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尔巴特峰“迪亚米尔岩壁”的攀登历史 - 山伍成群 - 8264户外手机版

  山伍成群


2013 年,丹尼尔·纳尔迪(Daniele Nardi)在穆默里山肋上攀登坚硬的冬季冰层。图源:伊丽莎白·雷沃尔(Elizabeth Revol)。

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位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主要有三面:朝南的鲁帕尔(Rupal)岩壁、朝东北的拉希奥特(Rakhiot)岩壁和朝西北的迪亚米尔岩壁。迪亚米尔岩壁西临迪亚米尔冰川,南接马泽诺山脊(Nazeno Ridge),并通过山脊与鲁帕尔岩壁隔开。



迪亚米尔岩壁地形复杂,由陡峭的雪原、冰坡、岩石带和雪沟组成。这里有很多雪崩频发区和冰塔林,特别是山体中下段。由于其易于接近、路线完善,与4600米的鲁帕尔岩壁或拉希奥特岩壁绵长而危险的冰川相比,雪崩风险相对较低(但仍然很高),因此迪亚米尔是南迦帕尔巴特峰最常攀登的一面。然而,迪亚米尔峰面也存在其他重大危险,比如落石和冰裂缝。

在 1953 年7月3日南迦帕尔巴特峰首次登顶之前,已有数十名登山者因雪崩和恶劣天气丧生,一直到赫尔曼·布尔(Hermann Buhl)独自沿拉希奥特(Rakhiot)壁成功登顶。

俯瞰迪亚米尔岩壁。图源:Guilhem Vellut。





斯洛文尼亚人前往马泽诺山脊上段



2011年夏天,两位斯洛文尼亚女性,莫伊卡·斯瓦杰尔(Mojca Svajger)和伊雷娜·姆拉克(Irena Mrak),尝试攀登迪亚米尔岩山壁。她们原本计划采用经典的围攻式攀登方式,沿金斯霍夫路线攀登,无需辅助氧气和高海拔背夫。然而,她们在穆默里山肋旁改用阿尔卑斯式攀登,最终到达海拔7590米的马泽诺山脊。



7月24日,斯洛文尼亚登山队在迪亚米尔山壁下方海拔4250米处建立了大本营。8月10日,他们已在马泽诺山脊和加纳洛峰的山坡上攀登至海拔5800米,完成了海拔适应性攀登。8月23日,队伍开始攀登,目标是沿着岩壁的一条直线攀登至马泽诺山脊。



他们攀登的地形极具挑战性,包括梅斯纳尔雪沟,这是一条陡峭的沟壑,坡度达45°至60°,其中一段甚至达到70°。这条路线容易受到冰塔坠落的影响,尤其是在海拔4700米至5800米之间,他们还需要穿越梅斯纳尔冰塔下方的黑冰和落石。

伊雷娜·姆拉克位于海拔7500米处,位于通往西南山脊(马泽诺山脊)上部的最后一道沟壑中。下方,流向西北方向的是被碎石覆盖的迪亚米尔冰川。图源:Mojca Svajger

8月23日下午1点30分,两位登山者到达海拔7590米的马泽诺山脊上部顶峰,上升3100米。



“我们错过了登顶的通道,”伊雷娜·姆拉克告诉媒体。“(但)我们完成了一条通往山脊的路线,在岩壁上待了九天,返回时在梅斯纳尔/穆默里雪沟遭遇了一场严重的事故。但我们幸存了下来。”



经过三天的下撤,两人于8月25日到达大本营。



虽然他们没有到达主峰,但斯洛文尼亚人的新路线因完成了迪亚米尔岩壁很大一部分并连接到马泽诺山脊而闻名。



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在评论此次攀登时表示:“登顶并非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探险本身。在如此危险的山壁上宿营八次,比沿着所有准备好的常规路线在八千米级别山峰上登顶几次更有价值。”





更多值得注意的攀登



2012年,桑迪·艾伦(Sandy Allan) 和里克·艾伦 (Rick Allen) 终于成功登顶马泽诺山脊。他们沿谢尔路线登顶,然后沿迪亚米尔岩壁的金斯霍夫路线下撤。



2022年,弗朗索瓦·卡扎内利(Francois Cazzanelli)和皮埃特罗·皮科(Pietro Picco) 攀登了一条海拔1400米的变体线路(M6,冰面 冰坡90°,雪坡 85°),最终到达6000米,并加入了金斯霍夫路线。他们的变体路线—— 奥斯塔山谷快线(Aosta Valley Express )——包含了金斯霍夫路线的新起点,而非一条独立的新线路。



