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微信用户60060 于 2025-07-05 00:36 编辑

记录两人自主攀登
中山峰,计划攀登6天,实际5.5天。
中山峰,海拔6886米,
四川第二高峰。该峰以孙中山先生姓名命名。2020年10月31日国人高立首次成功登顶。
攀登路线一路上经过原始森林、溪流、泥石流、乱石坡、冰岩混合路段、冰裂缝、雪坡、冰坡分季节,天气不可控,海拔高,接近性差,路线长,爬升大,强度大。攀登总路线约63公里,爬升约5500米。
队友秋林,来自
贵州兴义,我来自贵州
毕节。
6月21号磨西镇汇合,准备阶段精简装备,舍弃相机等非必要装备。

Day1 ,6月22号,燕子沟铁桥1890m-牛棚营地(3682m),爬升1877m
原计划从自来水厂进山,因桥被冲毁,绕行8公里。经原始森林路段路迹模糊、树枝刺蔓容易挂
背包、蚂蝗多,我还算幸运,只中招四只蚂蝗,后经泥石流陡坡感觉有60-70度,部分地方需手脚并用,挺危险且费时间。

过了泥石流路段,会经过一条河,河道挺宽,可以休整,过木桥后就到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路段了,在森林里两眼一黑就是爬,一直爬就到牛棚营地了。号称中山峰全程最累最虐的第一天,也就走完了。

PS:要说中山峰第一天到底有多虐呢,同行队友之前一人自主三十多斤爬过金银山,按他说的,在泥石流路段,距离牛棚营地一半距离时,他说金银山难度估计就到这个位置。我当时都震惊了,这才到第一天牛棚营地的一半路程,更别说还没到BC大本营,出发前看到也有帖子说中山峰强度是两三个金银山,很好,一切都对上了。

第一天确实挺累,后面复盘,可能是因为绕路、没吃主食、负重大还有这路线本身强度也高。

Day2 ,6月23号,牛棚营地3682m-BC大本营5050m,爬升约1400米

沿河段后接绝望坡连续陡坡,再经冰川遗迹乱石区和秦岭的很像,部分地方需手脚并用,最后冰岩混合路段至BC大本营。

吸取昨天没吃午饭的教训,煮点燕麦补充能量

往上是乱石坡

到冰塔林了。虽然第一天号称最虐,但今天强度也不差。

Day3 ,6月24号,BC大本营5050-冰塔林中部5300,爬升约300米
今天起正式进入
雪线,走到下午突然下起雨夹雪,天气有点恶劣,而且我和队友的鞋子都湿了,于是临时决定原地扎营,此时海拔5300多,离C1营地还有2公里多。

Day4 ,6月25号,冰塔林中部5300m-C15700m,爬升约400m
晚上太困了,早早睡觉,半夜醒来十几次,一是高海拔睡不着,二是雪很大下了一夜,担心雪把
帐篷全盖住缺氧,两人不断醒来拍帐篷上的雪。
高海拔睡觉一夜相当熬三夜,前几天负重浑身疼,基本一直保持一个姿势裹在
睡袋里,氧气也少,很难受。

凌晨五点半,喉咙干得发疼,躺得浑身酸胀。爬起来想烧水,拉开帐篷,雪又厚了二十多公分,锅早被埋得找不见了。只好攥了几把雪塞进嘴里。抬眼望去,黑色天边绽开一线,晨光渐涌,慢慢的淌在雪地上。我们的帐篷宛若孤舟,浮于雪海,渺若沧海一粟。

本来我们因为鞋湿、睡袋微湿,一直纠结是否向前,但见此时晴空如洗,想着中午晒一晒装备,于是决定再减行装,将我的帐篷留在冰塔林,放非必要装备,两人合帐前行。

一夜新雪没膝,一路上冰裂缝很多,陷进去很多次,很耗体力和时间。随着太阳出来,雪很软,加上坡度增加,踩着陷进去的同时会往后退,走三步有效距离可能仅一步,而且陷进去和拔出来会打乱心率和节奏,很累。我们采用的战术是,重量挪到队友背包,我稍轻装在前面开路,两人戏称一个
高山向导,一个高山背夫,苦中作乐。

后到达5700米C1营地。
因为我俩的鞋子已经湿了,队友的睡袋湿的程度比我还高,每多滞留一日,风险便陡增一分,加上队友着急下山,于是我们决定凌晨1点直接从C1冲顶。

Day5 ,6月26号 ,C15700m-中山峰顶峰6886m)-磨子沟牛棚营地3806m 爬升约1600m,下降约3580m
今天是最危险的一天,临近失温、队友整个身子掉冰裂缝、严重高反。
当时我们观察了天气、雪和自身的状况,决定背水一战,舍弃路绳和
冰爪,如果上不去,就赶紧下撤这是很不成熟、错误和玩命的
睡了两小时,凌晨12点我起床煮了牛奶燕麦作早餐,烧开水装
保温杯,急救毯裹脚,便开启冲顶。

