一尊,菩萨的立像,高1.99米,神态庄严,气势威武。穿过第四道石门进入金券,金券高大宽敞,是地宫的主体建筑,东西长12米,南北宽7.2米,高8.95米,全部用青白玉石构筑而成。宝床上放置有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光绪居中,隆裕居左,梓宫四周有十六块绘有五彩山水云龙的龙山石,夹住梓宫边角。两座梓宫皆为内棺外椁的形式,光绪帝棺木周身朱红涂漆,雕有镀金的藏文和梵文经咒以及万字不到头的底饰纹案,隆裕皇后棺木顶盖上雕有金凤一只,挺立山岩,展翅欲飞,旁边云团朵朵,脚下海浪涛涛,山花灼灼。金凤头上雕有九尊菩萨坐像,整个画面布局紧凑,造型优美,刀法玲珑,线条细如发丝,五彩涂金,是具有高度水平的木雕艺术品。

看人家的介绍以咱的专业知识是只能弄个似懂非懂的,但真的走进去却是能被震撼到的。停了电,景区服务人员点了许多的白蜡烛在各处,但那点光在这样的地方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晃动的烛影没给大家提供多少方便,反倒是营造出了更多的阴森恐怖的气氛的。如若是只我一个人,是真没有胆量下去的,但我们是集团作战,一群人相互壮着胆也就没什么了。沿阶向下来到了隧道券处,这道券下半部分墙壁是条石,上半部分是青砖的拱券。这里的道路还是斜行向下的,那坡还是礓䃰坡,走完长长的隧道觉得空间大了起来,进入了个厅堂样的券室。仔细看这券室,其用料是有不同的,靠近隧道券洞的这里有些还是用的青砖券的顶,而往里走靠近第一道门那儿就是从下到上都用石券了。用砖券的这部分被称作闪当券,而靠近门的那部分石顶的券被叫做罩门券。来到这里,就是下到地宫的底部了,往前各室都是在同一平面不再下降了。但这地面上竟然是有了积水的。陵寝营建,最怕的就是地下水,地面上营建的沟河只能排遣地面雨水,这渗出的泉水,是不好对付的。据说这地宫里弄的那14个漏眼和龙须沟就是用来对付它们的。因为据推算,这里虽号为地宫,其实它的水平面实际上是高于外面隆恩殿处的地面的。从隆恩殿的平台到达明楼处是上了两次高台的,大概上升了有六米左右,而从明楼门洞里下台阶,再下隧道券的礓䃰坡下降是没有六米的,所以这地宫里地面是要高出修建在陵寝门外的那条排水的龙须沟的,那条排水沟里的龙头张开的孔道,就是连接着分布在地宫里的十四个漏眼的。只是不知道这么精密的设计为什么没能见效。古人没法对付,现代人也没办法了吗,景区管理者总不能总是让游客们䠀着水参观吧?再想想,可能还是受停电影响吧,强排设备是需要电力才能运行的。

