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古迹志 | 马拉盖 Maragheh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温馨提示 全文约5000字,图片共110幅
图文皆原创,侵权者必究
马拉盖(Maragheh)位于伊朗西北部的东阿塞拜疆省(East Azerbaijan),乌鲁米耶湖(Urmia Lake)东岸,为伊朗重要的农业中心之一,公元8世纪末,阿巴斯王朝(AbbASId)——中国史书中的“黑衣大食”的第五任也是最具文治武功的哈里发哈伦·拉希德(Harun al-Rashid)在此兴建城墙,9世纪的著名波斯历史学家白拉左里(al-Baladhuri) 将其称为“Akra-rudh”。

▲马拉盖

▲马拉盖Sufi Chay河

▲马拉盖Sufi Chay河
1256年,伊尔汗国(Ilkhanid)的缔造者旭烈兀(Hulagu)将首任都城定都于此,名为“蔑剌哈”,与大不里士(Tabriz)、苏丹尼耶(Soltaniyeh)共同作为伊尔汗国的三座都城。1265年旭烈兀在此病故,葬乌鲁米耶湖心岛上并有活人陪葬,陵墓遗址今已无存。

▲细密画:旭烈兀攻城图(图源维基百科)
马拉盖在汗国时期集结了中外的大批学者,其中地理学家Zakariya al-Qazwini在1275年编著了一本地方志,1306至1338年间,著名的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派别苏菲派(Sufism)诗人Awhadi Maraghai在此定居。

▲马拉盖街景

▲马拉盖中心环岛Toulue Fajr

▲马拉盖的一所小学

▲马拉盖的一所小学

▲马拉盖的水果巴扎
马拉盖历史遗存丰富,年代跨度久远,城南的密特拉教神庙(Mithra Temple)为伊朗现存最古老的密特拉教遗存,可追溯到帕提亚帝国(Parthian)时期,城西始建于1259年的马拉盖天文台(Maragheh Observatory)一度被视为“欧亚世界中最先进的科学研究机构”。市区除萨法维王朝(Safavid)时期兴建的具有华丽多柱大厅的莫拉洛斯塔姆清真寺(Molla Rostam Mosque)外,完者都(Oljaitu)之子不赛因(Abu Said Bahadur)在Sufi Chay河边修建的贾法里拱北(Ghaffariyeh Dome)、相传为旭烈兀皇后脱古思可敦(Toregene Khatun)之墓的蓝拱北(Gonbad-e Kabood)和始建年代无考的圆拱北(Modavvar Tower)都是伊尔汗国在伊朗西北遗存的诸多墓塔之一,而1163年塞尔柱帝国(Seljuk)时期兴建的红拱北(Gonbad-e-Sorkh/Red Dome)则是东阿塞拜疆省最为古老的伊斯兰建筑。

▲阿加拉墓(伊朗岩画博物馆)Petroglyphs Museum of Iran

▲阿加拉墓石刻(图源维基百科)

▲阿加拉墓石刻(图源维基百科)

▲阿加拉墓石刻(图源维基百科)

▲阿加拉墓石刻(图源维基百科)
密特拉教(Mithraism)是处于神灵多元化时期的雅利安人(Aryan)所信仰的宗教之一,原始密特拉教中“密特拉”原意为“契约”故也被视为“契约之神”,后衍生出仁慈的含义,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出现之后密特拉逐渐成为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的重要辅神之一。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东征时密特拉教传入希腊,并在罗马发展成为成熟的密特拉教,在公元前一到五世纪的罗马帝国最为兴盛。密特拉教认为水、火、土、风是自然界中神圣的元素,崇拜“密特拉”即太阳神,传说密特拉出生在洞穴之中,故密特拉教神庙多位于洞穴之中并在黑暗中完成宗教仪式。

▲密特拉教神庙
密特拉教神庙位于马拉盖城南,又名密特拉教祭坛遗址,从乌鲁米耶方向开车进城时可以经过,为伊朗现存最古老的密特拉教遗存,可追溯到帕提亚帝国时期。神庙为半地下式石窟结构,共有前庭甬道、主殿、后室即祭坛三进,前后室之间还有地下室,主殿墙壁上雕刻有米哈拉布和古兰经经文,明显是伊斯兰化之后的遗留,左右还有几个相互连接的房间,转来转去如题迷宫般有趣,每个房间顶部都开有天窗,微风在孔洞中奏出呜咽的共鸣。

▲密特拉教神庙

▲密特拉教神庙

▲密特拉教神庙

▲密特拉教神庙

▲密特拉教神庙

▲密特拉教神庙主殿

▲密特拉教神庙主殿

▲密特拉教神庙主殿

▲密特拉教神庙主殿

▲密特拉教神庙古兰经文

▲密特拉教神庙古兰经文和Mullah Masoum Maraghei的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