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南天山 得之博格达 ——博格达穿越略记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失之南天山 得之博格达
        ——博格达穿越略记
南国红豆(杨光友)


前奏

2025年暑期已至,铜仁梵天户外群的几位山友决定穿越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南天山北线。经过商议,我与冉苒、咖啡三人选择重装前行,其余队友则租赁马帮轻装相伴。重装路线更长,难度与强度更大,我们决定提前进山,争取同日出山踏上归程。

由于大家假期时间不一,我与章寒、蹦蹦夫妇先行出发,环游南疆。在章寒精心策划与夫妻俩细致照料下,我饱览了314国道沿途的壮美风光,也深度体验了南疆浓郁多姿的人文风情。

01 漂泊在乌鲁木齐和伊宁之间

8月8日,在乌鲁木齐与后期抵达的亮哥、妖姐、沧海、咖啡、冉苒、晏子会合,共进晚餐。正把酒言欢之际,忽闻网络传言:因将军桥垮塌事故,包括南天山北线在内的多条徒步线路已被封闭!

类似事故的处理方式我们早有耳闻,只是未见官方消息,总还心存侥幸。手抓饭依旧要吃,烤肉串依旧得啃;乌苏扎啤照旧畅饮,伊犁特曲仍然满斟。只是心中滋味,竟如那日小姑娘卖予我的石榴汁——酸涩中带着几分冰凉。

我在8264群里道出这番尴尬境遇,寻求替代路线,得知博格达近况后,心中悄悄埋下预案。但仍心有不甘!当晚,我们依旧从乌鲁木齐出发,奔赴伊宁。

列车飞驰,山友们聚在一处。章寒与马帮联系后,得到的回复不容乐观。
(领队与马帮微信对话截图)
马帮肯定是去不成了,轻装队伍无法进山。三人重装队伍目标小,或许还有未被封堵的缺口,尚存一线希望。

晏子首次尝试长线,格外期待一个完美的开端。听部分队友笑谈“出道即巅峰”,她也萌生跟我们重装的念头。说实在的,若真能进入南天山北线,我们很愿意带上她。日渐式微的重装队伍,的确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但若改走博格达,那是万万不敢带——这条路无信号、无马帮,容错率为零,绝非儿戏!我劝大家不要轻易鼓动晏子。

9日清晨,抵达伊宁。章寒带领轻装队伍入住酒店休息,视情况变化再作打算。我、咖啡、冉苒则逗留在火车站,找到跑伊宁-昭苏线路的客运司机打听消息。司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偶遇几拨遭遇相同的山友,大家戏称自己为“伊犁难民”。彼此交换信息,各群传闻都指向一点:达坂有WJ值守。
一切都不顺利!

就在这时,我发现徒步鞋遗失在火车铺位下。这还走什么走!

试着询问车站工作人员,徒步鞋竟失而复得。

于是立即购票,再返乌鲁木齐。

列车奔驰在一望无际的伊犁河谷,青翠的玉米地与远方青灰的山脊交相辉映。穿过几段隧道,地势再度开阔,进入准噶尔盆地南缘。戈壁滩中偶尔浮现连绵绿洲与无垠棉田。简单而辽阔的色彩拼接,反而更显磅礴气象。

18时到站,晚餐后补充物资。包车司机载我们三人直奔达坂城方向。

茫茫戈壁,浩浩黄沙,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摇动着旷野亘古的长风。不禁想起王洛宾那首《达坂城的姑娘》,那曾是一个少年对爱情与远方的全部幻想。

天边霞光渐淡,带状蜿蜒的胡杨与红柳渐渐隐入暮色,我们终于驶入道路崎岖颠簸的阿克苏河谷。
达坂城的夕阳(拍摄时间:21:13 咖啡)
22时,抵达白房子牧场。山风凛冽,夜色如墨,空谷中溪声回响。于墙角背风处扎好帐篷,四下察看环境时发现,房屋临溪一侧窗户破损洞开,其实可进屋宿营。

古人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南天山北线,我所欲也;博格达大环,亦我所欲也。前者不可得,虽为遗憾;若得后者,亦足慰平生之愿!
02 从阿克苏河谷白房子到阿克苏冰川下小冰湖