雨中的骑行已让我的鞋湿透了,就不管不顾地前行了。穿过券室来到第一道门前。门是对开双扇的,门扇厚重敦实,据说每一个都重达好几吨,这样的门要是关上了,再开启可是要费些功夫的,实用性是不强的。所以这门其实是相当于汉代墓道里的塞石的,就是要让你不好打开的。它的关闭靠的是一根方柱形的顶门石,那石柱也被叫做自来石,关闭墓门时把它以一定的角度顶放在门后,随着门的关闭,那石柱缓缓的滑落到设计好的凹槽中就把门从里边顶死了,外边的人就不能再开启墓门了。两扇门上各雕有一尊菩萨像,一个铺首衔环。高浮雕的手法让那人物和铺首立体感十足,而雕工又是那精巧细致,人物神情栩栩如生,兽首姿态惟妙惟肖,要是关闭了石门,真像站了两个人伏了两只兽在那里的。我想,盗墓的家伙一定都是大心脏的人,要是我举着昏黄暗淡、明灭不定的烛火走到这里,猛然看到站立的两个人形,怒目的两个兽头一定会吓出病来的。还好两位菩萨慈眉善目的,不似咱们民间的门神那样狰狞。那铺首口中的圆环也仿佛真的样,让人不由得想以手轻扣。两边竖立的石柱上也是有雕纹的,只是在暗黑中不知雕的是什么图案。门扇上方就是那重有几十吨的铜铸横梁管扇了,那厚重的石门的门轴就插在那管扇上。如果不经人提示,真的是不会注意到那是用铜做的。用几十吨铜去铸一个横梁,也只有皇家才能有这样的奢侈了吧?这横梁之上承托着用巨石雕琢的门楼也十分精美。穿过不长的第一个门洞券进入一个更为高敞的券洞中了,这是地宫的明堂,相当于大殿,也是石壁,石券顶的。据说,根据葬制,以石为券是最高的级别,只有帝王才能享用,而王爷们的墓葬是只能用砖券顶的。跨过明堂来到第二道门前。这门的形制与第一道门是一样的,只雕刻的菩萨的样貌有了变化。这些菩萨一定是各有修为法力,各有不同名号的,但咱不谙佛道,也难以辨别。咱唯一能有点印象的菩萨是观音,但在这里却是并未出现他的形象。清朝的统治者信奉的应该是藏传佛教吗?也许这些都是那个流派里的菩萨形象吧?再穿过这个门洞,又进入了一个券洞,全石结构,这个应该是人家说的穿堂了,它的尽头就是那第三道门。样式结构还是一模一样的。第四道门与第三道门是共用一个门洞的,推开它就是地宫最重要的也是最后的部分——金券。这是摆放棺椁的地方。靠墙的棺床上摆放着两副棺椁,居中正对门的是光绪的,其左手处的是隆裕皇后的。都是外椁内棺,由金丝楠木制成。光绪帝的棺椁正面有处修补的痕迹,说那是当年盗墓者劈开的地方。他们把光绪帝从那里拖出来搜掠财物,他们拿走了看到的一切值钱的东西,只没发现皇帝手里攥着的玉石和棺椁下方金井中的一些财物。隆裕皇后的棺椁是从上方直接掀开的,现在这个样子是考古发掘后复原的,只是为了游人们了解古人外椁内棺的葬制而故意打开了椁的正面,露出了里面的棺。唉,这一对人虽居高位万人之上一人之下,但都是苦命的,生前既未收获事业,也没得到爱情,死后却又被人曝尸示众,怎一个惨字了得!棺椁前不知被什么人摆放了些果品糕点作祭奠,但这些本应该是摆放在隆恩殿的供桌上去的。只百多年的时间,想来他的后世子孙还是在的,此情此景,情何以堪啊!

返上地面,归途中在隆恩殿前的右配殿里稍作盘恒。好像这里原来是祭祀时让和尚喇嘛们通经超度的地方或做其他什么作用的吧,但现在却是被辟成了个专题博览馆了,以实物图文的形式讲述古建知识,介绍古建筑的各部件的样式名称,制作法式,等级制度等,要是有时间是个不错的学习机会 ,但前边队友都已无踪,怕晚归耽误大家,一掠而过,匆匆前行。

