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追星逐月十万山 翻山越岭十六钟——白石牙山盐粮古道穿越记 - 广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广西
本帖最后由 闲哥 于 2025-2-2 20:49 编辑

追星逐月十万山  翻山越岭十六钟
——白石牙山盐粮古道穿越记
      4月14日,我们一天疾行16个小时,成功穿越了十万大山的白石牙山盐粮古道。本来以为这是无数次平淡无奇穿越中的一次,很少拍照片也不打算写游记的。只是这里面有太多难得的教训与愉快经历,令我不得不又拿起了拙笔,记录下这次穿越中关于向导、指南针、团队精神以及战胜冰雪造成的植物倒伏等等的趣闻趣事和一波三折的艰辛行程,与广大驴友共享共勉。
     12日早9点30分,金牙素、森林木、宝哥、列哥、小徐和我等6人又聚集在江南客运站 ,登上开往防城的快班车,再转乘短途班车到那勤乡,三马仔送我们到白石牙水库建设指挥部。这是个开发防城港的储备用水项目,水库已基本建设完毕还进行蓄水实验测试大坝,只有几个人留守值班。原来离大山最近的白石牙村因在水库蓄水区内,已经全部搬迁出去。指挥部旁还有个几户人家的小山村,为指挥部看院打杂的老乡来黄热情地邀请住在指挥部,免费提供房间和厨房。我们只借用了他们的厨房,在指挥部走廊扎营。开火造饭,走访老乡,寻找向导。酒足饭饱,闷热中安然入睡。
    第二天一早,一阵不大不小的山雨把我们叫醒,原来有意作向导的老乡因雨不愿走了。10点40分出发,我们只好在稀稀拉拉的小雨中,信心十足的按照老乡指引的线路过坝首,靠右岸走,过河向上走。这时浓雾迷漫,昨天还清晰可见的白牙山峰竟不知躲到哪去了。几个老驴精神饱满地边走边欣赏十万大山美景,边说老天真照顾我们,天晴了。不知不觉已沿着溪水行进了两个钟头,可上升却只有200米左右,感觉好象不对头。我们就一边在左侧山坡寻找上山路径,一边拨打老乡黄四的电话想确认路线,可惜没信号。这时只好沿着上山的小路往上爬。一口气往上冲了200多米已经达到400的高度了,可是仍觉得不大对劲,金牙又叫打黄四的电话,这次通了。可是刚说完我们的位置他立刻就说错了,错了,赶快回来,前面很远都是无人区的原始森林,再往前是更加不好走的。这时大家才意识到真的走错路了,回头吧。
营地
指挥部旁深水潭
蓄水放水新水库
雨雾茫茫不见峰

“户外走了几年,第一次走错路”,“减肥了”,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同时起包下山往回走。“目的地没到,效益目标达到了”,小徐的一句话引起一阵欢笑声,也结束了关于目标目的的议论。转而讨论为什么会走错路,过不过大坝、是横过还是直过大坝,过一条河是哪条河?不得其解。谈笑间就回到了水库指挥部。再问老乡,其实那条河就是在库区中,只不过现在水库干了还现出小河的原貌,一句话就是过了大坝直接穿过水库。看来没有向导真不行。金牙提议第二天继续穿越,只有小徐有要事要办提前离队,其余5人毫无怨言一致同意。小徐主动出资犒劳和为弟兄们饯行,交杯接盏,码声四起,好不热闹仿佛是庆功会一般……。
  那勤一带的老乡都是从搏白、陆川移民过来的“商人”,5、60年前大多从事贩运盐粮的生意人和脚夫,商业意识很浓。不象其他地方的山里人那么淳朴、憨厚,相当会计较。村庄附近亦少见农田,纯农业生产看来不是他们的主业,随便搞些山货、经济作物即可衣食无忧,悠斋悠斋过日子,哪愿劳体费力赚向导费这种辛苦钱。第一天的那个意向作向导的老乡,因为下了些小雨就推脱路滑难走而谢却出行。经多方请托才有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汉同意带我们走一段路。虽然他们相当热情好客,但是,友情还友情,生意还生意,作向导就另当别论。可见此地民风之实在、狡诈(用词不当?)。




白牙村旧址在岛后

14日早起,8.30出发,跨过水库,经过淹没过的白石牙村,来到水库对面的山脚下,小路就开始攀升。带着分手会的兴奋与激情,跟着向导来到一溪水边,时针直指1点20分。向导就要回去了,交代没多远就是隘口,过了隘口后全是下坡路,全程我们走5小时,你们负重可能多些时间,路上都涂有油漆。我们居然就架锅起火煮香肠粥、香煎咸鱼来。午餐耗时1个半小时。
过河上山,顺着石头铺就的、宽阔的盐粮古道,两旁参天古树夹道欢迎,轻松愉快地上升着。还没到隘口就可见光亮了,以为快登顶了。谁知道一出森林接着就一头扎入过顶的芦苇茅草丛中,脚下的路也变得时隐时现。令人最难受的是芦苇茅草又高又粗,交叉缠绵地复盖着小路,手拨不开、脚踢不散。宝哥在前面开路我替补轮换,经常需要连人带包躺向两边,才能通过。手臂和脸被带锯齿的芦苇茅草叶割的伤痕累累惨不忍睹,好不容易才穿过两片斜着上升的高大芦苇茅草地,4点30分登上了黄茅岭,以为后面都是下坡的坦途。大家在800米高的垭口上合影拍照,一股胜利的喜悦迷漫在茅草岭的上空,却不知更大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