本月,乌鲁布克和卡德尔已经前往南迦帕尔巴特峰,他们希望在南迦帕尔巴特峰的攀登历史上写下新的篇章。

2022年,Cazzanelli和Picco的奥斯塔山谷快车路线(标记为 2),之后连接到金斯霍夫路线,这是一段艰难的起点。图源:Viki Groselj


首次攀登迪亚米尔岩壁



1962年,托尼·金斯霍费尔(Toni Kinshofer)、齐格弗里德·洛(Siegfried Low)和安德尔·曼哈特(Anderl Mannhardt)终于登上了迪亚米尔岩壁, 他们从左侧的山肩攀登,这条山肩如今被称为金斯霍费尔(Kinshofer)路线。这是继赫尔曼·布尔1953年攀登拉希奥特岩壁之后,南迦帕尔巴特峰的第二次登顶。



1962年的路线避开了容易发生雪崩的迪亚米尔岩壁中央,而是通过左侧的山肩攀登,到达金斯霍费尔冰原,然后穿越巴任山口( Bazhin Gap)登顶。不幸的是,


洛在下山途中不幸身亡,金斯霍费尔和曼哈特则严重冻伤。


南迦帕尔巴特峰迪亚米尔岩壁。(1) 金斯霍费尔路线(1962 年,原始路线)。(1a) 现今普遍沿用路线。(2) 梅斯纳尔兄弟1970年沿穆默里山肋下山的路线。(3) 梅斯纳尔1978年下山的路线。(4) 斯洛文尼亚人2011年攀登西南山脊上段。宿营地点已标记。(5) 梅斯纳尔1978年攀登路线。(6) 1976年谢尔(Schell)路线上段(攀登鲁帕尔至马泽诺山坳)。谢尔路线有数个变体,例如1981年罗纳德·纳尔 (Ronald Naar) 沿着一条更高的横切路线,从斯洛文尼亚最高点左上到达山脊的积雪部分。图源:Viki Groselj




现代常规路线及其进一步的变化



金斯霍夫路线已成为标准路线,但有一些变化,是对既定路线的细微调整。这些变化并非全新的路线,而是为了应对诸如落石或冰塔危险等特殊情况而做出的调整。



当前的金斯霍夫路线(称为金斯霍夫 1a 线)与1962年的原始路线略有不同,以避开危险路段,特别是金斯霍夫冰原和巴任山口附近。

1978 年斯洛伐克人在南迦帕尔巴特峰迪亚米尔的路线。左侧是北峰,右侧是主峰。图源:Marian Sajnoha

1978年夏天,一支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登山队将目光投向了迪亚米尔岩壁。队员包括安德烈·贝利卡(Andrej Belica)、约瑟夫·贾斯特(Joseph Just)、玛丽安·扎特科(Marian Zatko)和尤拉伊·扎特科(Juraj Zatko)。他们通过金斯霍夫路线的变线,登上了海拔7800米的北峰。这次攀登虽然不如同年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独自攀登迪亚米尔岩山壁右侧的壮举那么引人注目,但也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2003年,让·克里斯托弗·拉法耶(Jean-Christophe Lafaille)和西蒙尼·莫罗(Simone Moro)以阿尔卑斯风格在一条宽阔的山脊/山脊上攀登了一条 1400米长的新路线(“Tom and Martina”路线),该路线位于1978年斯洛伐克路线左侧,并与之平行。这条路线冰面倾斜度90°,难度等级为M6,后来与金斯霍夫路线重合。拉法耶与在3号营地相遇的艾德·维斯特斯(Ed Viesturs)一起沿金斯霍夫路线继续登顶。



2022年,由于金斯霍夫路线发生落石,明玛G率领的登山队改用了一条与梅斯纳尔1978年路线近似的变线,并在海拔5100米处建立了新的1号营地。这并不是一条新路线,而是在迪亚米尔岩壁上进行战术调整,选择了一条更为安全的路线。

2011年,恶劣天气下伊雷娜·姆拉克(Irena Mrak)在梅斯纳尔雪沟。左侧是穆默里山肋脊,右上方是梅斯纳尔冰塔,震慑着攀登者。图源:Mojca Svajger