大步追到出口,才见同伴身影。齐了人先沿原路退返,出梁格庄镇直行至永福寺。此寺为皇家寺院,专门为陵区里各位客户提供超度服务的吧,听说很值得一看,但未做停留,继续前行,跨过易水河,又回复到了国道112上了。至此,西陵之行结束,园中曲折骑行了15公里左右,感受了园区的广博,入崇陵见微知著,领略了清帝王葬制之一斑。相较十三陵,觉得这园区虽比之广大,但其墓葬布局,形制规格还是多有雷同的,是有着因承关系的。马上游牧的人原是没有事死如生的中原民族的丧葬观念的,他们觉得死去不过是人的灵魂精神摆脱了肉体的束缚罢了,他们大多愿彻底毁灭肉身,回馈给自然万物,以能让精神更加自由得以超度。藏人行天葬、河葬,把身体交给飞鸟游鱼,蒙古人将尸身遗弃在草原,用血肉膏腴大地,应该都是这样观念的体现。我想生活方式,宗教文化,精神归属与蒙藏有着丝缕关联的咱们的满人原先应该也是没有这么复杂的祭奠文化的吧,只是入了关,夺了权,阔气起来了,也就讲究起来了。但不知这是文明的进步呢,还是愚昧的胜利呢?反正就我现在看到的这位爷和听说的那位跋扈了一生的太后的遭遇来说,这样的讲究还得说是塞翁失马,安知祸福的,如若如祖先那样舍了皮囊,不受累于珍宝,怎会有这身后的不宁?在满汉融合的过程中接受了汉人的文化,帝王们也就因袭明代的贵族葬制,无论是园区布局,地面建筑,地宫结构大致是相同的。清西陵整个陵区布局同于明十三陵,都是座北朝南,背倚靠山,都是以肇始鼻祖陵寝为中心布局各代帝陵。所谓先入为主吧,先来的总要捡最好的风水,他们都背倚靠山的主峰,而其子孙后代则分列两边。朱棣靠的叫个天寿山吧,这爱新觉罗·胤禛靠的是永宁山,名字都怪好听的。这两个陵园的创始人还有些个共同性的,都是zz强人,都不愿意,不好意思和爸爸葬在一块儿的。园区内共有的地面建筑都从石牌坊起由一条神道依次贯穿着大红门,碑亭,石相生,棂星门(龙凤门),而后是各个帝王园寝,形成了枝状结构,寓意着开枝散叶,万年长久吧?各陵寝的主体建筑也都有享殿,明楼,宝顶,地宫构成。享殿明称祾恩殿,清叫隆恩殿,大概都是不忘老祖宗恩德的意思吧?皆木梁重檐高大宽敞,用于祭祀典礼;明楼是地上地下的门户,皆前置石五供;宝顶封土而成,都为圆丘;地宫皆券石而成,内置各室。只是那清的石室结构似乎是更简洁些的,去除了明时常有的主室前左右两边的两个配殿。

出崇陵时那雨就下得大了,陵区道路,有好多地方自驾车是不能通行的,我们的保障车在昌陵处就和我们分开了,而那会雨小,我把雨衣脱了放车上了。冒雨骑行坚持两三公里,当过了易水河上的一座桥,又回到了112上时,实在受不了了,于是在路边一个消防站前停下候保障车,想穿雨衣。在群里给发了定位,却是等了好长时间也没见着车,后来电话联系,说是来到定位近处了,没看到我,我又骑车往回走,刚过那易水上的大桥,就看到了车,取雨衣穿上,开始狂奔追赶前人。大雨中狂奔5公里入了易县近郊,止于易县第四小学对面饺子馆午餐。先到的伙计们已点了了几道菜,几位爱喝的伙计又喝上了,然后上饺子,现包的,哪里能包够十二个大肚的家伙吃,上一盘转一圈就没了,陆续地吃了七八盘。味道还行,小茴香馅的是好久没吃过的了。雨仍是没有止息的意思的,路面低洼处的积水很深了,饭店前有些无良司机经过掀起的水浪遮天蔽日。

饭后稍息后继续冒雨而前行就进入了县城主城区了。在市里右折行两公里左右,跨过宽宽的易水河道上的一座桥再右折就来到了处名为燕都古城的所在。本以为是易县的老城所在,不想近前却又是个暂新的古城。几十幢仿古的建筑簇拥在一起,聚拢些做古玩珠玉字画的骗子生意的商贩的所在。雨中骑行一圈,用时一两分钟,门口照了相,继续前进。

曲折出了县城,沿第一天来时车行的G234线路奔洛平村。见到熟悉的道路,有了明确的目的地,于是发力狂奔,再次体会了雨中飙车的快感。初与和尚同行,他停下放水,我又跑成了个单飞。过白马乡,流井乡,再过了片像是坦克训练基地的军事管制区,一气奔行十几公里,第一个冲进进山前入住的乐得农家院。浑身上下湿透了,赶紧的先洗澡换衣服,然后借用店家的洗衣机把湿衣服都洗了。洗好澡换了衣,后续的弟兄们也都陆续归来了,都还顺利,只自由风摔了车,但好在人没事。雨停了,大家相帮着又拆解了自行车往车上装。