十日清晨,山脊刚被晨曦点亮,我们已起身收拾行装。博格达环线封禁已久,实在不愿被人察觉,让一切努力止步于起点。
徒步起点:白房子牧场,海拔2520米(拍摄时间:7:31)
然而,我们还是被发现了!牧场栅栏外忽然传来喊声:“你们是贵州的吗?”
谁啊?这么早,可不合本地作息习惯。
路口现出两个人影,正向我们挥手。原来是同路人——虚惊一场!
见我们尚未准备妥当,他俩便沿栅栏先行前进。
沉吟片刻,我恍然大悟:这应是昨晚包车司机接的另一单生意。

阿克苏河深切于地表之下,在深谷中奔流,水声轰鸣却取水困难。没法洗漱,也来不及吃早餐,我们只能蓬头垢面、空着肚子开始这一天的跋涉。

沿牧场的砂石路缓缓上行,眼前一道隆起的山脊将山谷分为两岔:左侧深邃,流淌着乳白色的阿克苏河,水势汹涌;右侧地势稍高,呈平缓的浅谷形态,虽没有明显溪流,却遍布流水冲刷的痕迹。
阿克苏河,深切山谷,河滩分布少量乔木(拍摄时间:7:32)
砂石牧道渐渐伸入右侧浅谷,地势缓缓升高,视野也越来越开阔。咖啡和冉苒走得很快,我渐渐有些跟不上。心里暗想:毕竟比我年轻几岁,脚力果然更胜一筹。
沿着牧道走向右侧山谷(拍摄时间:7:48)
清早的牛羊正专注地啃食沾着露水的短草,根本无暇看我们一眼。对它们来说,这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没有烈日的炙烤,只有微凉的晨风,和青草淡淡的芬芳。
山谷牧场,邂逅牛群(拍摄时间:7:54)
背负沉重、衣着厚实,加上步履急促,不久便浑身燥热。见有大石,我们赶忙卸包脱衣。
两位大神也知道热了(拍摄时间:8:04)
为了每晚能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餐,我们这次的负重远超以往:我的包里塞满了蔬菜和水果,咖啡的高压锅装满肉类和调料,冉苒则背了七八斤大米。还有他们悄悄躲过安检带的贵州酒,以及我昨天刚买的伊力特曲。

山谷越发开阔平坦,咖啡和冉苒仍保持着较快的节奏。路旁小溪已有细流,开阔处出现了一圈牛栏。我提议洗把脸休息片刻,但他们并没有停下的意思。直到一个岔路口,大家才放慢脚步,查看轨迹确认方向。
咖啡、冉苒很快,成心甩我吧(拍摄时间:8:17)
岔路口(拍摄时间:8:26)
左转越过溪流,沿缓坡斜上脊线,阿克苏河谷口渐渐展现在眼前。
左转上坡(拍摄时间:8:33)
站在山脊上,凉风拂面,朝阳尚且温柔。

回望刚刚走过的山谷,心中涌起一阵留恋,于是按下快门。远处山麓与沟谷交汇之处,竟出现了那两位山友折返的身影——原来,他们忘了路会转弯。恰应了那句老话:“方向错了,跑得再快也是徒劳。”越是着急,反而离目标越远。
回拍山谷,看见两山友移动的身影(拍摄时间:8:40)
本帖最后由 南国红豆 于 2025-9-29 11:47 编辑

我们沿牧道横切缓坡,逐渐向阿克苏河谷靠近。

阳光下,一匹毛色油亮的棕红母马带着小马驹纵情奔跑,仿佛在与风竞赛,毫无保留地释放着生命最本真的活力。
冉苒和咖啡似乎也受了感染,踏着软泥路面疾行。斜射的阳光将他们的身影拉得悠长,投在青黄的草地上。
奔马(拍摄时间:8:45)
横切牧场缓坡,走向阿克苏河谷(拍摄时间:8:45)
谷口一带地势开阔、起伏平缓。放眼望去,河谷两侧的草场仿佛连成一片,一直延伸至远山脚下。
河谷两岸牧场相连(拍摄时间:8:50)
转过一个小弯,绕过一道山脊,河谷再次展现出它绵延开阔的姿态。右侧坡地舒缓起伏,柔草如茵、青黄交错,成群的牛羊和马匹散布其间,或静立,或缓步,恬然自在,仿佛这片天地自古如此,从未被尘世惊扰。
开始进入山谷(拍摄时间:8:50)
缓坡牧场,牛羊成群(拍摄时间:8:52)
缓坡向上,地势渐陡,山脊倾斜、峰峦耸立。在天与山脊相接之处,牛羊的剪影仿佛凝滞了时间,静谧而悠远,与天空共同构出一幅亘古不变的画面。