不为人知的壮举



埃罗斯与赫尔曼·布尔(部分独立攀登,布尔独自从6900米处沿拉希奥特山壁攀登至顶峰)、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1978年沿迪亚米尔岩壁攀登)和克日什托夫·维利茨基(1996年沿迪亚米尔岩壁金斯霍夫路线攀登)一起,成为第四位独自登顶南迦帕尔巴特峰的人。



多年来,埃罗斯和他的队友一直对这次攀登保密,担心他们会被禁止进入巴基斯坦。



由于没有许可证,埃罗斯的攀登并未得到官方承认。然而,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单人登山成就,他的路线因其与梅斯纳尔路线的历史渊源而具有重要意义。

埃罗斯的上升线(红色)和下山线(黄色)。图源:Sebastian Alvaro






丹尼尔·纳尔迪的冬季尝试



意大利人丹尼尔·纳尔迪 (Daniele Nardi) 对这座山峰有着无比的热情,曾多次在冬季尝试攀登穆默里山肋。



2012年至2013年,纳尔迪和伊丽莎白·雷沃尔(Elisabeth Revol)到达了海拔6400米,但因恶劣天气折返。

纳尔迪在2013年至2014年以及其他冬季再次尝试,目标是独自攀登里穆默里山肋。2019年,他与英国登山者汤姆·巴拉德(Tom Ballard)进行了第五次尝试,目标是开辟一条新的冬季路线。他们于2月24日到达约6300米,但不久后便失去联系。3月9日,亚历克斯·特克西孔(Alex Txikon)通过望远镜发现了他们的遗体,结束了因天气和地区紧张局势而延误的救援工作。

丹尼尔·纳尔迪首次尝试攀登穆默里山肋后,下山前往迪亚米尔山谷。图源:Elizabeth Revol

至今为止,还没有一支探险队成功攀登穆默里山肋全程。由于极其危险,海拔7000米以上的部分至今无人攀登。这仍然是登山运动中尚未攻克的难题之一。





一次秘密独攀



1999年夏天,匈牙利人佐尔特·埃罗斯(Zsolt Eross)攀登了梅斯纳尔1978年下撤的路线。此后数年,埃罗斯的攀登鲜为人知。



这一切始于1999年7月,当时四名匈牙利登山者在巴基斯坦组织了一次徒步旅行。团队成员包括佐尔特·埃罗斯(Zsolt Eross)、安德拉斯·福尔德斯(Andras Foldes)、拉斯洛·梅克斯(Laszlo Mecs)和彼得·德利(Peter Dely)。他们没有钱申请攀登8000米高峰的许可证,也没有合适的装备。



他们前往南迦帕尔巴特峰地区,除了一块防水布和徒步途中定量配给的少量食物外,几乎一无所有。尽管条件有限,他们还是成功攀登了海拔6608米的加纳洛峰(Ganalo Peak),这是南迦帕尔巴特峰的一座卫峰。随后,31岁的埃罗斯告诉朋友们,他想探索梅斯纳尔在南迦帕尔巴特峰的路线。不知怎么的,他说服了团队转移到山脚下。

迪亚米尔岩壁的中央部分。图源:Sebastian Alvaro

由于没有许可证,他们不得不躲避当局的检查。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让他们无法进行适当的海拔适应训练。尽管如此,埃罗斯还是在几乎没有路绳和装备的情况下独自攀登了梅斯纳尔1978年开辟的下撤路线。



埃罗斯在攀登过程中露营了三次。第一次是在海拔5400米的梅斯纳尔雪沟下方的高原上,第二次是在路线左转穿过倾斜的岩石屏障的地方,第三次是在最后的端墙下方。1999年7月18日,尽管上部积雪很厚,埃罗斯还是成功登顶了。

佐尔特·埃罗斯攀登迪亚米尔岩壁的路线。营地标记为“x”。图源:Sebastian Alvaro

从顶峰,埃罗斯下撤到他最高的营地,并继续沿着穆默里山肋平行线下撤。下撤过程中,他迷路了,掉进了一个冰裂缝,最终得以逃脱,之后又被雪崩卷下400米。他体重减轻了10公斤,脚趾也冻伤了,虽然险些丧命,但最终完成了攀登。