晚上在农家院附近一家铁锅炖弄了一顿,一锅油腻腻的鸡块鸡汤,依次倒入各类蔬菜豆制品,大家在滚汤中捞着吃。结帐只260。归来洗睡,同住还是张哥。

今日全程只行了68公里,都在易县境内,出山下行,雨中前进,走走停停,没觉得疲惫。

10月7日

今日返程,昨天的雨想必会使到处湿滑,虽是四点多醒来,也没像往日那样出去溜达,挨至五点起来洗漱整理,做好了一切准备。五点半走出门,天还是黑的,天上几点星清晰明亮,这是入山来几天所仅见,往东看去已有一抹白光了。地面倒是没有想象中的湿滑,可惜了,该出去走走的,看地图上附近还是有一两处什么寺,什么庵的所在的。旅店前的小吃摊上已蒸腾着白雾了,早点应该熟了吧?一碗豆脑,一个荤一个素俩包子,5元。

6点30分,车行返程。未循来路,曲折前行数公里上张琢高速。车行前方旭日东升,光芒万丈,好像在嘲讽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是的,几天的骑行,是没见到如此明艳的阳光的,除去来的第一日,和今天走的最后一天,其他五天都在阴雨中前进的,第三天起更是行在了大小断续的雨中的。行在太行的雨中,我等粗人虽难觅诗意,不谐浪漫,但在雨中的峡谷间奔行,仰望峰峦迷蒙,俯看流水奔腾,在盘旋的山道上飞驰而下,听任雨点扑面而来,放飞自我,有时也是能体会到一点两点的豪迈之情的。雨中的太行之行是值得记忆的。上高速的辅路上有个角度能回望太行群山,阳光下壮丽无比,别了北太行!

导航能实时通报前途道路通行状况并给出新的线线路选择,我们在它的导引下在各条高速上切换,前半程的旅行是顺畅的。金秋时节,在华北平原上的行车也是让人心情极为舒畅的。地势坦荡,道路没有一点起伏,转折也极为圆润,让人几乎没有知觉!在略高于地平面的高速路上,纵目远望,左右前方几十公里直至目力所尽之处皆无遮拦,所见皆为收获.或待收获的庄稼。但到了济南附近,好像是入了山东丘陵地带了吧,道路有了起伏,远近可见山丘了。而我们此行的好运气也似乎用完了。可能济南是各南下北上线路的枢纽所在吧,避无可避了吧,在过黄河大桥前发生了拥堵,车行缓慢。我们的车油料也有些不足,怕到济南服务区人多要排队加油,正好有下行的匝道,于是就想下去加油并绕过这段路。下了路导航去找加油站,辗转了近十公里到了跟前却是停业的,又在市区打了老会转才加上油。重新上了高速,而此时,前车已冲出重围前行很多了,追行到泰安服务区,才算找到了他们,此时已是一点多了,每人弄了桶泡面吃了。继续前行,道路还在起伏,又下起了小雨,往两边去找寻那大泰山,雨雾迷濛看不远,也没找到。过泰安没走多远,不幸降临了,车子的五档突然就没有了,变速箱里还有异响!好在四档还能跑,顶多跑到80公里时速。随缘电话咨询修车的朋友,建议用四档坚持跑回去修,但别在高速上跑了,万一抛锚不利救援,高速上拖车救援是一次2000元的。于是就近开下了高速,在104国道上提心吊胆地前行,生怕车子突然罢工。也记不住是在哪里下的高速了,先后行经曲阜,邹城,算是拜会了孔孟两位圣人,过滕州,大概在欢城镇左近,从一处大坝上横过了微山湖,先贴湖西岸行了段路,又转入了徐沛快速归到北三环,停车康馨园处时,天已黑了老会了。下车组装车子告别回家。车子的后刹车没了,和尚帮着捣腾了会,也不行,将就着骑着回到家。后来查明,刹车片这几天的山行,磨得没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