愈深入河谷,地势愈显多变,坡谷交错、陡缓相间。

牧道顺着山势蜿蜒向前,大多相对平缓。唯有被流水冲刷出的陡坡面上遍布深深浅浅的冲沟,乱石参差,略显得崎岖。
阿克苏河谷,右侧坡面流水侵蚀而成的浅沟谷(拍摄时间:8:53)
坡麓缓斜坡,柔草如茵,青黄交错(拍摄时间:9:12)
日头渐高,阳光从山脊的缺口洒落,坡谷间光影斑驳,明暗交织。

行至一处冲沟,见潺潺流水自冰碛乱石间涓涓淌过,清澈见底。我们卸下背包,借这清流洗漱,补充水分和食物,整个人顿时清爽了许多。

不多时,回望来路,那两位曾误入歧途的山友也渐渐出现在山脊斜坡上,身影由远及近。待到跟前,彼此寒暄几句,他们便也停下休息。我们借此机会多了些交流。

果然,他们是从包车司机那里听说我们的行程。两人来自郑州,原计划徒步狼塔,却在半路被劝返,不得已转道博格达。他们说,如今要走狼塔几乎无望——只因在群里提了“狼塔”二字,就接到了警告电话。

我将手中的大馕分给他们,二人婉言谢绝,说是已经吃过。

同是天涯徒步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既然有缘在这苍茫山野中相遇,便相伴一程,共赴前程。
流水侵蚀而成的冲沟,有溪水潺潺(拍摄时间:9:21)
回拍来路,冰碛山脊上的山友(拍摄时间:9:28)
收拾行囊再次出发时,我向冉苒和咖啡提议:新疆白昼漫长,我们实在无须急于赶路。何况这才是徒步的第一天,更应循序渐进,让身体慢慢适应,切忌过度消耗。

翻过冲沟旁低缓的山脊,地势逐渐平坦,眼前又是一片被围栏环绕的牧场。与先前不同的是,这里的牧草略显短促稀疏,冰碛石散落四处,大小不一,姿态嶙峋,像是远古冰川在此留下的沉默碑文,于苍茫大地上镌刻着岁月的史诗。

牧场主人并未现身,唯有一只牧犬拴于大石旁。它朝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象征性地低吠两声,便安静下来,伏在草地上投来注视的目光。

围栏的木门上,用汉语和维吾尔语工整地写着:“请关门,一路平安!”一句朴素的叮嘱,却如微风拂过心间。我不由想,这素未谋面的主人,该是怎样一位温柔的人。

作为队伍中最后一人,我轻轻合上木门,将那声质朴的祝福收进心底,加快脚步跟上队友,一同横切那片漫长的冰碛缓坡。
穿越牧场(拍摄时间:9:44)
牧场牧犬(拍摄时间:9:44)
牧场木门(拍摄时间:9:44)
横切缓坡,地势略有起伏,海拔缓慢上升,行走并不算艰难。不久,两位郑州山友凭借北方人腿长的优势,渐渐拉开了距离。我、冉苒和咖啡仍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地向前行进。