1999 年,埃罗斯独自登上南迦帕尔巴特顶峰。图源:Zsolt Eross





迪亚米尔岩壁下撤



1970年,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加入了由卡尔·赫里格科夫率领的德国探险队。梅斯纳尔和他的兄弟冈瑟沿着探险队开辟的新路线,攀登了世界上最陡峭、最高的冰岩壁——鲁帕尔山壁。他们穿越陡峭的冰原、岩石带和险峻的地形,于6月27日登顶。这是梅斯纳尔的首座8000米,也是鲁帕尔岩壁首次成功登顶。

登顶后,天气恶化,加上体力不支,从鲁帕尔山壁下撤风险过大。由于没有固定路绳和支持,梅斯纳尔兄弟选择沿迪亚米尔岩壁下撤,这标志着南迦帕尔巴特峰首次横跨(鲁帕尔岩壁上,迪亚米尔岩壁下)。他们沿着穆默里肋状山脊的低坡前进,然后临时开辟了一条向西通往马泽诺山脊低坡的路径,途中穿过迪亚米尔冰川附近的沟壑和雪原。不幸的是,冈瑟在下撤过程中失踪,很可能是被雪崩卷走的。莱因霍尔德险些丧命,严重冻伤,并失去了几根脚趾。



2005年发现的冈瑟遗骸进一步证实了梅斯纳尔早先的陈述,但在当时曾引起争议。

1970年南迦帕尔巴特峰探险期间,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左)和冈瑟·梅斯纳尔。图源:Gerhard Baur






梅斯纳尔的独攀



1978年,梅斯纳尔带着一个大胆的目标重返南迦帕尔巴特峰:完全独自一人攀登一座8000米高的山峰,并且不固定路绳、不使用氧气、不借助任何支持。



梅斯纳尔经由迪亚米尔山谷进山,并在迪亚米尔一侧选择了一条新路线,7月20日他从海拔4200米的大本营出发。由于落石风险高,他特意避开了穆默里山肋。相反,他继续向西行进,朝着马泽诺山脊的低坡、陡峭的冰原和岩石路段前进。8月9日,他仅凭极少的装备登顶,完成了8000米高峰的首次完全单人攀登。

1978年梅斯纳尔的路线。图源:Sebastian Alvaro

下山时,梅斯纳尔因雪崩风险而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线。他沿着一条与穆默里山肋左侧几乎平行的陡峭雪沟(现称梅斯纳尔雪沟)下山,并沿西行,穿过相邻的雪原和山壑,尤其是在较低的地段,从而避开了山脊的岩石山脊。下山途中,他依靠1970年横跨的经验,宿营三次。

1978年,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独自登上南迦帕尔巴特顶峰。图源: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





侦察阶段



1932年,威利·默克尔(Willy Merkl)率领的德美远征队探索了南迦帕尔巴特峰。虽然他们的重点是拉希奥特一侧,但他们也考察了迪亚米尔岩壁,并注意到了那里陡峭的冰面和岩石带。1934年,默克尔的第二次远征再次优先考虑拉希奥特岩壁,但那次远征最终以悲剧告终,一场风暴夺走了默克尔等人的生命。



1938年,保罗·鲍尔(Paul Bauer)的德国队伍绘制了迪亚米尔的潜在路线图,同时也关注拉希奥特山壁。1939年,海因里希·哈勒(Heinrich Harrer)和一支德国队伍勘察了迪亚米尔山壁,认为这是一条可行的攀登路线,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们被拘禁在英属印度,计划搁浅。

南迦帕尔巴特峰上段。图源:Sebastian Alvaro。






穆默里的大胆计划



迪亚米尔的攀登历史最开始要追溯到1895年夏天,是由英国登山家阿尔伯特·弗雷德里克·穆默里和他的小团队开始。他们的目标是从南迦帕尔巴特峰的中央山脊(现称穆默里山肋Mummery Rib)登顶。他们的探险是历史上有记录的首次8000米高峰攀登尝试。

受早期喀喇昆仑山脉勘察经验的启发,以及挑战高海拔攀登极限的渴望,穆默里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将在不组建大型队伍、配备强大后援的情况下攀登一座8000米的山峰,而这在后来的喜马拉雅山围城式探险中很常见。穆默里的阿尔卑斯式方法因其极简风格而具有开创性,它依靠的是小团队和有限的资源。



穆默里的团队包括J. Norman Collie、Geoffrey Hastings以及廓尔喀背夫Ragobir Thapa和Goman Singh。

阿尔伯特·弗雷德里克·穆默里(Albert Frederick Mummery)。图源:Martin Jacolette。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