稍事休息就继续前进,山路沿着山坡等高线将我们引到一片正面朝北的长着低矮茅草的山坡上。宽阔官道古道变成时断时续的羊肠小道,有二、三处还十分艰险。小路在一块三米多高的大石头前嘎然而止,上下方均不可过,需攀爬而过。不远的地方又有一小溪流,河床是湿滑的整体石板,斜斜躺在那里,又湿又滑真的是相当难过。有人开始怀疑是否走错了,大家又返回查看、验证,自然而然的聚集起来开了个途中讨论会。在简短的途中会议上,金牙反复用指南针针确定方向,方向没错,向西上思方向。大家也明白,已走过的路段没水没平地无法扎营。也都认为这条路在近60年不在作为官道、盐粮道使用的情况下,年久失修,山雨冲刷和人为破坏,造成梗堵难行也就不足为怪了。这时也打通了老乡四哥的得到确认——方向路线正确。统一思想后,走过了这个大山坡,又钻进了森林。一段时间后,山路又上升了,天色也暗了,仿佛又要翻隘口。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可能这里才是防城、上思的分界隘口——芹菜隘,唯一没有疑问的是脚下那石块铺就的古道。一股作气又升高近200米达到了1000米的高度。这才松了口气,以后就是下坡的坦途了。

再次启程时天已完全黑下来,憧景的坦途没有出现,却迎来老天爷给我们的严峻考验——春节期间发生的灾害性冰雪天气所造成的在等着我们:竹伏树倒,路毁道阻。
   一过隘口就顺着古道下山,黑暗和兴奋中忽略了辨别方向和寻找油漆标志,再加上伏竹倒树阻隔,以为走最宽大的官道就对了,结果让我们至少多走了3、4个钟头,这是第二天问老乡才知道的。刚下隘口不远首先就是一片倒伏的竹林。我们立刻想到,这就是春节期间发生的灾害性冰雪天气造成的严重后果。只见拇指粗的成年竹子,弯腰驼背杂乱地横在我们的腰腹之间,路上倒的最严重。手推不能过顶,脚不能下踩,只能砍断。木哥大喊一声,“等我来”,他的秃头柴刀派上了用场。开始一刀一根,谁知道老竹硬有弹性,一会儿就手软砍不动了。宝哥接着砍竹开路,几个人就轮番上阵,每人砍一段。最糗的是我,刚砍几刀,眼镜就被竹子刮飞了,动也不敢动,大声呼救:“快来帮我找眼镜”。好在列哥眼尖,在离我1、2米远的地方找到了眼镜,否则后面几个钟头的夜路真不知道怎么走。接着就看见面盆粗的大树也倒了,路也断了,小树、大树梢、树支横七竖八躺在路上。砍不动就另寻路绕行,好不费力。好在路是清晰可见的,不用为前途担忧。艰难缓慢下降了2、300米后,我们走出了灾难性丛林,离开溪流,走到山边的官路古道。中途休息时,看见对面山坡布满了灯火,还是移动的。想象、猜测五花八门,有人说那是来接我们的;是村庄;是赶墟回家的;是宰好鸭子叫我们的;是抓山-蛤-蟆的,等等。总之有人了,有村了,快走出大山了。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一点不假,看见对面的山坡似乎快到了,疾步如飞地下坡,居然要三个多小时才到村边。十万大山山不高,连绵无穷山叠山。崖陡坡缓各风骚,恰遇缓坡走断腿。15度长坡不紧不慢的大迂回下降似乎没有尽头,途中亦有两处休息点勉强可扎营,统一分配了食物饱餐后,大家权衡利弊,为了靠近村寨方便第二天吹早餐和回南宁,还是决定咬牙再继续走。终于在深夜1点多钟,到达大新二队村头甘蔗地旁,(据说也叫平江农场)。烟抽完了、水快喝完了、粮也不多了、食欲也没有了,开包扎营睡觉。
  第二天一早,金牙隔着蔗地喊来手扶拖拉机,冒着毛毛细雨“汪汪汪”的又颠波10(6?)公里左右,在叫安乡饱餐一顿加料早餐。穿越胜利结束。
  后来听说,有人也走过这条线,全程向导带领,无灾难性倒伏,用时13个小时,不用寻路,看来我们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哈哈!!有谁再走就不用斩竹砍树了,去享福吧。
  附:《表扬栏》
  1、          列哥有意无意记住老乡黄四的电话号码,关键时刻起作用。
  2、          木哥带了砍柴刀,斩竹砍树全靠它。
  3、          金牙一个指南针,指引方向功不可没。
  4、          宝哥有个百宝囊,食品多多锅头大大。
  5、          五心一致互相帮助,同心同德没有指责,户外境界高。







胜利完成穿越回家咯!!
围观欣赏美景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