冉苒不时念叨,后悔没有带上晏子,以她长期跑马拉松的体能,走这条线绝对不在话下。我不置可否,只是默默地跟在他和咖啡身后。
冰川遗迹——冰碛堆积(拍摄时间:10:13)
遇石而安(拍摄时间:10:19)
还是冰碛坡(拍摄时间:10:25)
回拍  阿克苏河(拍摄时间:10:33)
回拍  冲沟沟口的碎石和砂砾(拍摄时间:10:34)
抬头向前望去,河谷深处矗立着一座塔形山峰,看似已是河谷的尽头,成为我们心中笃定的目标。
河谷塔形山(拍摄时间:10:34)
阿克苏河 冰川融水汇成的河流(拍摄时间:10:38)
这段路程确实漫长,领先一段的郑州山友也逐渐显露出疲态。在一处牧屋岔路旁,我们再度会合,彼此相视一笑,重整队伍,继续朝着那座塔形山的方向并肩前行。
简易牧屋(拍摄时间:10:42)
岔路口  上山小路,不要走(拍摄时间:10:51)
继续走向山谷(拍摄时间:10:51)
越过小牧屋,转过一片乱石嶙峋的凸坡和一道清浅的溪流,那座塔形山的全貌终于清晰可见,仿佛近在咫尺。然而才刚走入一处凹坡,山峰又倏然隐没于视线之外。
回拍  乱石凸坡和溪流(拍摄时间:11:08)
塔形山近在咫尺(拍摄时间:11:17)
就在这乱石遍布的小路上,一头母牛不紧不慢地走在冉苒前方,神情从容,宛若一位识途的向导,正为他引路。它就这样安然前行,直至道路一转,塔形山再度显现于眼前,它才缓步立于道旁,静静地为我们让出前路,目光温顺,仿佛早已习惯了与徒步者的默契相遇。
碎石坡  老牛识途(拍摄时间:11:26)
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峰回路转又一溪”。待我们真正行至塔形山前,才发觉这里并非河谷尽头,而是两条溪流交汇之处。左侧为一支流,自陡峭的坡崖倾泻而下,从两峰之间的缺口处,可遥遥望见远方的雪山——那想必正是冰雪融水的源头;右侧则为阿克苏河正源,水流地势较为平缓,眼前豁然展开的,是悠远而宽阔的阿克苏河上游河谷,静静延伸向白云深处。
支流与阿克苏河交汇处(拍摄时间:11:39)
回拍:向左眺望,见远山积雪(拍摄时间:11:54 冉苒)
我们傍着奔流的阿克苏河继续逆流而上,海拔在一步步中无声攀升,肩上的背包仿佛被无形的手不断加重。烈日当空,毫无遮拦地炙烤着谷地,更添了几分艰难。渐渐地,队伍的行进速度慢了下来,空气中弥漫着些许疲惫的气息。

两位郑州山友已渐渐跟不上我们的节奏,远远落在了后方。我、冉苒和咖啡三人只能不时轮流开路,全凭意志支撑着沉重的脚步。然而每当路边出现可以倚靠的巨石,我们还是忍不住卸下背包,瘫坐片刻,贪恋那短暂却珍贵的松弛。
河谷悠长,不见尽头(拍摄时间:12:38)
山友渐自离散(拍摄时间:13:17)
回拍  回望郑州山友(拍摄时间:13:32)
越往河流上游行走,谷坡越发平缓,河道也逐渐开阔。阿克苏河在此处悠然转弯,于石滩间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宛若大地的温柔笔触。目光越过河谷低缓的阶地向上游远望,已能隐约瞥见冰川末端那一片莹白的冰舌,静默地延伸向尘世。
阿克苏河湾(拍摄时间:13:32)
隐约可见冰川末端(拍摄时间:13:37)
河谷缓坡之上,嶙峋石海静卧,高寒草甸却在其间肆意蔓延,如茵如浪,一直铺展至远山峰峦之下。我们踏着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草甸,缓步移至河道转弯之处,一泓深藏的冰湖蓦然映入眼帘。蓝天倾泻,白云舒卷,山峦默立,草甸连绵,更有成群牛羊与骏马悠然徜徉——天地万物在此共绘一幅宁静而丰饶的画卷。
河湾一带牧场(拍摄时间:13:47)
冰川、冰湖和河湾(拍摄时间:13:55)
我们卸下背包,席地而坐,身下是绵厚如毯的草甸。疲累的身体仿佛被大地温柔托起,目光所及,皆是自然最本真而磅礴的诗意。
这里正是十六公里处的阿克苏冰湖营地,景致之美,远胜五星级。

冉苒又忍不住开始他的碎碎念:“路这么好走,风景这么漂亮,没带晏子来,真是可惜了啊……”

我默然不语,心中却想:这才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长,后面的情况谁又能预料呢。

这时,郑州的两位山友也抵达了营地。与我们一样,他们瞬间沉醉于这片绝美的风景之中,举起手机不停地拍摄,仿佛想要将整片天地、所有的云影山光,都尽数装入屏幕,或是塞进背包,一同带走。
到达阿克苏冰湖营地,海拔3316米(拍摄时间:13:55)
躺平一会儿(拍摄时间:13:58 咖啡)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