凌晨的星空很美,远处雪山轮廓清晰,肉眼可直观银河,一片寂静,很美妙。

从C1出发要经过几个陡坡爬升,凌晨雪坡很稳定,踩下去不会陷,加上轻装,走起来很快。
走完陡坡,经过C2路段,因为C2路段位于雪山间的盆地,缓坡往上,没有一点遮挡,凌晨的风和温度都很煞人。
走到C1和C2之间时,风愈刮愈烈,体感温度骤然下降,而我俩鞋子是湿的,急救毯只能隔湿,不能保暖,只感觉脚趾冷得木讷,只能不断屈伸脚趾以增加血液循环,唯独左脚小指怎么活动都没有知觉,我赶紧不断用
冰镐来敲击鞋左侧,那股熟悉的麻木让我想起两年前冻伤的右手指我心想,左脚小指估计完了。
后温度从脚一直往上冷,我俩已经不受控制的开始打颤,每走几步就停下来背对风,但实在太冷,决定原地挖雪坑避一阵风,于是赶紧挖出雪坑贴着坐,中途队友好一会没说话,我赶紧动他一下后来才知道是失温前嗜睡的征兆,如果不动那一下,估计真就睡着了。
这样待下去不是办法,便决定走出雪坑,动起来往前走,风吹着很冷,但我感觉好困,闭眼就能睡着,但意志强撑着得走起来。
后慢慢的天边微亮,太阳快出来了,风也小了,我们俩状态逐渐好起来。走到冲顶的垭口坡下回头一望,蓝调时刻,近处的雪和远处的天滲着蓝调,远处的雪山被晨光披上金纱,一切那么静谧美好。

垭口的坡大概60多度,因太阳还没照在上面,雪面较硬,还算好走,我们交替开路,一步一脚印,渐渐翻过坡登上垭口,往顶峰靠近。

后面慢慢往上,我找了个位置用冰镐杵了一下,是雪地,就坐着休息了,后面队友上来见我坐着,就一屁股坐了下来,瞬间,原本平坦的雪地一下子裂开一个大口,他身子倾斜着头往下的就栽进了冰裂缝里冰裂缝很大,到现在我们都忘了是怎么卡在中间没完全掉底下的。幸亏我两没有着急忙慌,我慢慢拉起他的脚,脱离危险。我的保温杯因为在冲顶包上没有卡扣,弯腰捡的时候还掉进冰裂缝里了。

后到达6700m左右,此时我已感觉无力,每走几步就气喘严重,口干舌燥,只有一百多米的爬升在我看来是如此遥远,后在队友的激励下又继续艰难向前,最后一步一步登顶。登顶时我的头脑已经有点模糊了。我下撤时也有些踉踉跄跄了。

后我俩下撤因为屁降雪坡还搞丢了各自的冰镐。来不及管,赶紧下撤,但我的高反没有结束,走几步就必须停下大喘气,有点头晕目眩,意识模糊,我很担心是脑水肿,队友虽着急下山,但总是在前面一直等我,感谢好队友秋林。
直到下撤到5300我的状态才慢慢恢复。

下撤到冰塔林时已经快21点了

后下了雪线我们选择从磨子沟下撤,磨子沟的路很难走,因为地震泥石流的原因,很多路段已变样,更不能走,要随时看轨迹,又不能完全依赖轨迹,部分地方要自己开路,加上一直下着大雨起大雾,很难走,也走错几次。而且队友还出现了几次幻觉,脑袋宕机几次。
一直走到凌晨4点半,到牛棚营地,本来想着可以进牛棚木屋不开帐篷睡个觉,但牛棚营地已被滑坡冲的全是大石块,牛棚也不见了,此时还下着小雨。

我们就找了两块巨石缝中间临时休息,队友实在太困,躺着睡了二十分钟,我则不敢睡,因为睡着后很冷,此时鞋子可以倒出水,也担心两个人都睡昏过去,就靠着石头休息。

5点,天有些微亮,我俩又继续启程,不断开路下撤,前天到现在一直在赶路,快50h只睡了2h,只吃了点糖和士力架。

雨后的树枝挂着露珠,远处山峦在雾气云海中隐现,山间偶尔回荡几声鸟叫,空气里是树枝和泥土的清香。

走到一处茂密的树林时,我透过树枝看见有人背着一个尿素口袋在往下走,我赶紧叫队友快点,我们跟上他,一起走到山脚,此时心里很兴奋。后我赶紧去找那个人,等快接近时忽然发现只是一个尿素口袋,白高兴一场,接着又走贴近,才发现只是一块石头,此时我意识到不对劲了我也出现了幻觉。

最后我们以10分钟下撤100米左右的速度,从乱石坡,几十个滑坡带,原始森林,蔡阳村
徒步起点。安全下撤。

感谢自然,感谢神山饶我们小命,也感谢我俩的相互配合、激励,感谢好队友贵州老乡秋林。

这次能登顶并安全下撤是幸运且侥幸的,未来需沉淀积累,待准备充分,再向山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