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作为户外用品重要渠道之一,不论是销售额,还是品牌形象的提升都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这两年,传统零售的日子却不好过。同花顺的统计显示,2012前三季度,五成百货零售业上市公司销售净利率同比下滑。
人们很多时候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电商的冲击,事实上,商场渠道本身的很多问题也是积重难返。
高昂的租金
在北京西单购物中心,5平方米的店面,每月需要8000元的租金。在这个区域,一些品牌专营店的租金2012年上涨了50%。这种情况在全国都有普遍性。“目前零售连锁业都在为地产老板打工。”多名零售业分析人士说。
SOHO中国CEO张欣就在微博中透露,其公司楼下某商铺租金涨了一倍。而商铺租金上涨,从2011年上半年就已经出现了苗头。据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调研结果显示,2011年全国106个城市的2812家购物中心,其中优质商铺租金在去年的上涨幅度超过三成。
高涨的租金带来的危机,在销售形势好的时候并未体现,当销售额下滑时,品牌就难以承受了。这一段的体育品牌关店潮里,很多商场店难逃厄运。
频繁的打折
从传统节日,到西方节日,还有名目繁多的网络节日,一年里商场会组织多少次打折活动,估计谁都难说清楚。
这些无休止的打折,让品牌企业出现“赔本赚吆喝”,卖的越多,赔的越多。某品牌在南方的一个商场,通过打折促销,销量增加了50%,但利润却是在负增长。 “商场打折力度太大了,商场是在困境下牺牲品牌利益去吸引消费者,增加自身利益。它的扣点还是按照品牌的总销售来算,而不关注你的死活。”从业者感叹,进商场就是给商场“打工”
为了应对打折,品牌商被迫将价格标高。如此一来,商场越是打折,反倒会使消费者形成不打折不购物的恶性循环
隐藏的门槛
如果你是一个中低档品牌,进入商场以后还有很多隐性的“麻烦”。
某品牌经销商深有体会,普通的国内品牌想进入商场,从总经理到楼层经理,到项目部经理,逢年过节你都要“进贡”红包,“你还没进商场,先给你开个应酬清单。”而且往往得到位置并不理想。当他代理的一些国际品牌,在与商场交涉时就轻松得多,而且位置好,面积大。
由于商场进店条件越来越高,一些品牌已经开始选择开专卖店。
这些情况,都不是个例。零售企业认为自己在给地产打工,而品牌商进到商场感觉自己成为“杨白劳”,最终的压力都集中在品牌商、经销商身上,这种恶性循环,造成销售成本高涨。以前,大众购买方式单一,当有了信誉有保障,更便宜的渠道的时候,自然会抛弃商场。所以,不要只埋怨电商的疯狂,真正看一看能为品牌商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